河南,上不了热搜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河南,上不了热搜

河南,正被高温炙烤。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悠久的农耕历史。

并素有“大国粮仓”的美誉。

河南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中国人的饭碗里有很多“河南粮”。

粮食作为战略资源,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这片肥沃的土地,此时正承受着40度以上的高温及干旱。

01

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高温,烈日炙烤着大地。

温度持续升温到40度左右,并在40度上下徘徊。

没有明显降温的趋势。

河南省气候中心在6月12日就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

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数据显示,河南省安阳、鹤壁、许昌、焦作、开封、洛阳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

预计到6月29日,上述地区以及周边区域的干旱天气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展。

气象部门进一步预测,河南可能将面临长达一个多月的少雨干旱期,需要提前做好长期抗旱准备。

02

河南人近期有明显的感觉,刚出家门就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根本不能在户外停留很久。

人都觉得这样炎热了,地里的庄稼怎么样呢?

田地里的现状触目惊心。

土地因为长期缺水出现大面积裂纹,植物也蜷缩起叶子。

一道道深深的裂痕宛如大地的伤疤。

此刻的河南正面临着干旱的考验。

这不是普通的季节变换,而是一场自然与生计的较量。

农民们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已经等得心焦。

但是天公不作美,甘霖迟迟不肯降落。

玉米已经进入了幼苗期,一旦被晒死,又要补苗。

原先的辛苦就白费了,补出来的苗还得需要更充足的水分。

干旱让土壤墒情不足,导致河南夏玉米和夏花生播种面积低于预期。

干旱直接威胁到夏种农作物的发芽和生长。

既然干旱缺水,农民们就想尽办法,用各种设施和途径给庄稼浇水。

商店里的各种灌溉设施,短时期内被抢完。

由于年轻人在城里打工,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推着上百斤重的柴油机,顶着炎炎烈日进行灌溉。

一个个小小的驼背身影在辽阔的大地上缓慢移动。

每一步都是干热交加,每一步都灼烧着双脚。

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用自己的坚韧对抗着无情的旱灾。

很多河道几乎见底,只剩下几处混浊的水坑,布满了纵横交错颜色各异的抽水管子。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水坑里的水位肉眼可见的下降。

旁边一个个农民蹲坐在旁边看着水坑,黝黑的脸庞布满了愁云。

截止6月11日,这里的累计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比常年同期减少23%。

雨水越来越少,温度居高不下。

经常是早上浇完水,中午地皮就明显的发白,浇水频率越来越高。

水坑和几乎见底的河沟抽一个少一个,水迟早会被抽完了。

到时候没有水了,他们怎么办?庄稼又该怎么办?

农作物在一次次被浇灌后得到暂时的喘息。

但干涸、枯萎、高温还在时时刻刻威胁着它们。

有些地区更令人绝望,由于严重的干旱,河道断流、水库干涸。

甚至河流都快变成了无水的大坑。

据说有些农村家里20米深的井,也干旱没有水了。

这口井曾经是生命之源的象征。

如今只能沉默的映照出绝望的天空。

没有水源该怎么浇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但是农民们没有退缩。

没有水源,他们就想办法长途搬运家里的水桶,一桶桶的浇灌庄稼。

搬运过桶装水的都知道有多重。

更何况要一遍遍的搬运,去浇灌好几亩的田地呢。

他们用尽全力,将甘霖洒在庄稼的根部。

浇灌了一遍又一遍,期盼这块土地长出生机与希望。

白天浇不完,到了晚上继续工作。

他们脸上沾着泥土,忍受着热浪一遍遍吹拂,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03

人们与干旱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只是这场战争中,河南的农民无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们为的是粮食卖个好价钱吗?

当然不是,都知道粮食便宜,有这个精力去打工,也比伺候庄稼强。

为了抗旱,买的塑料管和抽水机,再加上平时的肥料、农药钱,这还没有加上人力成本呢。

一年下来,农民根本赚不了多少。

他们日夜颠倒,吃住都在地里,就是为了庄稼可以茁壮成长。

这些农民是如此质朴和纯真,比谁都懂得粮食的珍贵。

他们对这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热土,爱的深沉。

河南的农民们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庄稼。

为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与天抗衡的信念。

这是千百年来河南农民遇到各种恶劣状况,愿意为土地和庄稼付出汗水甚至鲜血的信念。

如果可以,他们的眼泪都可以化作甘霖。

河南人民艰苦奋斗、负重前行的实干精神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这来自于农耕文明的积淀,更是中原传统文明的传承。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朴实无华的河南农民,用不屈的脊梁,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担,抗在了自己肩上。

这份坚韧不拔的情怀,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虽然经历重重磨难,但只要有微弱的光亮,他们就会为之不懈奋斗。

河南作为中国的“粮仓”怎么可以输。

河南农业是全国的“菜篮子”。

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远销全国各地。

这里的农业发展成绩一直是全国农民的榜样,给他们带来希望和鼓舞。

但是河南如今遭受这么严重的干旱,确实让大家很是担忧。

04

面对旱情,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抗旱措施。

成立了一批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技术小组,前往一线指挥抗旱工作。

对困难群众开展帮扶工作,组织抗旱服务队帮助进行抗旱播种,确保夏播工作顺利进行。

合理调取水源,保证满足城乡居民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选择耐旱作物,像南瓜、夏棉、红薯等,这些农作物需要的水分少,适应干旱天气。

专家和技术人员走向田间,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利部门积极修复一批批损坏的水利设施,提高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

气象部门也发挥自己的力量,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开展人工降雨。

通过发射燃烧碘化银、火箭弹等,争取增加降雨量和降雨频率,缓解干旱。

社会各界志愿者也纷纷伸出援手,捐款和捐物资。

甚至部分志愿者直接深入农村,帮助农民灌溉保苗,强有力支持抗旱工作。

干旱一日不消,河南全省上下一日不退,用坚定的信念守护田地。

在这场还未结束的抗旱工作中,河南政府和人民用行动证明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相信不久,河南一定可以战胜干旱。

05

自然灾害通常无法准确预测和避免。

无论是旱灾还是洪涝,都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这十几年,河南省干旱导致的受灾面积不断扩大,强度和频率也一直递增。

这不能仅仅是自然变化的原因,更多的是部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环境引发的蝴蝶效应。

在河南等地极端干旱的时候,南方地区却阴雨绵绵。

由于长时间接触不到阳光,感觉连空气都快要发霉了。

有网友说,如果南方的雨下到北方就好了,也不至于让农民们那么煎熬。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河南干旱问题并不是一时就可以解决的。

这需要大家长期去努力。

人类对大自然无度的索取和破坏,都会导致这些极端天气的发生。

面对严峻的干旱,不能只是河南在努力抵御。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然资源的保卫者。

-完-

图片及资料来源:

《已连续10天重旱!刚刚,河南省气候中心发布干旱橙色预警》,大河报.2024.6.12

《干旱橙色预警!河南16个地市重旱已持续10天》,澎湃新闻.2024.6.12

《注意防范!河南持续10天发布干旱预警》,光明网.2024.6.12

《河南应对持续干旱全力保障夏种 科学播种助力秋作物丰收》,央广网.2024.6.11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