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生,每天感受“饭缩力”的暴击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德国留学生,每天感受“饭缩力”的暴击

德国留学生,每天感受“饭缩力”的暴击

“德国的食物都可以用坨、滩、堆这样的量词来形容”。

作者 | 傅淼淼

编辑丨波鲁克

题图 | 《我们每日的面包店》

网络上曾有一则问题:如何一眼看出留过学的人,他们身上有什么特点?

其中一条高赞回复是: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完美厨艺。还有一条是:回国像饿死鬼投胎。

前段时间,小红书上一个名为“Dr.lucky”的德国留学生发布了一张食堂图片,配文:“难怪说德国留学生的精神状态不正常,每天吃这东西能正常吗?狗都不吃,但是德国留学生吃。8.5欧,吃了2口,丢掉了。”

(图/小红书用户“Dr.lucky”)

(图/小红书用户“Dr.lucky”)

最妙的是网友的评论——有人说,难怪德国哲学好,这一口下去,确实得思考这糟糕的人生;还有人分析,难怪霸总小说里,归国回来的留学生都有刀削般的下颚线;更有人感慨,德国是拥有世界上最高级的厨房,以及最差烹饪技术的国家。

一言以蔽之:在德国当留学生,每天都能感受“饭缩力”的暴击。

德国留学生,每天感受“饭缩力”的暴击

“这就是白人饭嘛

除了有点不好,都挺好的”

B站up主“一只懒侠”,在2022年10月22日发布了第一条视频,记录她在德国留学的一次烹饪。当她用擀面杖捣八宝粥里的南瓜时,其抽象的烹饪手法便可见一斑。

“一只懒侠”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是去年9月做的一顿“摆烂白人饭”,目前B站已有580多万播放量。有网友在地铁上看到黑胡椒撒出来那段,憋笑到全身发抖。还有人评价说,“早知道这么好笑,我就留着过年再看了”。

在这则视频里,up主“一只懒侠”用金枪鱼罐头打底,再放上酸奶油、酸奶、洋葱,构建出白人饭的基本。因为担心味道有些淡,她又准备在里面加一些黑胡椒。她形容黑胡椒“就像在卷子上面写‘解’,会让你提一分”。

结果一不小心,把黑胡椒瓶子拧漏了,“妈呀,黑胡椒搞太多了。让你写‘解’,也不是让你在卷子上写满‘解’啊!”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之后,up主一边“吐籽儿”摘黑胡椒,往黑面包上面抹自己做的“白人饭”;一边感慨:“哎呀,这就是白人饭嘛,除了有点不好,都挺好的。”视频下方有一则留言:“我曾经对白人饭没概念,直到看见德国外教课间十分钟生啃两个灯笼椒一根萝卜,跟我们说那是他午餐。”

懒老师的做饭视频,喜欢用网络上流行的猴哥配音,虽然大都是记录留学生活的做饭日常,但观感上更像是猴哥的单口相声专场。她在一则做汤视频中,大胆选用韩式大酱汤料,配吞拿鱼罐头。由于其对食材利用过于抽象,所以基本可以断定这锅汤熟了会有多难喝。

“这汤什么玩意啊?不要紧,我再喝一口。咦,这辈子没喝过这么难喝的汤。克服一下,毕竟没啥可吃的。只要你敢喝第一口,你就能喝第二口,有一就有二。我的胃需要这样一种热汤。我今天就要让我的嘴巴知道究竟谁才是身体的主人,我再来一口。”最终,懒老师用超强的意志力,喝完了这锅汤。网友评价:“up最让我佩服的绝不仅仅是对于食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在于她对于想象力成果毅然决然负责任的态度。”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德国留学生,每天感受“饭缩力”的暴击

“这里的食物都可以用坨、

滩、堆这样的量词来形容”

德国是喜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国家,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德国大部分名菜都是猪肉制品。由于喜欢吃血肠、腌酸菜、啃肘子,很多人甚至戏称德国是欧洲版东北。据说,德国香肠足有1500多种,其中仅水煮小香肠就有780多种。此外,水煮肠还包括60种不同的肝和风味特色肠。

此外,德国人还很喜欢吃鱼,甚至将每周五定为“吃鱼日”,政府部门将其写入报告,要求民众每周吃一到两次鱼。在德国有一种说法是——“每一位萨克森人在饮食上都知道一条鱼须游三次,即在水里、黄油里、葡萄酒里游过后才能被端上餐桌。”

但事实上,德国人对于鱼的烹饪方式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Dr.lucky”分享的食堂的鱼,干硬到仿佛牺牲于上个世纪;“一只懒侠”的视频里,也经常出现鱼的身影,一样的看起来毫无食欲,“感觉这条鱼死不瞑目”。

她感慨:“这里的食物都可以用坨、滩、堆这样的量词来形容”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懒老师曾经在某个饥饿时刻翻找冰箱,发现只有一个西葫芦,于是上网搜“西葫芦能生吃吗?”。结果搜出来一条“德国人啥玩意儿都能生吃”,配文:刚来德国第一周的时候,看到德国人用生猪肉抹面包。现在呆了五年了,看到德国同事早餐竟然拿出来一段生的西葫芦切着吃,再一次文化冲击,小脑萎缩了。”

这样的搜索结果对同在德国的“一只懒侠”而言,不可谓不是一个完美的搜索闭环,所谓求仁得仁。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德国留学生,每天感受“饭缩力”的暴击

量杯、量筒一应俱全

厨具、刀具井然排列

与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相比,德国粗糙的饮食不免令人感到乏味。“一只懒侠”曾在视频中调侃:“总有朋友说我们德国留学生吃得不好,我们其实吃得可好了,但是在外面吃得好。可人不能不自己做饭啊!看,这就是德国国菜,猪和土豆在德国美食界,就像总统和first lady的地位,具有绝对的统治性。”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图/B站用户“一只懒侠”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地中海式饮食被誉为“最健康饮食搭配”。所谓地中海式饮食,顾名思义,即指地中海地区居民的膳食模式,其因健康、清淡、营养而备受现代营养学推崇。有不少科学研究认为这种饮食方式能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糖尿病、延缓老年痴呆等。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让平均年龄64岁的9万多名美国女性填写详细问卷调查,对比她们的饮食习惯,结果显示,长期坚持地中海式饮食的女性,在16年内患髋骨骨折的风险低29%。

或许,这便是德国饮食的福报吧!据说,德国每家每户都备有不同大小的锅,用来煎肉排、煮土豆、煮汤、煮菜汁等等;无论是削蔬菜水果,还是切骨炖肉,一定会备上专属工具,甚至连面包切割都有专门的等分器。其工匠精神可见一般,就是感觉用错了方向,颇为类似“差生文具多”。

(图/小红书用户“德国吃货”)

(图/小红书用户“德国吃货”)

这让人不由得想到一则与德国有关的笑话——

一个中国人到德国留学,与当地德国人为邻。没多久,中国人厨房里香气四溢的味道吸引了德国人。德国人拿着本子前来求教。当中国人亲力亲为讲解一番后,德国人却依旧摸不着头脑,不停追问:菜少许究竟怎么算?肉适量到底怎么称?盐要放多少克?油要放多少升?

面对如此精确的盘问,中国人深感无力,于是,提出跟随德国人回他的厨房进行指点,毕竟人在熟悉的烹饪环境,会更得心应手一些。结果,中国人发现德国人的厨房简直像实验室一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神似兵器库:量杯、量筒一应俱全,厨具、刀具井然排列。故事的最后,中国人发现自己完全不会做菜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