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局长调研时有人为他打伞?媒体:没必要匆忙下“官味太大”的结论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文旅局长调研时有人为他打伞?媒体:没必要匆忙下“官味太大”的结论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6月12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6月7日,河北保定唐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联合在实地考察调研时,现场有人为该局长打伞,称其“官味太大”,并附上相关图片。当天,王联合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知道有人给自己打伞,而且不认识打伞的人。(据6月13日大皖新闻报道)

QQ图片20240613150204.png

现场图片(图源:文旅唐县公众号)

据了解,这篇《唐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到北店头镇考察调研》的文章,于6月7日发布在唐县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后续因争议被删除。

为什么会引起争议呢?这篇文章除了图片引发争议,王联合对内容也存在异议。王联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并非去“考察调研”,而是去北店头镇解决问题。同时称,该文章发布前,并未经严格审核。

王联合否认“被打伞”,工作人员称“有可能是照片错位导致产生的错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不过,一般来说,领导干部参加活动,有人拍照宣传的话,现场可能就不止拍一张图片。官方要澄清事实,可以拿出更多图片来。

话说回来,网友为何对领导干部打伞这一细节穷根究底呢?有人说,领导干部来到乡间田野解决问题,下雨了工作人员帮打一下伞也无可厚非。也有人说,领导干部自己打伞是一种基本修养,不应该由他人代劳,如果有人代劳,也应该及时制止。

对领导干部来说,自己打伞就不会存在争议。不得不说,现实中一些人往往在领导干部的工作细节中,去了解一位官员。从这些细枝末节中,寻找一些信息,来判断一位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

此前,不少领导干部就卷入“打伞”风波。西南某地一位副镇长冒雨指挥救灾,有人为其举伞被指“架子真大、好大官威”,后来表明,给其打伞的是一位过路的普通群众,不忍见人淋雨,是其主动为之。中部某地一位县级市的市委书记,在调研时有两人为其打伞也引发过争议,最后其因翻车落马被翻旧账。

所以,在事情不明朗之前,不能给一位领导干部匆忙定性并下结论,称其“官味太大”。现场到底有没有“被打伞”的情况?如果真的有,是他自己要求的,还是工作人员主动打的?另外,他自己是否知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来看。

客观来说,地方文旅部门官方账号,有没有必要发布这篇文章,同样有可斟酌之处。

文旅官方账号,应该成为宣传当地的一个重要窗口,侧重于风景人文美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部门领导干部一般性的工作事务,有没有必要如此大篇幅地报道?一些地方的文旅账号之所以成为大号,就是因为贴近网友,内容网友喜闻乐见。文旅部门官方运营的账号,出现这样两头不讨好的情况,本身值得反思。

对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有没有宣传人员在场,文章会不会发布出去,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因为这些细节引发不必要的争议,让自己卷入舆论的旋涡。自己的事亲力亲为,脚踏实地干实事,不管是考察调研还是解决问题,也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只要深入一线尽心履职,就不必害怕质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