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热浪,侵袭印度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杀人”热浪,侵袭印度

◆大选期间,印度民众在高温下排队投票。

大选期间,印度民众在高温下排队投票。

丨一墨

在印度,能比大选还“热”的,大概只有天气了。

印度气象部门6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是印度36年来气温最高的5月——平均最高气温达到37.3摄氏度。印度气象局局长姆鲁琼贾伊·莫哈帕特拉接受《印度快报》采访时说:“这是热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各地经历了大约24天的高温。”

刚刚过去的5月底,印度超过37个城市的气温超过45摄氏度,其中至少两个地方的气温超过50摄氏度。其中,首都德里的芒格什普尔气象站在5月29日记录到该国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52.9摄氏度。虽然印度政府称这是因为气象站的传感器出了故障,但今年的极端高温明显更胜一筹。

热浪滚滚中,生命如草芥般脆弱。印度政府6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本轮高温天气中,全国疑因炎热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11人。过去三个月内,该国报告了近2.5万例中暑病例,单5月就报告了近2万例。

另据北方邦官员披露,6月1日,也是印度大选投票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邦至少33名选举工作人员死于高温。北方邦伯利亚地区一名选民在排队投票过程中因高温失去意识,后被送往医疗机构接受救治,抵达时已经死亡。

◆一名投票站官员在选举材料分发中心喝水。6月1日,北方邦33名投票站工作人员因中暑死亡。

一名投票站官员在选举材料分发中心喝水。6月1日,北方邦33名投票站工作人员因中暑死亡。

“虽然总体而言,热带国家比欧洲国家更能应对热浪,但(印度的)老年人和儿童依旧容易受到热浪的伤害,街头小贩等户外工作人员也会因为高温天气付出沉重代价。”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学者、气候科学家拉古·穆尔图古德(Raghu Murtugudde)向《凤凰周刊》指出,“大多数热浪造成的死亡与民众不注意政府警告,以及没意识到高温和高湿带来的危险有关。”

热浪为何越来越猛烈?

“最近,同我们合作的一名印度司机就因为中暑身亡。”在德里从事物流贸易的中国人王多鱼告诉《凤凰周刊》,“驾驶室没有足够冷气,又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加上该司机本身患有心脏病,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024年5月25日,印度古瓦哈提,工人们躲在一辆停放的卡车下躲避酷暑。

2024年5月25日,印度古瓦哈提,工人们躲在一辆停放的卡车下躲避酷暑。

在印度,高温致死事件不是今年独有。印度官方数据显示,去年至少有150人因高温而死,而从2015年至2022年,印度累计有3812人死于高温。

由于地理位置,印度气温本身就高,但近几年的科学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正导致印度的热浪周期变得更长、更频繁和更强烈。

热浪,指连续5天的最高气温皆超过该地区平均最高气温5摄氏度的极端天气,它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认定为最危险的气象灾害之一。该组织指出,当空气污染、山洪等多种风险与热浪相互作用,将会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

“每年的3月到5月都是印度的热浪季节,但今年明显来得更为猛烈。由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以及2022年汤加火山爆发等影响,印度乃至整个南亚大陆的热浪变得更加严重。”穆尔图古德解读说,“火山爆发导致大量水蒸气进入平流层,将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转化为热量,形成所谓增温效应,从而加剧了气候变暖。”

印度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印度全国热浪天数增加125%,创下历史新高。另外,印度气象局预计在未来30年至40年内,印度的热浪天数将增加12至18天。

除了印度,南亚及东南亚多国近来也遭到极端气温的侵扰。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气温连续多日超过40摄氏度。

◆2024年4月28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名男子为了降温用软管淋浴。

2024年4月28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名男子为了降温用软管淋浴。

为了应对极端高温,孟加拉国政府被迫两次勒令学校停课。同一时期,菲律宾也因为遭遇罕见高温,要求数千所学校停课。今年5月,缅甸南部及中部的气象站所测得气温均突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最高气温一度突破48摄氏度。同一时期,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的气温更是高达52摄氏度,逼近历史极值。前巴基斯坦气候变化部长马利克·阿明·阿斯拉姆无奈地说,“巴基斯坦的春季完全消失了。”

◆印度瓦拉纳西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朝着中暑患者脸上浇水。

◆印度瓦拉纳西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朝着中暑患者脸上浇水。

“目前,印度乃至全球都在见证一个又一个更热的年份。在2024年之前,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美国爱荷华大学水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IIHR-Hydroscience & Engineering)学者南迪塔(Nanditha J. S.)向《凤凰周刊》指出,“虽然气温升高与全球变暖有关,但导致今年气温飙升的原因与一种名为ENSO的准周期性海洋大气环流有关。”

ENSO意思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为发生在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种准周期气候类型,即热带太平洋上大气与海洋间交互作用的变化。南方涛动本身是指东太平洋赤道区域海面温度(厄尔尼诺事件时变暖,拉尼娜事件时变冷)和西太平洋赤道区域的海面上气压的变动。这种气候类型变动的极端时期,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在很多区域引起极端天气(比如洪水和干旱)。

南迪塔解读道,“由此引发的气候变化的幅度与厄尔尼诺现象的严重程度及其持续时长有关。气候变化因此成为气温飙升的主因。”

除了厄尔尼诺现象,不少科学家认为,印度的极端高温与人类活动有着紧密关系——人口密度、混凝土结构、绿化水平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城市温度。多年来,学者一直用城市热岛效应来解释特定地区相比周边温度更高的现象。缺少植被和水体、地方工业水平、能够留存热量并限制空气流动的密集基础设施,以及大型空调系统释放的热空气,都会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

印度布巴内斯瓦尔理工学院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收集了141个印度城市的数据。研究表明,印度城市的变暖水平要比平均水平严重一倍,其中西北、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夜间地表升温效应比其他城市更为显著。

气候组织“气候趋势”(Climate Trends)总监阿尔蒂·科斯拉(Aarti Khosla )担忧地说,“1970年至2018年,印度城市人口增长了四倍,达到4.6亿。这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一的印度人极易受到气候威胁,生产力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有时,你需要绑架水罐车司机”

由于极端天气发生在印度大选期间,高温被认为是选民投票率较低的因素之一。但在医疗从业者眼中,极端高温对贫困居民的影响更大。

最显著的一大挑战是缺水。社交媒体上,一段发生在美国驻印度大使馆附近的视频广为流传——贫民窟的居民们追赶、跳上并围住一辆水罐车。

◆2024年5月30 日,印度德里街头,一个男孩从水罐车接水喝。

◆2024年5月30 日,印度德里街头,一个男孩从水罐车接水喝。

受持续高温影响,印度150座主要水库的储水量为五年来最低。多地面临“用水荒”,并严重影响水力发电,加大了电力供应压力。据美国《纽约时报》披露,印度首都地区约2500万人的饮用水出现了短缺。为了节约用水,德里水务部长阿提希·玛莲娜宣布,部署200支团队,打击浪费和滥用水资源行为。

在德里最大的贫民窟库苏姆普尔帕哈里(Kusumpur Pahari),当地居民库马尔(Kumar)半开玩笑地说,“有时候,你需要绑架水罐车司机,否则你的孩子可能会在这种酷暑中渴死。”库苏姆普尔帕哈里居住着5万多人,天气最热的时候,这里充斥着水罐车的喇叭声。

◆2024年5月31日,德里一个贫民窟,人们挤在水罐车周围。

◆2024年5月31日,德里一个贫民窟,人们挤在水罐车周围。

长期以来,贫民窟的居民们一直为争夺水而发生争执。莫妮卡·辛(Monika Singh)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当别人纠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美食的时候,她只担心家中的饮用水够不够。“随着贫民窟人口的增长,居民为争夺饮用水爆发的冲突愈加严重。”莫妮卡说,“今年的情况非常糟糕。”

其中一个抢水的名场面,发生在一群妇女之间。一位名为尼图 (Neetu) 的妇女朝着前来抢水的其他人恐吓道,“如果你们敢靠近,我就割断你们的喉咙。”旁边的一位妇女丝毫不畏惧尼图的恐吓,反而将其推倒在地,抢夺了她手中的水管。没想到,这位妇女手中的水管还没握多久,就惨遭现场另一位妇女的抢夺。后者还威胁说,“如果你不给我(水管),我就把这个桶砸在你的头上。”

这些行为虽然近乎疯狂,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在印度,因缺水而引发的中暑实在太可怕了。“中暑导致的死亡率非常高,接近60%至80%。”德里某医院院长阿贾伊·舒克拉 (Ajay Shukla) 说,“如果人们得到及时和非常早期的医疗救治,并且能够迅速给身体降温,他们就能活下来。”

“人体难以在36-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生存,这种气温会让人体变得非常热,从而可能会出现中暑、热射病等疾病,更严重可能会导致死亡。”南迪塔指出,“出汗是身体消除过高温度的过程,但当高温与高湿并存时,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已经饱和,大气将无法帮助人体降温。”另外,南迪塔提到,每年的4月和5月,印度白天和夜间都会出现高温,如果不借助其他方式降温,人体难以应对这种环境。

好在,随着一年一度的季风降雨6月开始向北移动,预计高温天气将有所缓解。

在首都地区,最低气温已经降到28摄氏度,为6月的正常水平。不过,印度气象部门6月10日表示,印度西北部和东部将再次遭遇极端高温天气,预计未来五天气温将上升两到三度。

致命高温如何影响生计?

虽然明知有可能致死,但为了生计,不少人不得不长期暴露在高温当中。

世界银行近期出台的报告显示,印度多达75%的工人(约3.8亿人)从事暴露在极端高温下的工作。在德里附近一个卫星城,不少建筑工人坚持在43摄氏度的高温下全天劳动,以获得每天200卢比的工资(约合20元人民币)。

对此,南迪塔认为,如何让弱势群体获得降温的公平机会是印度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印度班加罗尔,许多临时工不得不在户外工作。

◆印度班加罗尔,许多临时工不得不在户外工作。

“随着气温升高,手推车变得越来越难推。我也更容易疲劳,身体疼痛会加剧。”班加罗尔的街头小贩文卡塔查拉(Venkatachala)抱怨说,“高温下,我会大量出汗,还感到头晕目眩,导致什么也干不了。”

文卡塔查拉每天会推着装满鲜花的手推车穿梭在班加罗尔的街头叫卖。近期由于天气过热,他想在上午10点前卖出大部分鲜花。因为这之后,他的鲜花会迅速变得枯萎,导致很难卖掉。

炎热的天气不仅让文卡塔查拉的收入降低、健康受损,他还必须在水、电和医疗保健等方面花费更多。“无论怎么降温,我家里还是很热。一楼还可以忍受,但我们住在二楼,屋顶是金属板,在目前的天气里根本无法忍受。”

在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下,北方邦农民阿里·谢尔 (Ali Sher) 依然会带着他的妻子和7个孩子前往瓜田干活。对谢尔来说,2.4公顷的农田是他们全家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无论天气多热,我们每天都会来这里(农田)工作。”谢尔无奈地说,“如果不工作,该怎么活呢?”

◆印度北方邦的农民阿里·谢尔和家人在田里整理收获的黄瓜。(来源:CBC)

◆印度北方邦的农民阿里·谢尔和家人在田里整理收获的黄瓜。(来源:CBC)

◆北方邦拉利特布尔,一名男子往脸上泼水降温。

◆北方邦拉利特布尔,一名男子往脸上泼水降温。

德里的一些突突车司机也抱怨说,高温导致生意下降了不少,但为了生计,不得不继续上路。

去年,英国剑桥大学在一项研究报告中警告,致命的高温天气给印度的农业、经济和公共卫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负担”,而气候变化损害了印度为减少贫困、不平等和疾病所做的长期努力。报告提到,到2050年,极端高温最终可能导致印度人口的“户外工作能力”下降15%,印度会有4.8亿人口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并造成2.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

路透社提到,根据环保组织2022年发布的《气候透明度报告》,极端高温导致的生产力下降,可能已经让印度损失了5.4%的GDP。

从事物流的王多鱼对此深有体会——由于天气过热,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他的货物经常被迫滞留在机场。

高温过后却是狂风暴雨

除了高温热浪,暴雨、风暴等极端天气在亚洲多国也变得常见。不久前,气候组织“世界天气归因小组”(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Group)针对印度、老挝、泰国等国的数十场自然灾害数据进行了汇编与分析。调查结论是,“如果不是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将难以发生。”

极端天气不仅极端,而且成因复杂。南迪塔向《凤凰周刊》强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天气的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它们不仅会拉高某些地区的气温,还可能给某些地区带来强降雨。”

当印度中北部面临高温天气侵袭之际,巴基斯坦西北部以及孟加拉国的部分地区遭遇了飓风以及暴雨引发的洪水。同一时期,斯里兰卡大部分地区则因暴雨而处于洪水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境地。

◆孟加拉国,由于干旱,数千人聚集在一处清真寺祈雨。

◆孟加拉国,由于干旱,数千人聚集在一处清真寺祈雨。

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近期的高温逼近历史极值,但巴基斯坦刚刚经历了60多年来最潮湿的4月。据官方统计,巴基斯坦今年4月平均降雨量达59.3毫米,远远超出同期正常水平的22.5毫米,增幅达164%。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洪水和山体滑坡。其中,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受灾最为严重,导致80多人死亡,超过3500所房屋受损。

◆德里的亚穆纳洪泛区,酷暑中的人们想办法降温。

◆德里的亚穆纳洪泛区,酷暑中的人们想办法降温。

极端天气也有其“物极必反”的一面。去年7月,印度北部在经历罕见的高温之后,迎来了严重的涝灾。据当地媒体报道,去年7月8日,德里降雨量达到约153毫米,突破当地40年来最大单日降雨纪录。在暴雨的袭击下,德里大部分道路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惨遭洪水淹没。当时的暴雨还引发印度北部的山洪和山体滑坡,造成至少41人死亡。

“过去的一周(6月4日-11日),我们这里几乎都是上午炎热,傍晚下暴雨。由于排汗量很大,我每天要洗四次澡。”家住孟买的印度女孩嘉琳娜(Carina)告诉《凤凰周刊》,“因为天气过于炎热,我不得不取消很多计划。高温让人容易出现脱水、晒伤、皮肤病、头晕等不良反应。”

◆印度北部艾哈迈达巴德,一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救助一名中暑的女孩。

◆印度北部艾哈迈达巴德,一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救助一名中暑的女孩。

保护高温下的弱势群体

在全年的研究报告中,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拉米特·德贝纳斯博士(Ramit Debnath)警告说,目前印度全国总面积的90%都处在极端高温危险区,可该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际上,为了应对气候灾难,印度政府近年来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预警系统设置,提升公民认知教育,以及增加医务人员的培训。

在针对极端高温方面,2013年以来印度各邦、地区和城市起草了100多项应对高温行动计划(Heat Action Plans)。莫迪政府在八年前制定加快实施这些政策的指导方针,给各部门列出了行动标准——从公共卫生部门到农业部门,再到电力部门,均涵盖其中。今年1月,印度国家灾害管理局承诺采取更多措施加强准备工作。

印度政府一向被外界质疑,只懂得专注于危机管理而非未雨绸缪。穆尔图古德则认为,过去几届印度政府在气候预测和灾害管理方面做得其实还算不错,例如能够及时提供避难所、补水中心等,“这些举措在飓风发作期间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

极端高温天气也考验印度电力的供应能力。5月30日,印度的峰值电力需求达到创纪录的250GW。高温让多个地区出现了停电情况。为了应对电力短缺危机,印度政府通过推迟计划中的电厂维护和重新开放闲置机组来避免停电。

不过,在德里已经生活十年的王多鱼觉得,停电现象已经有所好转,当前的高温天气对他的办公环境没有太大影响,“近一段时间,我遇到的停电最长也就三个小时,而且这种情况很少见。”

在哈里亚纳邦古尔加翁从事教育工作的穆恪杰(Bilas Mukherjee)告诉《凤凰周刊》,“为了应对高温环境下的频繁停电,很多印度家庭都备有小型发电机。但近几年来,停电的次数比以前少了很多。”

“这是因为以前大部分电力由国企提供,现在大部分是私企,因此供电效率大幅提高。”穆恪杰说,除了提高电力供给,社会其他公共设施也多了起来。这似乎体现出应对高温行动计划卓有成效。

不过在执行方面,该计划依然有着明显短板。去年,新德里智库政策研究中心在一份审查37份文件的报告中表示,大多数政策没有充分反映当地情况,往往缺乏关于如何为行动提供资金的具体方案,而且通常没有明确指出有关法律依据。

此外,印度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阿迪亚·瓦利坦·皮拉(Aditya Valiathan Pillai)认为,应对高温行动计划没能解决弱势群体的困境,也未对后者的生存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例如高湿度、夜晚炎热等问题,这些会影响降温并增加死亡几率。

南迪塔向《凤凰周刊》解释说,“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印度卫生机构在对于如何应对中暑以及高温致死的操作程序等方面发出了警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防暑意识。”不过他也承认,这些政策的最终成效还需要更多的调查和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应对高温行动计划没将气候预测纳入规划,这给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来了挑战。因此,阿迪亚建议,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弱势群体的脆弱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在穆尔图古德看来,高温下民众的脆弱性取决于社区、住房、收入、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于天气的早期预警,必须要有针对性,且做到本地化,甚至可以细化到社区层面。”他强调,“救援人员发出警报后,必须要到达正确的地点。”

穆尔图古德则建议,政府需要做更多工作来增加各地的绿化覆盖率,尤其在城市中心。“此外,日常来说,为穷人提供免费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空气污染也非常重要。”

“热浪是一种慢性杀手,民众的脆弱性因年龄、性别、降温能力等因素而异。政府应该及时提供切实的政策,提高弱势群体的适应能力。因为他们受热浪的影响最大。”南迪塔总结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