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80周年风波,普京被拒,泽连斯基“独领风骚”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诺曼底80周年风波,普京被拒,泽连斯基“独领风骚”

纪念二战诺曼底登陆是全球重要的和平仪式,意在凝聚和平力量、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可是今年在法国举行的80周年庆祝日则是充满着政治意味。曾经的盟友阵营已经分裂,谁到场,谁不受欢迎?台面上、桌子底下有着怎样的博弈?历史又是如何被投射到今天的现实世界?

Part.

1

法国举行活动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在国际局势升温的当下,这场庆典备受瞩目。

6日,在80年前战斗最为激烈的奥马哈海滩,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总统拜登、德国总理朔尔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等二十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近200名二战老兵,共同出席活动仪式,纪念约15万盟军士兵抢滩登陆法国诺曼底,加速了纳粹的败亡。

军事专家 萨苏:

“一般5年或10年就会举办相对来说比较大规模的庆典,从全世界各地邀请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老兵到达现场。每到这个时间就是一些政要的高光时刻,他们要宣示自己的阵营的正当性和正义性。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一方面是对二战以及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历史规则,国际结构的纪念。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体现美国和欧洲在跨大西洋联盟中的坚固友谊。”

仪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多个具有意义的场所接连开展。

在诺曼底的朱诺海滩举行法英联合纪念活动,马克龙、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英国首相苏纳克等人向纪念碑敬献花圈。

在滨海科勒维尔美军公墓举行的法美联合纪念活动,马克龙向11名美国二战老兵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元首与老兵互动频频。

Part.

2

然而,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日在来临之前就陷入了舆论风波。法国在是否邀请普京出席纪念日上,左右摇摆。从计划邀请俄罗斯代表参加,最后决定将普京“拒之门外”。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西方某些国家就几乎没有任何高层与俄罗斯共同出席过国际多边会议等活动。但是马克龙对欧洲媒体提及此次有可能会邀请普京,实际上是一种外交秀,或者说制造一些新闻话题。”

普京5日在圣彼得堡回应此事时表示,我们竟成了“二战纪念庆典局外人”。他细数苏联在二战时的贡献:“众所周知,苏联为全面胜利作出了主要牺牲。最新数字是2700万人牺牲,其中70%来自俄罗斯。”

军事专家 萨苏:

“2015年的时候就已经不再邀请他了。那个时候俄罗斯的态度就是,首先,苏联红军当年在东线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次,祝贺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实际上那时候普京保有着既要和西方斗争,同时还要保持联系的态度,但现在,2024年相对来说就强硬得多了。”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俄罗斯怎么办?它也不可能整天‘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它一定会摆出一个姿态,表示不在乎。”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迎接乌克兰总统的掌声无处不在,泽连斯基成为这场重要活动的座上宾。马克龙在奥马哈海滩上特意表达了对泽连斯基的欢迎,称,“你今天来到这里,说明了一切。”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钱峰:

“其实泽连斯基自己也知道,他被邀请也是作为一个背景板。他也希望自己在美西方领导人云集的场合,获得更多的援助,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来缓解当前俄乌冲突中面临的燃眉之急,包括战场上的颓势。”

今年纪念活动的背景是欧洲即将举行议会选举、美国即将大选、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延宕。这场西方政要云集的纪念活动里,元首们每一次的发言都聚焦外界眼球。

美国总统拜登在诺曼底滨海科勒维尔美军公墓的演讲,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军事专家 萨苏:

“拜登的发言主要涉及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诺曼底的缅怀,对于当时这些追求自由胜利的战士们的崇敬,这是几乎每一位元首都会提及的。第二部分就是美国不会离开欧洲,这是一个承诺。第三就是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

演讲中,拜登将诺曼底登陆与乌克兰局势类比。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他要把今天的俄罗斯比作是当年的‘纳粹’,要把俄罗斯对于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比作是当年纳粹德国对于波兰的进攻。所以他不仅搞纪念活动,而且今天还要‘把俄罗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就是要不断地拱火,不断地把武器弹药送到乌克兰去跟俄军作战。”

拜登承诺继续为乌克兰提供盟国支持。

军事专家 萨苏:

“把诺曼底登陆这样一个大家都认为是正义的战斗,和目前乌克兰的战斗相提并论,这意味着美国认为现在支持乌克兰也是正义的。”

6月7日,拜登正式签署了新一笔约2.25亿美元的对乌军援款项。

马克龙也承诺,将向乌克兰提供“幻影2000”战斗机,并从今年夏天开始在法国培训乌克兰飞行员。他还表示,法国希望培训4500名乌克兰士兵。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法国实际上是借诺曼底的周年纪念活动,向俄罗斯传递一个斗争的信号,西方将更加直接地参与到俄乌冲突中,它不再忌惮俄乌冲突失控会引发俄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核战争。”

8日,拜登借参加纪念日之际,对法国开启今年首次国事访问。法国官方公布了法美合作路线图,该路线图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主要部分仍是乌克兰局势和中东局势。马克龙和拜登都再次表明了对乌克兰的支持。

军事专家 萨苏:

“二者的会晤可以说是美国和欧洲关系的一个微妙地调整,第一,表示美国和欧洲是朋友,是绑在一起的。第二它们共同支持乌克兰,把双方的立场拉到一起,绑成一只团队,但实际上这只团队是很松散的。”

6日,英国天空新闻网称,西方领导人带着各自的目标来到诺曼底,他们都准备借古喻今。马克龙考虑的是正在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极右翼可能胜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拜登强调与盟友合作,显示自己在这一点优于信奉“孤立主义”的特朗普,“他们异常团结,但恐惧却与日俱增”。

诺曼底登陆战役纪念日将西方国家“团结”于此,80年前这场被广泛认为是改变二战战略态势的历史性战役,为何让人铭记?

Part.

3

为了纪念这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战争,诺曼底海滩上空举行了大型跳伞活动。一群跳伞者模拟二战伞兵,从当时广泛服役的c-47运输机上跳下。

哈姆斯勒 登陆纪念跳伞者:

“我知道下方没有枪口,但当时的他们可是漏夜而来,比我们刚刚的跳伞艰难得多。”

80年前的6月,来自美英加等盟国的伞兵在黑暗中着陆,成为诺曼底登陆战第一批牺牲的人,当时盟军联合参谋部预计有80%的伞兵会战死沙场。

近300万士兵、7000艘舰船及1.2万余架飞机参与诺曼底登陆行动,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抢滩登陆战。

1944年6月6日早上6点30分,约15万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法国诺曼底。

军事专家 萨苏:

“在6月5日之前,盟军始终不能确定是否在诺曼底登陆,当时风暴不断,而在此前军队也不断地对诺曼底进行火力打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批的部队这时候就在5个海滩上进行登陆,并遭到了德军的猛烈抵抗,但最终盟军在诺曼底站住了脚步,而且利用佯动把德军的主力吸引到了加莱地区。等到希特勒真正注意到诺曼底的形势不对时,已经来不及应对了。”

从挪威到西班牙,希特勒建立了一条他称之为“大西洋铁壁”的沿海防御线,海滩及通道都放置了反坦克障碍物,埋下了近600万枚地雷。

盟军做好了血洒沙场的准备。仅登陆当天,盟军方面就有4400余人死亡,近9000人受伤或失踪。此后,盟军大军涌入法国,成功开辟欧洲大陆第二战场,为解放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奠定了基础。西方认为,诺曼底登陆是二战的重大转折点。

军事专家 萨苏:

“诺曼底登陆被称为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而第一战场就是在东线,在诺曼底登陆开始之前,苏联红军对于纳粹德国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正缓步向纳粹德国的纵深推进。只不过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称其为转折点不为过,这个转折点实际上更多地是改变了西欧的命运。”

诺曼底登陆的老兵乔治·钱德勒是前皇家海军。99岁的他现在只能靠轮椅行动,80年前残酷的战场,依然让他历历在目。

军事专家 萨苏:

“老兵们到达诺曼底海滩,坐在轮椅上看着当年战斗的地方进行缅怀。既是对战友的追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和平的喜爱和留恋,这一点其实才是诺曼底登陆真正的意义所在。”

Part.

4

诺曼底登陆80周年,俄乌炮火不断。

当年的反法西斯盟友俄罗斯被拒之门外,但实际上,诺曼底纪念日也曾让紧张的俄乌关系得到缓冲。

2004年和2014年,普京曾受邀参加了诺曼底登陆60周年和70周年纪念活动。尤其是2014年,正值克里米亚危机,普京依然受邀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活动仪式。

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同时向奥巴马和普京发送了晚宴邀请,但白宫方面却回复说“三人不可能同桌共餐”。尽管如此,普京与西方政要仍然能“共处一室”。

军事专家 萨苏:

“从2014年到2024年,世界局势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尤其是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关系。突然发生的克里米亚危机,其实很多欧洲国家都希望能把它作为一个局部危机来解除。而美国当时表现出要跟普京政权切割,这种切割其实是表示它的政治态度比较重要。”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70周年时,当时法国邀请俄罗斯、德国、乌克兰首脑在诺曼底就乌克兰局势进行磋商。此后,四国多次举行“诺曼底模式”各层级磋商,以调解俄乌冲突。尽管“诺曼底模式”在促进和平谈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包括促成2015年签署新明斯克协议。

至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诺曼底模式”告一段落。

军事专家 萨苏:

“诺曼底登陆最初的纪念活动其实强调的是团结,是东西方包括西方各个国家之间的团结,最后共同给法西斯构筑了坟墓。而现在他们却变成了对立。”

十年国际局势风云,今非昔比。在诺曼底登陆战役80周年纪念日下,美欧西方新时代“抗俄联盟”形成。苏联于二战的印记,似乎正被西方抹去。

为正义和自由而战的二战老兵是否还能重聚85周年纪念日,纪念“诺曼底登陆”的意义随着地区局势升级,变得更加复杂。

这些老兵让人动容,每一个身临战场反击法西斯侵略者的将士,都在以生命守护全人类的和平。诺曼底登陆,二战胜利,每一场正义战争的胜利都是全人类的宝贵经历,凝聚共识、守护和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