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开启第三任期,前路遍布荆棘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莫迪开启第三任期,前路遍布荆棘

◆6月4日晚,莫迪宣布所在执政联盟赢得大选,并发表胜选演讲。

◆6月4日晚,莫迪宣布所在执政联盟赢得大选,并发表胜选演讲。

丨Prabhu Mallikarjunan

现年73岁的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如愿迎来第三个任期,这一非凡成就是在其所在政党——印度人民党(下称“印人党”)支持率有所下降的背景下取得的。

当地时间6月9日晚,莫迪在首都新德里的总统府参加宣誓就职仪式。来自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毛里求斯以及塞舌尔的领导人出席了他的就职仪式。这一举动符合现政府的“邻国优先”政策,重点关注印度洋国家。

在这场充满戏剧性且竞争激烈的大选中,印度选民给出了一个复杂判决。他们以自己的辨别力行使了投票权,主张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融入制衡机制。

尽管莫迪具有超凡的魅力和广泛的民众支持,但印人党未能在人民院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席位。印人党最终赢得240个席位,低于人民院272席的过半门槛,因此需得到以该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NDA)内盟友的支持,才能组建政府。这一成绩明显低于2019年赢得的303席和2014年赢得的282席,当时印人党独自获得了多数席位。

但无论如何,这次胜利依然给了莫迪再度执政的机会,他由此成为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之后首位连续两次连任总理的政治人物。尼赫鲁的长期执政为现代印度奠定了基础,而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在政治生涯和影响力方面均可与之匹敌。只不过,前路挑战艰巨,“莫迪3.0”难言轻松。

◆2024年6月9日,莫迪在新德里总统府举行的宣誓就职仪式上签名。

2024年6月9日,莫迪在新德里总统府举行的宣誓就职仪式上签名。

普通人发起的无声革命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分为联邦院(议会上院)和人民院(议会下院)。人民院共545个席位,其中543个席位由选民投出,其余2个议席由总统任命。印度中央政府由人民院多数党组阁,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集体对人民院负责。因此,人民院的选举结果直接决定中央政府的组建。

虽然执政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了292个席位,但反对派的表现更为惊艳——在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的领导下,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共赢得231个席位。与此同时,国大党也取得自2014年以来的最佳表现,以99个席位成为反对派阵营中最大的单一政党。这显示出印度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使国大党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印度各政党的得票率。(来源:印度选举委员会)

印度各政党的得票率。(来源:印度选举委员会)

此前的出口民调曾预测执政党会出现压倒性胜利,印人党更是早早夸下海口要夺取400个席位,然而最终结果相去甚远。这导致股市动荡和卢比贬值,因为投资者担忧或将出现一个不稳定政府。不过,随着莫迪成功组阁的消息传出,市场和货币汇率有所回升。

2014年,莫迪曾以37.2万票的较大优势取得胜利。这一优势在2019年的选举中更为显著,达到48万票。然而,此次选举中,他的优势出乎意料降至15.2万票,体现出选民情绪的重大转变。

莫迪长达十年的执政期以大胆的经济改革和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为标志,但同时也伴随着有利于商业阶层以及妖魔化穆斯林和其他宗教少数群体的争议。他的政府未能有效应对失业、物价上涨和饥饿问题,导致社会强烈的反政府情绪,这些情绪在投票中得到了体现。

莫迪6月5日主持内阁会议时强调,“我们过去十年做得不错,会再接再厉。失败和成功都是政治的一部分。”

对于选举结果,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直言,国民已经一致表达了不想要莫迪和(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继续执掌国家的愿望。“这对莫迪来说是一个重要信号。”

◆此次选举中,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发起的“团结印度正义行军”最终取得了成效。

此次选举中,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发起的“团结印度正义行军”最终取得了成效。

拉胡尔·甘地一直是印人党嘲笑的对象。过去十年,针对甘地家族的攻击是印人党对付国大党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国大党赢得近100个席位,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团结印度正义行军”(Bharat Jodo Nyay Yatra)成为焦点。这次横跨全国的徒步旅行展现了他与民众重建联系的努力,并为他的政治形象带来了新的亮点。

印度政治分析家、前迈索尔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穆扎法尔·阿扎迪(Muzaffar Azadi)向《凤凰周刊》形容,本次大选是普通人发起的一场无声革命。“人们一直在寻找替代方案。起初,外界普遍存在一种看法,认为没人能够替代莫迪,这种观念常被提及,有时被称为TINA(英文“别无选择”的缩写)综合征,而且这一叙事被频繁重申。然而,表面之下存在着广泛不满。”

◆拉胡尔·甘地正在参加竞选活动。

拉胡尔·甘地正在参加竞选活动。

他强调,包括阿约提亚居民、达利特人以及广大民众在内的许多群体担心,印人党重新掌权可能会导致修宪或取消预留名额,穆斯林更是感到自己日益成为国家政策所排斥的对象。因此,人们迫切寻求一个能够挑战并限制莫迪影响力的替代选项。

“这场选举结果体现了底层民众的主张,他们将自己的不满转化为政治选票。国大党成为一个可行的替代选项,因此其支持率突然得到上升。”阿扎迪说。

选举中值得关注的现象

本届印度选举共分为七个阶段,投票于4月19日开始,到6月1日为止。长达44天的投票期仅次于1951-1952年首次举行的议会选举,为史上第二长。反对党认为,选期的延长将让莫迪有更多时间在印人党原本处于不利地位的主要邦(例如马哈拉施特拉邦)争取选票。

从结果来看,最值得关注的首先当数费兹阿巴德选区,印人党在此遭遇重大挫折。费兹阿巴德现称阿约提亚,是极具重要性且备受瞩目的罗摩神庙的所在地,该神庙项目是印人党核心意识形态和政治议程的中心。

鉴于执政党为推动罗摩神庙建设作为其对印度教民族主义情感承诺象征所投入的巨大努力,这一选区的丢失尤为引人注目。这一失败不仅标志着一个关键的政治失利,更对印人党利用宗教和文化象征争取选民策略的有效性提出质疑。阿约提亚贸易商联盟主席拉凯什·亚达夫坦言:“我们对这座寺庙很满意,但人们对印人党已经厌倦了。”

来自社会主义党(SP)的胜选候选人阿瓦德什·普拉萨德批评说:“这些人并不是带来罗摩的那群人,他们是以罗摩之名做交易的人。此次选举揭示了这一真相。”

印人党失去这一选区后,众多视频开始流传,指控印人党以建设罗摩神庙的名义拆毁了弱势群体的住房,破坏了后者的生计,却没为这些人的损失提供补偿。

印人党还失去了北方邦的阿梅蒂选区。该选区过去是国大党的坚固阵地,但在2019年,印人党在此击败了国大党的拉胡尔·甘地。

这一次,拉胡尔·甘地在喀拉拉邦的瓦亚纳德(印度南部)和北方邦的拉埃巴雷利(印度北部)参加了竞选,并均以超过35万票的优势获胜。这一双重胜利体现了他广泛的吸引力,能够跨越南北分歧。他的成功也体现了甘地家族在印度政治中持续的影响力,预示着国大党未来可能的复兴。

另一个显著现象是,被监禁的候选人阿卜杜勒·拉希德在克什米尔山谷地区赢了选举。他在狱中获胜是眼下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的一个缩影。

同在狱中的锡克教传教士阿姆里特帕尔·辛格和英迪拉·甘地刺杀案凶手之一的儿子萨尔巴吉特·辛格·卡尔萨也都首次获得胜选。他们在议会中的存在可能会使与锡克社群相关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并可能预示着更多激进元素获得政治合法性的趋势。

最终,本次选举共有24名穆斯林候选人赢得席位,较上届的26名略有下降,但依然高于2014年的23名。穆斯林候选人连年获得代表资格,表明他们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以及选民多样化的偏好。

◆印度人民院选举最终结果。执政党印人党赢得240个席位,未能单独过半。(来源:印度选举委员会)

印度人民院选举最终结果。执政党印人党赢得240个席位,未能单独过半。(来源:印度选举委员会)

总体来看,印人党这次在南印度取得了显著进展,除了泰米尔纳德邦,其在所有南部邦都赢得了席位。要知道2019年的选举中,印人党未能在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安得拉邦赢得任何席位。在泰米尔纳德邦,印人党的得票率也从3.6%增加到了11.03%。尽管如此,国大党在该地区的表现仍优于印人党,赢得了40个选区,印人党则赢得了29个。

◆印人党的候选人苏雷什·戈皮(Suresh Gopi )首次在喀拉拉邦赢得一个席位。

印人党的候选人苏雷什·戈皮(Suresh Gopi )首次在喀拉拉邦赢得一个席位。

虽说此次选举被认为是一场关于是否支持莫迪的全民公投,但在印度选举学家拉杰维·拉克斯曼·卡兰迪卡尔(Rajeeva Laxman Karandikar)看来,选民行为在国家和地方选举中有所不同,国家议题会影响中央投票,地方议题则主导地区选举。

印人党候选人发表的有争议言论——例如提到该党需要达到三分之二多数议席才能“修改宪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北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地尤其如此。

反对派声称,印人党意图修改为表列种姓和落后阶层预留的配额。社会主义党全国主席阿基莱什·亚达夫指责印人党怀有“废除对落后阶级、达利特人和少数民族预留的隐藏议程”。

针对本次选举结果,卡兰迪卡尔向《凤凰周刊》分析说,根据现有数据,印人党并没有大幅丢失选票——与2019年的37.7%相比,印人党此次的得票率仅仅下降了1.2%。

“可以说,反对派的团结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卡兰迪卡尔说,“特别是北方邦,国大党和社会主义党协调得很好。尽管目前没有精确的选民数据,但这种协调很可能促成了少数群体和达利特选票的集中。”

对于像阿约提亚这样特定选区的失利,卡兰迪卡尔认为,印人党可能对这些席位的胜算过于乐观,然而当地的其他因素以及反对派的团结发挥了重大作用。

◆虽然游客的流入使阿约提亚的小商贩们受益,但当地人依然没有支持印人党。

虽然游客的流入使阿约提亚的小商贩们受益,但当地人依然没有支持印人党。

联合执政或将制约莫迪

自2014年以来,印度政府的每一项举措、每一个承诺、每一种计划都与莫迪本人紧密相关,体现了许多人所说的“莫迪魔力”。这反映了一种无所不包的领导风格,国家形象似乎与个人魅力融为一体。

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模式也延伸到外交政策上。他主导着政府的方方面面,被描绘成一个神祇般的形象,一些说法甚至暗示他是神的转世或神的使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凡人之子。这将他的身份与更宏大的精神和文化理念融合在一起,使他的形象与主流文化叙事紧密交织。

此次选举中,执政党明显也在依赖莫迪的个人支持率。过去六周内,莫迪参加了206场集会并接受了80次采访,这对于十年来从未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的他来说是不同寻常的。

阿扎迪认为,当前的政治动态将会使这一现象有所削弱,而这可能会让莫迪感到不安。莫迪,以其强硬不妥协的策略而为人所知,如今他需要采取更为缓和的方式来维持与两位前对手的联盟。这一结果突显了印度政治的错综复杂和多面性,其中地区力量和联盟伙伴拥有重要影响力。

◆6月7日,莫迪与全国民主联盟(NDA)的其他联盟伙伴举行了会议,后者正式支持他组建政府。

6月7日,莫迪与全国民主联盟(NDA)的其他联盟伙伴举行了会议,后者正式支持他组建政府。

随着组阁谈判开启,全国民主联盟内部的两个关键小党进入外界视线,被印度舆论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造王者”。它们分别是泰卢固之乡党与人民党(统一派)。本次大选中,两党分别获得16席和12席。选举后,两党均表态支持莫迪组建联合政府并出任新一届政府总理。

泰卢固之乡党主席奈杜和人民党(统一派)领导人、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库马尔乘势要价,渴望获得特殊地位和内阁职位。值得指出的是,这两个党派的支持基础包括穆斯林、落后阶层和其他边缘群体。相比之下,莫迪一直主张取消对少数民族的预留配额,并表现出对伊斯兰教的恐惧症。

“莫迪的政治生存依赖于他所组建的联盟。”阿扎迪分析说,“问题随之而来:联盟伙伴能否抵消这种伊斯兰恐惧症?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如果他们不积极反对莫迪的政策,就可能失去支持者的信任。这将让莫迪陷入一个微妙境地,他必须小心翼翼走好这条钢丝。”

在联合政府的框架下,莫迪必须与地区政党合作,因为莫迪个人品牌的影响力已经减弱,尤其在北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关键地区未能实现预期成果。与此同时,国大党在印地语中心地带不再被轻视,它在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和北方邦均获得了席位。在本届议会中,国大党将被正式承认为反对党领袖。

◆选举后,由国大党领导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成员开会讨论未来的行动方针。

选举后,由国大党领导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成员开会讨论未来的行动方针。

来自印人党的一名知情人士披露,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新政府恐将很难实施激进的改革政策。

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亚太项目南亚高级研究员巴杰帕伊(Chietigj Bajpaee)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尽管莫迪的地位被削弱,但完全否定他还为时过早,因为他已经展示了重塑自我的能力。他进一步表示,印人党可能会在一些关键政策上软化其强硬立场。

“虽然印人党的印度教至上主义路线可能会继续,因为该党会寻求安抚其核心支持者,但在追求更具争议性的身份政策方面可能会受限。这包括执政党努力推进的统一民法典(UCC),并计划通过可能的修宪来集中政治权力。”巴杰帕伊写道。

热浪背后的不平等加剧

自6月5日开始,印度多地迎来了久违的降雨,但高温依然在多地持续。这波热浪对最近的选举投票率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气温飙升到危及生命的水平,许多选民被劝阻不要出门投票。印度选举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本次人民院选举的选民投票率为65.79%,比2019年的67.40%有所下降。

据印媒报道,热浪已造成上百人死亡,数千人患病。人们反映,在酷热的天气下,连碰触汽车方向盘都会被烫伤,水龙头里水的温度跟开水没什么区别。

这个5月,德里和拉贾斯坦邦的气温飙升至50摄氏度。在北方邦,包括安保人员和清洁工在内的33名投票工作人员因高温死亡,北方邦首席选举官纳维德普·林瓦直言,高温造成了投票工作人员的重大伤亡。

◆德里出现创纪录高温,印度发布热浪警报。

德里出现创纪录高温,印度发布热浪警报。

印度选举委员会主席拉吉夫·库马尔因此呼吁,未来的人民院选举将在4月前完成,以避免极端高温的影响。

据彭博社报道,自1992年以来印度高温致死人数估计超过2.4万,但各地的预防对策往往考虑不周。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规划、缺乏资金以及未能及时做好保护14亿人的准备,使低收入群体变得更加脆弱。这些人缺乏空调、冷却器、风扇等基本设施,有时甚至无法获得冷水。

这反映了印度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一项研究表明,印度的贫富差距从未像现在这样大。最富有的1%的人口掌握着近23%的收入和40%的财富。

印度科学研究所主席教授古弗兰·贝格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向拉尼娜现象的转变,或是导致此次气温异常的原因之一。同时,热岛效应也是一大“帮凶”。专家指出,德里人口密集,热岛效应将热量困在低层大气中,提高了环境温度。

班加罗尔印度科学学院(IISc)学者拉文德拉纳特(N.H. Ravindranath)向《凤凰周刊》提到了印度中部、北部和南部地区日益严峻的热应激问题,并倡导政府尽快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他直言,印度气象部门实施早期预警系统至关重要,并建议像拉贾斯坦邦这样的地区应该提前收到极端高温警告。

拉文德拉纳特尤其提到建筑工人面临的困境。“他们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继续劳动,没有足够的休息或防护措施。”他表示,“确保充足的饮用水供应,并强制规定从中午12点到下午4点的午休时间,可缓解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问题。”

拉文德拉纳特还批评了莫迪政府在过去十年中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不足,并对联合政府领导下政策发生转变表示怀疑。“没有坚定的政治意愿,全面的气候行动是不可能的。”他因此呼吁,印度政府应当立即采取实际措施,这对于保护脆弱人群至关重要。

当种姓超越了宗教

在媒体和专家的叙事中,印人党之所以选举失利,是因为莫迪搞错了优先实现,未能解决失业、农民抗议和通胀激增等普通人关心的问题。印度目前的失业率超过8%。许多年轻人深受影响。

然而,班加罗尔社会与经济变革研究所讲席教授钱丹·高达(Chandan Gowda)向《凤凰周刊》指出,尽管失业是一个严重问题,但产生这样选举结果的主因是种姓的整合。“除了富裕阶层和上层种姓外,印人党的所有其他支持者都转向了反对派,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班加罗尔社会与经济变革研究所讲席教授钱丹·高达(Chandan Gowda)。

班加罗尔社会与经济变革研究所讲席教授钱丹·高达(Chandan Gowda)。

尤其执政党之外,并不是所有政党都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了同频运作。“与印人党不同,其他政党并没有倡导一个没有国大党的印度或是要求彻底削弱该国反对派。它们旨在通过种姓整合来加强自身地位。”高达说。

阿扎迪断言,印度民主制度深受种姓和宗教的深刻影响,最近的选举清晰地显示出宗教的两极分化,特别是穆斯林群体。这一群体有2亿人,约占印度总人口的14%。莫迪常常称他们为“渗透者”和“那些有很多孩子的人”。

“由于莫迪有反穆斯林的言论和政策,这让后者选择不公开抗议,而是悄悄巩固反对力量。此次选举中约有95%的穆斯林投票反对莫迪。”阿扎迪说。

同时,他也指出,在卡纳塔克邦的某些地区,出现了有利于印人党的种姓整合现象。“这一次,少数民族、落后阶级、达利特人以及女性选民的选票得到了巩固。”

虽然莫迪在选举中遭遇了挫折,但在外界看来,印度正崛起成为全球领导者,这不仅仅是针对全球南方国家,而是整个世界。

斯里兰卡前外交官及政治分析师兰加·卡拉苏里亚(Ranga Kalansooriya)向《凤凰周刊》指出,对于那些重视参与式民主的人来说,印度在亚洲和全球南方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一支领导力量。

◆斯里兰卡前外交官兰加·卡拉苏里亚认为,印度在亚洲和全球南方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一支领导力量。

斯里兰卡前外交官兰加·卡拉苏里亚认为,印度在亚洲和全球南方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一支领导力量。

“为了稳固印度的全球领导地位,强大的政府和强有力的领导人至关重要。”卡拉苏里亚认为,莫迪此次的惨胜应被视为一个积极现象。“让反对派获得更多席位和权力,对于确保健康的民主来说至关重要。”

巴杰帕伊认为,外交政策上,印度所有主要政党都长期致力于维护“战略自主”,这意味着要与国际体系中所有具有影响力的主要力量建立关系,但印人党倾向于一种更自信、更强硬的外交政策。

“印度已准备好在全球范围内展现自己,不再是西方的附庸,而是一个拥有庞大市场和经济实力的重要趋势制定者。”卡拉苏里亚建议,印度需要重新评估对较小区域国家的策略,特别是应对中国在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等国影响力日益增长的现状。“鉴于印度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相近且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可以有效地重新定义周边外交政策。”

卡拉苏里亚强调,莫迪要向世界展示自己是一位包容和善纳的领导者,特别是对少数群体而言。“如果莫迪成功应对这一挑战,证明印度是一个团结、多元文化、多维度和多民族的国家,那么印度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将无可撼动。”

此次选举后,莫迪的接班人也成为外界的关注点。莫迪已经73岁,鉴于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倾向于领导人在75岁退休,很多人对他能否继续执政持怀疑态度。在这个年龄,好几位印人党领导人既没被纳入内阁,也没有获得议会席位。然而,莫迪似乎正成为一个例外。

◆2024年6月9日,莫迪宣誓就职仪式上,总统府灯火通明。

◆2024年6月9日,莫迪宣誓就职仪式上,总统府灯火通明。

选举期间,来自反对党平民党的消息称,莫迪已任命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为接班人。莫迪回应了这些说法,称他没有这一打算。阿米特·沙阿也对这些谣言做出回应说:“莫迪先生将完成他的第三个任期,党内对此没有任何疑问。”

此前有报道称,印人党与其母体组织RSS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一些印人党领导人暗示他们不再需要RSS的支持。

阿扎迪认为,目前来看,印人党依然无法脱离RSS而运作。“最终,RSS将决定莫迪的去留,特别是考虑到他将满75岁。对莫迪来说,管理联盟伙伴一直充满挑战。有人认为,相比起阿米特·沙阿,来自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前公路交通和运输部长尼廷·加德卡里可能是一个更能被各方接受的选择。鉴于印人党和RSS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他分析道。(翻译:朱兆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