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莞奖学金风波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港城莞奖学金风波

港城莞奖学金风波

经济观察网 邢祺欣 实习生 王一聪/文 4月16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下称“港城莞”)拿到了教育部的批准函,成为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校后,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又一成功案例。同日,该校开放了第一批研究生的申请。

此后一段时间,多位申请港城莞的学生纷纷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发声,称“自己被骗了”。事件起因系申请学生此前在港城莞官方公众号与校方申请群中的招生老师处了解到,申请港城莞“只要满足专业或学校排名”即可获得高额奖学金,但在申请季尾声,当他们收到正式录取通知书时,却发现先前承诺的奖学金遭遇了“缩水”或落空。

面对申请学生的质疑,港城莞招生办老师随后在申请群中给学生们的解释是,公众号推文内容与申请群中的表述均系招生办老师的个人失误,奖学金尚需通过“综合评定”进行发放,这一表述也同样在录取通知书发放之后出现在学校官网上。

经济观察网就此事联系了香港城市大学本部及港城莞的媒体联络部门,香港城市大学没有对此事回应,并建议记者联络港城莞,而港城莞的媒体联络部门拒绝回应本次事件。

奖学金罗生门

根据港城莞官网,该校硕士研究生奖学金分为三档,分别是一年18万元、12万元、6万元。港城莞招生办微信公众号5月10日发布的文章显示,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为“只要满足专业或学校排名即可”,但经济观察网发现该文章目前已被删除。

公众号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招生处5月10日发布的推文截图

公众号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招生处5月10日发布的推文截图

而最低一档奖学金的要求“软科中国大学或专业排名全国前50”,这意味着近九成的985学生和部分211学生只要被录取,就可以拿到至少6万元奖学金。

5月17日,一位最早一批收到港城莞电脑科学专业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按照官网、公众号以及港城莞招生老师宣传口径中的评定标准,本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他本应获得校级奖学金18万元,但最终在录取通知书中被港城莞告知“无奖”。

随着越来越多的申请者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的奖学金“缩水”或落空。在招生群QQ群聊的截图里,一位群昵称为“港城大东莞尹老师”的管理员回复:“公众号是我工作的失误。以官网公布的为准。”

港城莞官方招生群QQ群聊截图 受访者供图

港城莞官方招生群QQ群聊截图 受访者供图

随后,该管理员禁言了QQ群聊,官方公众号于5月10日发布的招生问答推文也无法在官方公众号平台被查询到。

经济观察网发现,港城莞官网上的奖学金评定标准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原本用正常字体写明的“依据原就读学校的大学排名、专业排名情况综合评定”的描述中,“综合评定”四个字被特别加粗了,一同加粗的还有具体的学校和专业排名要求下的“优秀学生”。

港城莞官网截图

港城莞官网截图

5月21日,有两位学生称,收到了招生办老师以个人名义退还的单个项目申请费用150元。但也有同学表示,申请退费无果。随后,经济观察网就奖学金标准是否发生变化及后续处理情况向港城莞招生办和尹老师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申请的学生也没有收到港城莞官方的解释说明,官方组织的研究生招生咨询QQ群目前仍处于禁言状态。

南京邮电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郭强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奖学金是中外(境外)合办大学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途径,其主要资金来源有政府、企业的支持,如果是入学后延迟发放的奖学金,那么也有可能来源于学生入学缴纳的学费。正因这些合办大学的学费远远高出内地其他大学,所以它的奖学金才能如此诱人。

作为新建学校,没有往届生源去向和科研成果做背书,郭强称其“招生的手段本身就有限”。在短期内要达到良好的社会口碑、吸引优质生源,同时削减一部分家长对于高出内地普通大学数倍学费的开销压力,提供一定的奖学金是十分重要的招生政策。

从事港澳大学申请中介服务八年的“港澳大班长”负责人称,对于刚招生的中外(境外)合办大学而言,无论是为了学校的知名度还是提高生源的质量,推出高额的奖学金是很常见的做法。“因为这个方式可以最简单粗暴地让学校进入良性循环。优质的生源,往往代表着优质的就业与升学,紧接着就会吸引下一批优质的生源到来。”

港城莞的官网中没有提到,但招生办老师对电话咨询的学生称“综合评定”即结合学生的面试表现。“其实不管是结合面试还是直接给奖学金这两种方式在港校里都是很常见的。”上述负责人称,“港校的考核方式是非常灵活的。”

对于港城莞被申请学生指“虚假宣传”一事,上述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可能就是整个学校的招生系统对奖学金审核的标准没有沟通好。”

合作办学难在哪?

港城莞是全国范围内第11所中外(境外)合办大学,也是第6所坐落于广东省的中外(境外)合办大学。这所2022年6月才获得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的学校,不到两年就建成了一期校园,并于今年开放招生。而作为港城莞的“前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也在2019年9月获得教育部批准后,经过两年半的筹备,宣布正式启动招生。

郭强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中国的中外(境外)合办大学主要选址在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广东省。除了这些地区良好的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可以保障人才输送有良好的口径接纳,以及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比较雄厚以外,与国家对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这也是国家打造大湾区国际创新示范区的一种举措。

尽管这些内地与香港合办高校的建校历史薄弱,但有母体高校强大的背书和口碑,以及国内目前已有多个中外(境外)合作办学的优秀先例,使得社会对于中外(境外)合作办学的认可度上升。所以像港科广、港城莞这两所近年建成的高校也能在招生伊始就获得不少关注与青睐。

郭强说,对于中外(境外)合办大学来说,首要难题是“自己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能不能很快建立起来”。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瑞瑞2016年在《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上发表的《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外高校合作办学模式的重大改革》提到,中外合办独立学院和中外合办大学需要构建多元化财务支撑体系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既需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又需要创新财政来源渠道。

2022年,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超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一文中,指出高校的领导层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层要充分意识到成本分析的必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体系来控制成本,利用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促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