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彻底网红化了吗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李诞彻底网红化了吗

从去年五月开始,笑果似乎陷入 一个漫长的冬天。

而提起笑果最无法忽略,也最令人好奇的人就是李诞。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李诞一直以一种半透明的方式存在与互联网,唯二的两次水花,一次是在直播间卖穿戴甲。

另一次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演大变活人,直接换头,从虾系男友变成留头可食。

这其实都只是李诞在互联网的一小部分剪影,如今在互联网浪潮里扑腾的李诞,多少有点荒诞色彩。

不把🥚放在一个篮子里

从他第一回直播“出圈”卖穿戴甲来看,大多数人的震撼来源于无法理解李诞是怎么和穿戴甲搭上边的?

这种错愕感相当于毕业多年后突然得知小学语文老师下班后兼职去跳钢管舞。

而这只是他直播间的部分剪影,如果看过整场直播,会发现买穿戴甲只是李诞整活的冰山一角,他真正荒诞也最具有他个人色彩的地方是他直播间的选品和他的卖货方式。

极少有人知道,卖穿戴甲的那天,李诞在直播间卖的另一样东西是陀斯妥耶夫的书,他自己本人都调侃,如果陀翁在世可能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这就是李诞直播间选品的风格,可以用南辕北辙和八竿子打不着边来形容。

田园牧歌的农产品他有,城市生活的消费品他也卖,书和酒是永恒不变的商品,品种不多,主打品类跨度。

卖货也走得是一条岔道路数。

卖挂耳咖啡,正经主播讲风味,李诞的表现形式是真挂耳咖啡就应该挂在耳朵上,挂着挂耳咖啡看《甄嬛传》,剧里喝桂花酒,李诞开一瓶桂花啤酒。

沉浸式追剧加聊天,卖的主要就是一个氛围。

除了这种卖货方式,李诞的直播间也会把粉丝投稿的狗血故事和选品巧妙结合起来。

粉丝感情遇到困难了,三年感情处不下去问他咋办,故事说完李诞说分手前送一瓶白月光葡萄酒,寓意很好,也算好聚好散。

投稿人说自己在感情里出不来,问李诞怎么办,李诞摸摸脑门劝她买框番茄回去每隔十米放一个,边走边吃,然后走着走着就出来了。

卖货清奇,投稿的故事也比较荒谬,最近的直播里有一个分手后因为前任太会做Excel而放不下的故事。

同样是怎么才能走出来的问题,李诞直播间直接上了一双“豁达鞋”的链接,并真诚解说:

“怎么走出来这个问题,你可以先穿上这个豁达鞋,你就豁达了,然后先试着迈出左脚,然后你就发现这个右脚怎么就控制不了呢,然后你再迈左脚,重复几遍,你就走起来了你就走出来了。”

诚恳是真诚恳,废话也是真废话。

在李诞的直播间,故事如果太荒谬,荒谬到他想听后续,李诞会直接送投稿人直播间的零食,故事太不着边际,李诞还可能会到扣对方一箱番茄。

卖货的方式充分贯彻了他期待的小卖部的精髓,老板在那嗑着瓜子聊天或者追剧,顾客来了象征性打个招呼,拿完东西钱放柜台就行。

而这小卖部也把他梦想要素中的咖啡店、书店和酒吧元素拼一块了。

很轻松,很随意,当初徐智胜来了小卖部都得感叹一句,“这个好,也不卖货,光聊天。”

不过他也不是纯胡扯,废话说了该指导还是指导,该有的哲理和方法也不会少。

遇到太替别人着想的内耗人,他也会真心实意的劝一句,“有时候解题思路的问题,可能是做错题了。”

这样“深刻”的李诞在小红书流露的不多,或者说他其实是有选择的把这部分切割开放在其他地方了。

在小红书,李诞有一个专门推荐书的账号,叫做@李诞在靠谱讲书。

简介来看这是李诞的“打工号”,他在这个号里聊严肃文学,聊诗歌,聊企业家。这么来看比较厚重比较单一,也容易枯燥。

如果把李诞的个人号和李诞的打工号放一起看,很容易有一种割裂感,极度的荒诞和极度的严肃并存。

而比较中和版本的李诞,他选择放在了小宇宙的播客里。

在播客他保持严肃和思考,也使用幽默去消解一些厚重的东西,听李诞的播客还能捕捉他早期的一些影子,那个满嘴“荒唐言”又能打趣玩笑的说“人生哲理”的李诞。

他保持锋利一定的锋利,但会很快的收回去。

他会在播客里袒露他的迷茫,都是微小的具体的,比如学营养学越学越迷茫,比如对互联网的陌生感。

他也会说他的童年,臭烘烘的,需要担心羊群被狼袭击的回忆。

他也胡说八道,尤其是和王建国一起录播客的时候。

这么来看,李诞是彻底把自己碎片化了,他不再是老板,而是以碎片的形式卷入互联网的浪潮,并秉持着在什么平台做什么事的策略。

这像是一种陷入困境后的妥协,但这也可能是一种李诞的巧解。

🥚的互联网哲学

如果说互联网对李诞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生财有道,且熟门熟路。

在《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里,开篇第一章他就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的理论,解释工作的本质。

同样,在《奇葩说》中,李诞用四个字指出了为什么明明节目在继续,但老奇葩却一个接着一个走了,那就是“边际递减”。

意思就是,离开是因为消耗了,当初打辩论的激情无了。

经济学能解释工作,解释奇葩,也能解释李诞的互联网搞钱策略。

在《李诞的小时代》这部互联网SCI中,他完成了四个时代的飞跃。

🥚1.0微博时代

十五年前,在“红与黑”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年代,微博就是最大的互联网平台。

李诞当时的微博名叫“自扯自蛋”,他也因为很会“扯蛋”火了。

那会他的段子在网上疯传,圈粉几十万,一条广告上千。他由此树立了自己在互联网的人设——一个黑色幽默的文艺青年。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人设叫丧逼。

网友专门整理

网友专门整理

🥚2.0 脱口秀时代

《扯经》是真的很扯,扯到李诞是天生的段子手。

为啥呢?2013年,市民李先生曾因为银行卡被盗刷了21万上了社会新闻。

而李诞当时还不是诞总,其心情可想而知,后来也不知道是知道回天无术了,就在网上售卖《扯经》,2元一本,销量还不错,后来《今晚80后脱口秀》还调侃过这件事。

当时的《今晚80后》对李诞来说,可谓甄嬛遇上沈眉庄,北美的蝴蝶轻轻扇动翅膀,转机来了。

一开始,李诞只负责写段子,后来笑果大老板叶烽为了试验自己的商业设想,800块把李诞从幕后买到了台前,完成了李诞的脱口秀首秀。

只是一档节目始终有其生命周期,《80后》再有开创意义,17年也停播了。

而李诞则凭借五年工作经验与经济学前瞻性,熹妃回宫,闷声成了笑果股东,策划起另一档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

结果显而易见,李诞和池子在一块堪称掼蛋,直接开炸。

这是中国脱口秀最好的时代,李诞像开挂了似的一路高歌,从被打的“蛋蛋”转身变成了“蛋总”。

伴随着年轻人的焦虑情绪,李诞的微博和脱口秀及时更新,一句“人间不值得”,李诞成了独家丧系文化代言人,开始随地大小躺。

后面大家也知道了,出轨进局子撕逼辱女,以“真实”、“佛”、“冒犯的艺术”起家的李诞被反噬了。

🥚3.0直播时代

名声被反噬了,脱口秀环境也差了,但人总不能不工作,尤其是靠曝光维生的互联网时代。

痛定思痛,李诞玩起了直播。

抖音和小红书这两个app,李诞早就开始玩了,只是直播带货有了声势,却发生在近段时间。

直播带货切忌失去个人风格,以短搏长李诞早凉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直播间里,李诞整成了村口小卖部的形式,唠着嗑卖着货,天聊了东西不知不觉就下单了。

选在小红书李诞是有考量的,一个是小红书官方现在对直播带货的大力扶持,一个是小红书的受众比起抖音更文艺,更感性,更适合好唠嗑的潇洒哥。

一来二去,直播间就火了。

🥚4.0 播客时代

抛除商人、段子手,虾系男友,李诞最本质的形象还是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靠的就是眼耳嘴,你得看点王小波,读点昆德拉,写诗玩摇滚,和人说话还特能玩嘴。

这是李诞从高中起就走的路子,他觉得这样有文化范,是他想要的生活,只是后来他进化了,成了愤青。

“搞艺术可以但是没必要”

愤青一定会挨打,公共场合,切忌交浅言深。

受过社会的教训,尝过资本的糖果,李诞早圆滑了,只在访谈节目里见过他几分真实的自我。

而现在,李诞在播客里把自己重新捡起来了。

从二月份到现在,一共八期节目,最新一期节目里更是贡献了“人生永远不可以走两个方向,商鞅可以走五个方向”的金句,又干货又好笑。

评论区非常捧场,从“有使用古早互联网的感觉”到怒下诅咒“希望李诞一直没工作,一直做播客。”

可见,没有人比李诞更懂互联网,这翻身仗还是让他打起来了。

事情的吊诡之处也发生在这里,如果你细数这四个时代李诞的选择,你会发现他语言很清醒,动作很矛盾。

玩微博赶上好时候,但有出版社找他出书,他竟然拒绝了,因为“我觉得我写的是垃圾,给我钱我也不干。”

后来他想明白了,但第一本书《笑场》的出版时间已经是2016年了。

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夕,微博段子手都赚到钱的时候,李诞还在《今晚80后》当蛋蛋。

等到苦尽甘来了,他又把微博给锁了,点开就像一个过往李诞的遗址,停留在17年的“人间不值得”。

更别提直播带货和播客他更是晚了不止一星半点,仿佛追热钱烫手似的,非要等钱冷了再来。

但他总能扭转乾坤,嘴上佛系,身体一万小时定律,每日笔耕不辍。

这就让人对他好奇,好奇就是关注的动力,就像一个有很多口袋的人,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选择策略,你根本不知道他会从下一个口袋里掏出什么,但你看见他掏出来时总是很惊喜。

现在他下海带货了,也许人们会问:李诞彻底网红化了吗?

我想,他只是回到了他在互联网的起点。

就像他不再出的书,曾经他在书里笑着说“人生无意义,但人生有美”。

现在他会笑着告诉你“互联网不会比大自然伤害我更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