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访】北上:港生赴外地升学首选  ——专访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杨丹
资讯
资讯 > 大湾区 > 正文

【紫荆专访】北上:港生赴外地升学首选 ——专访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杨丹

| 本刊记者 庄蕾

近年来,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呈现多元、繁荣、有序的发展态势,内地良好的培养质量,优越的教学环境,广阔的实习就业机遇,吸引了大量香港学生“北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杨丹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香港学生赴香港以外地区升学的首选,教育部将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努力,深入推进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香港青少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教育交流合作范围广、程度深

记者:近年,内地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蓬勃发展。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杨丹:十八大以来,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政府主导与社会支持相结合,专项计划和普遍参与并重的良好局面,为促进香港青少年成长成才、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搭建青少年交流平台。实施“姊妹学校”平台建设和“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目前,内地与香港中小学、幼儿园已缔结“姊妹学校”2,300余对,覆盖内地29个省(区);设立的“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近3,000项,惠及港澳师生近10万人,师生交流覆盖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二是开展教师交流培训。教育部与香港教育局合作每年选派30余名内地优秀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赴香港开展业务交流协作,先后与香港900余所学校建立交流关系,共同推动协作教研,优化课堂教学。201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将香港教师纳入培养范围。

三是扩大校际交流合作。支持内地与香港高校先后建立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等,在合作办学、科研创新、联合育人和实验室共建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高校间合作关系日益密切,深度不断增强。目前,39所内地一流建设高校与17所香港高校以及香港公务员局、香港律师会等5家香港政府机构合作开展了600余项合作项目,涵盖人工智能、计算机、航空航天、工学、医学等学科领域。

四是推进合作办学。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后批准内地与香港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4个,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国际联合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通过开展合作办学,有力推动了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

五是融入国家教育事业大局。内地多个国家级教育社团吸纳爱国爱港人士入会或入职。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平台、项目和教育评优评选活动面向香港同胞开放,如推动香港同胞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等国家级奖项。

萤幕截图 2024-05-27 下午3.49.43

2023年12月2日,由教育部和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联合举办的2024/2025学年内地高等教育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图:中国新闻网)

两地学生双向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记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香港学生到内地就学的渠道得到有效拓宽。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内地学校招收培养香港学生的有关情况?

杨丹:数据显示,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香港学生赴香港以外地区升学的首选。2023年通过各途径报考内地高校的香港学生达1.4万人,其中通过港澳台侨联招考试报名申请内地高校的香港学生5,130人,依据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申请内地高校的香港考生约4,262人,通过“暨大华侨两校联招”、自主招生等途径申请内地高校的香港考生超5,000人。与此同时,学生双向流动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有超过2.1万名香港学生在内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约4.6万名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就读。

一直以来,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工作,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并完善招生政策,扩大招生院校规模,拓宽招生渠道,统筹推进对港招生工作。目前,香港学生可以通过港澳台侨联招、研招等招生途径报考400余所内地高校,可以依据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直接报考内地138所高校,包括“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支撑区域发展的特色高校。此外,香港本地中学应届毕业生还可以由所在中学校长推荐,免予笔试申请入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等高校。

为满足香港学生多样化的升学需求,教育部支持香港学生报读内地高校的预科、专科课程。教育部还出台政策,允许有关高校可参照普通高校保送招收内地学生办法,保送录取优秀港澳学生(运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内地与港澳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校际联合培养项目,为更多香港学生赴内地学习交流提供机会。

萤幕截图 2024-05-27 下午3.49.55

3月11日,2024年粤港澳高校联盟工作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图:粤港澳高校联盟官网)

优化各项保障吸引港生北上逐梦

记者:随著内地与香港交流更加紧密、交通更便利,越来越多港人开始热衷“北上”。请问教育部在鼓励支持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学习深造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丹:教育部高度重视香港学生的培养工作,为在内地就读的香港学生提供相应支持保障。一是出台政策规范招生培养工作。教育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要求高校坚持“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加大培养力度,并充分考虑到香港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特色课程,安排课业辅导等。二是设立港澳台学生专项奖学金。在内地高校就读的香港学生,除享受与内地学生在学费、住宿费、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外,优秀的香港学生还可申请中央财政设立的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额度为4,000-30,000元人民币不等。三是提供广阔的实习就业机会。加大实习就业支持力度,为香港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就业引导,鼓励香港学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服务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香港学生对内地高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很高。良好的培养质量,优越的教学环境,广阔的实习就业机遇,是吸引大量香港学生“北上”的重要原因。今后教育部还将继续完善政策安排,优化各项保障,让更多立志报国的优秀香港青年在内地逐梦圆梦。

助力港青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记者:下一步,教育部在深入推进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香港青少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有何规划?

杨丹: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崇高事业。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提出“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并指出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以习主席提出的“四点希望”为纲领,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重点著墨,包括打造国际专上教育枢纽、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大力提升职业专才教育以及推动STEAM教育等,亦为香港教育未来飞跃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未来,教育部将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努力,深入推进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香港青少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方面,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挥香港优势特色和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支持香港高校多元化发展,全方位吸引世界优秀人才,加强内地与香港优质科创教育资源的链接,鼓励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共同打造新型教育科研联合机构,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另一方面,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为香港师生来内地学习和交流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丰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高中生赴内地考察内容,考察路线从广东扩大到陕西、贵州、浙江等多个省份,为香港青少年深入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机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新生力量。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6月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