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德国在加沙战争问题上走钢丝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美媒:德国在加沙战争问题上走钢丝

参考消息网5月27日报道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5月21日发表欧洲政策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阿伦·艾伦的文章,题为《德国在加沙战争问题上走钢丝》。全文摘编如下:

哈马斯去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后不久,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联邦议院宣布:“此时德国只有一个位置,那就是站在以色列身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国国家理性的一部分。’”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打击反犹主义和保护以色列的责任一直是德国各政治派别共同的道德义务。在将以色列的安全作为“国家理性”提出来时,朔尔茨进一步将这一历史责任与德国的核心利益联系起来。

尽管如此,为回应10月7日的袭击而对加沙进行的持续军事攻击已经疏远了德国许多最坚定的以色列捍卫者。目前的共识已经开始出现裂痕,考验着德国人因大屠杀遗留问题而对以色列负有的义务同他们对人权和多元文化社会的承诺之间的平衡。

柏林的外交立场有很深的根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的恐怖以来,德国一直致力于在社会各部门根除反犹主义。德国法律禁止反犹仇恨言论和煽动行为,包括禁止否认大屠杀。所有学校都必须纪念大屠杀。德国犹太社群在安全和文化活动方面会得到政府资助。

战后的德国政府将1948年以色列国的建立视作纳粹政权受害者推行“恢复性司法”的机会。例如,通过1952年的《卢森堡协议》和1952年以色列与西德之间的《赔偿协定》,德国开始对大屠杀幸存者和其他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受害者提供赔款和经济赔偿。

去年10月7日以来,德国一直向以色列提供全面支持。朔尔茨去年10月17日访问以色列时宣称:“在以色列的艰难时期,今天在这里说这些话非常重要:德国的历史,以及德国因大屠杀而背负的责任,要求我们帮助维护以色列的安全和存在。”

袭击发生以来,带着类似心态,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已7次访问以色列。除了言论上的支持,德国还将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增加到原来的10倍,无视停火的呼声,并断言以色列有权根据国际法进行自卫,尽管朔尔茨和贝尔伯克都对加沙的人道主义局势表达了关切。

尽管德国外交保持前后一致的立场,但在以色列的战争行为问题上,德国公众间出现前所未有的分歧。袭击发生后的数月里,民意调查显示,只有45%的德国人赞同“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完全恰当”这一表述,43%的人则不赞同这种说法。这种局面迫使德国当权者在坚持他们对以色列和广大犹太人的传统承诺和避免政治负面影响之间如履薄冰。

德国领导人一直在利用一切可用的法律手段打击反犹主义。官方报告显示,去年10月7日之后,反犹事件在德国各地大幅增加,包括破坏犹太教堂的财产,破坏犹太人的公墓和标志物。

亲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也蔓延到德国各地。而官员们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往往引发争议,批评人士认为它们侵犯了公民自由。德国已经禁止某些亲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以及哈马斯及同哈马斯有关联的组织的所有活动。

这些反应更加剧了德国国内关于移民的激烈辩论。德国的穆斯林和阿拉伯群体——其中包括欧洲最大的巴勒斯坦人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审视。在一个得到广泛传播的视频中,德国副总理罗伯特·哈贝克热情地宣称:“生活在这里的穆斯林有权得到保护。”但他又说,他们“必须明确地与反犹主义保持距离,以免损害他们自身享有宽容的权利”。

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仍看不到结束迹象,德国各政治派别的领导人很可能会继续坚定支持以色列。这可能会使他们与选民之间的分歧不断扩大。(编译 朱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