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财长污蔑:中国经济模式,对全球经济都是威胁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法国财长污蔑:中国经济模式,对全球经济都是威胁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就在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把“枪口”对准中国之际,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Bruno Le Maire)也再度跟进炒作渲染,这一次他污蔑宣称,“中国工业威胁全球经济”。

据彭博社当地时间5月26日报道,在G7财长会议期间,勒梅尔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声称,全球经济都面临着中国廉价产品出口过剩的风险:“我们对中国生产越来越便宜的工业设备的经济模式有质疑,因为这不仅对欧盟、对美国,而且对全球经济都可能构成威胁。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勒梅尔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 视频截图

勒梅尔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 视频截图

报道称,勒梅尔抛出这番言论的同时,G7也对中国提出了一连串的批评声浪。在意大利北部小镇斯特雷萨举行的G7财长会议上,各国财长声称,一致同意“对有害做法作出反应”,并“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公平竞争的环境”。

彭博社认为,这些言论标志着G7在贸易问题上的措辞有所升级,因为G7通常在会后公报中使用的措辞不那么密集、更为中立。报道还提及,G7财长的这份联合声明,是在美国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数百种商品重新征收关税之后发表的。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根据美国总统指示,该办公室经研判后决定:维持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征收的“301条款”关税,同时对中国“目标战略产品”大幅提高关税。其中,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半导体、钢铁铝产品等一系列产品的进口关税新规于今年8月1日生效。

与此同时,欧盟去年年底还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该调查即将结束,外界认为欧盟此后可能会对中国汽车出口采取“防御性措施”。然而,中方对此曾明确表示,欧方调查措施是以“公平贸易”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在此次G7财长会议上,勒梅尔声称,各成员国需要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对中国工业实践的共同评估。他还坚称,欧盟拥有重建公平竞争环境的所有必要工具。“不要对欧盟国家和法国的决心有任何误解。”勒梅尔说。

早在G7财长会晤前,勒梅尔就已经玩弄起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文字游戏,声称G7和欧洲需要团结一致,以应对包括电动汽车、电车电池在内的中国进口产品“充斥欧洲”。他当时还宣称,要在即将于意大利举行的G7财长会议上,呼吁“重新平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当地时间5月24日,意大利斯特雷萨,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举行。图自澎湃影像

当地时间5月24日,意大利斯特雷萨,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举行。图自澎湃影像

“面对产能过剩,G7必须团结起来,欧洲也必须团结起来,欧洲必须申明自己的经济力量。”勒梅尔还表示,随着欧洲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扩大,欧洲需要“从经济昏迷中苏醒”,在未来几年将欧洲经济增长率提高一倍。

路透社指出,同为G7成员国中的欧盟国家,法国和德国在对华立场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报道称“柏林急于避免破坏与中国这一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关系”。

《法兰克福评论报》等欧洲媒体也注意到,关于美国对华关税新规,欧洲方面整体呈现审慎态度,但法德分歧仍然明显。路透社援引市场咨询公司荣鼎集团高级顾问诺亚·巴金(Noah Barkin)的话称,德国的对华立场与法国和欧盟的立场之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差距,“巴黎和布鲁塞尔比柏林更愿意在贸易方面对中国表现强硬”。

对于美欧频繁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等问题,5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多次阐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企业长期技术积累和开放竞争的结果,是在充分竞争中拼出来的而不是靠产业补贴补出来的,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中国的新能源产能是助推世界经济绿色转型急需的先进产能,而不是过剩产能。

汪文斌表示,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完全背离客观事实和经济规律,本质上是保护主义。按照美方的逻辑,什么商品出口多了,什么就是“产能过剩”,那七国集团财长会应首先聚焦美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当天,汪文斌还表示,中国的发展和开放给欧洲和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风险。保护主义解决不了欧盟的问题,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都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应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具体经贸问题。我们注意到欧方的相关表态,希望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