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文化月让探索科学的乐趣在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生物科技文化月让探索科学的乐趣在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央广网郑州5月26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为提升公众对生物科学的认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5月25日,以“探索科技之谜 领略生命之奇”为主题的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九届生物科技文化月活动在郑州大学成功举办。

本届生物科技文化月活动由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伏牛山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办,活动包含生物标本制作、植物拓染、生物模型制作、生物前沿知识与校园生物科普等数十项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生和学校其他专业学生提供了感受生物科学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兴趣。

学生参观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展览馆(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

活动的第一站是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展览馆,这里收藏了从植物、昆虫到脊椎动物的各类标本,学生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穿梭于不同的展区,近距离观察动植物标本细节。

“这些标本大部分都是老师和学生在野外实习基地亲自采集过来的,今天能把自己所学知识传递给中小学生,感到很开心。”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二学生何坤润和荆鑫静向记者分享了她们在本次活动中作为讲解员的感受,“这次活动相较以往,接待的学生比较多,范围广,本次科普能增加他们对生物的浓厚兴趣,也让他们更加了解生物课本上的知识。”

中小学生参与蝴蝶标本制作和滴胶昆虫标本制作(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

除了观赏,动手操作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在生物标本制作区现场,工作人员不仅提供了各种必备材料和工具,还有指导老师现场教授制作技巧。“在展翅板中间的凹槽固定蝴蝶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展翅了。”工作人员为前来体验的小学生详细讲解着蝴蝶标本的制作步骤,让学生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生物标本,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不仅如此,植物拓染区也同样让学生们体验到了自然色彩的魅力。来体验的中小学学生们使用新鲜的植物在帆布袋、衣物上进行拓染,通过敲击使植物的汁液渗出,最终在布面上留下植物自然的色彩、形状和脉络纹理。在制作过程中,活动志愿者对植物的结构特征及生长过程等知识进行科普,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植物染色的传统技艺,也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利用普通植物进行创作。

学生们使用新鲜的植物在帆布袋、衣物上进行拓染(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

“这次活动老师手把手教,让我的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生物知识,对于我家即将上八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郑州枫杨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学生家长郑卫华说道。

主题讲座(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

此外,《从生活中的现象认识脑科学研究》等主题讲座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复杂的科学问题,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专业知识。

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

本次生物科技文化月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们对生物科技的热情和好奇心,这将对学生们未来的求学之路和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为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营造积极开放、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尤其是孩子们,踏足未来充满朝阳的这样一个学科。”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鲁吉珂说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