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评政务号“花式整活”:搞创新,但不能破了底线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浙江宣传评政务号“花式整活”:搞创新,但不能破了底线

近段时间,深圳卫健委官方账号发布《穿越到霸总短剧里当护士》等微短剧,用新形式科普医护知识,火爆出圈;一些政务号用“猫meme”模板创作视频、运营内容,“收割”了一大波流量。有评论笑称,“00后开始接管官方号了”“00后剪辑,90后审核,80后擦着汗向70后解释”。

原创短剧、魔性BGM、搞笑段子、卡通形象……近些年,不少政务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内容创作、账号运营上“花式整活”。当政务号放下身段与公众“贴贴”,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又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部分政务号“花式整活” 图源:视频号、抖音截图

部分政务号“花式整活” 图源:视频号、抖音截图

移动互联网时代,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逐渐将传播信息、提供服务的阵地扩展至互联网平台,“玩”起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严肃权威本是政务号给人的第一印象,但近两年不少政务号有了许多新变化。

多了生动活泼。一些政务号主打一个反差感,有的把视频进行“鬼畜”剪辑,配上动感BGM、萌宠梗图或魔性标题;有的在名字上玩起“随身办”“这里办”“心想事成”等谐音梗;还有的爆改喊麦“我姓X”,为本地文旅“上分”,纷纷用更接地气的方式俘获网友的心。

多了通俗易懂。一些政务号通过动画片、微短剧等形式,在内容中融入各种热梗或幽默剧情,把原本较为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切换成大白话,把枯燥乏味的内容讲得生动鲜活。如去年海南警方微博账号发布的视频《审讯室里的后现代主义对话:骗术会过时,防骗不会过时,牢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用电影化的风格宣传反诈知识,让网友直呼“长知识、长见识了”。

多了亲近贴近。一些政务号更加注重贴近性、服务性和实用性,内容展示更有价值,情感输出更能共情,把“官宣体”转化成贴近群众的“干货体”。如共青团中央的官方账号经常发布一些能让年轻人产生共鸣的内容,以更亲切、更可爱的方式拉近与中青年群体的距离。

多了互动倾听。越来越多的政务号摒弃“你听我说”的传播语态,更注重互动与交流,把评论区玩出新花样。此前,“浙江宣传”就在《新媒体互动“七大招”》等文章中举了不少官方号在评论区与网民互动的例子。再如,前段时间掀起的文旅热潮中,多地文旅部门政务号开启“听劝”模式,在评论区与网民“打成一片”,主打一个及时响应、有错就改。

各地政务平台纷纷玩起了“谐音梗”

各地政务平台纷纷玩起了“谐音梗”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政务号放下“架子”,展现出趣味化、年轻化、网络化的特征,有效提升了知晓度和美誉度。“政务号们”纷纷闯入新赛道,背后有着许多原因。

更年轻活跃的运营团队。年轻人不缺好创意、好灵感。不少90后、00后已经成长为政务号运营团队的骨干。他们激情满腔,敢闯敢试敢突破,倾向于用更潮流更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运营账号,以层出不穷的创意塑造耳目一新的“时尚感”,比如在推送内容中融入网络热梗和幽默“自嘲”,为政务号注入了“有趣的灵魂”。

更贴近群众的服务思维。更多的政务号尝试转型,加倍注重网友的观感与反馈,这背后正是抓住了“账号为谁开”“内容给谁看”这两个关键问题。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政务号们”也在主动作为、与时俱进,发布公众看得懂喜欢看的内容,互联网上流行什么就及时跟上潮流,充分了解、贴近群众,把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更开放包容的管理心态。如开头所述,“00后剪辑,90后审核,80后擦着汗向70后解释”是网友的调侃。一些政务号之所以能产出“爆款”,“脑洞大开”、惊艳亮相,反映的正是政务号运营更加开放、灵活的理念,对账号创作运营团队、天马行空的小编能够给予足够的发挥空间,乐意看到年轻人推出打破藩篱、更接地气的内容,为官方号塑造一个新形象。

图源:视觉中国

图源:视觉中国

政务号不同于一般自媒体号,既要有创新表达,又要有权威内容,更要践行好服务群众的创办初心。在互联网的大海中,“政务号们”如何更好成就乘风破浪的自己?笔者想到三句话。

抓本职,但不能缺了网感。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舆情等是政务号的本职功能。但在信息爆炸、新媒体账号泛滥的时代,如果失去了读者与观众,内容再优质也发挥不出价值。缺少了网感,缺少了有趣人设、创意表达、共情传播等,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将减弱。

近段时间,政务号迎来集中“瘦身”。部分账号被关停,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玩法,传播力平平;而反观那些“出圈”账号及其作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悟性”。因此,顺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深刻洞察群众需求,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积极性,多用能够引起共鸣共情的语言和形式与网民对话互动是不变的真理,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工作做到大众心坎上。

引流量,但不能少了干货。政务号“花式整活”、吸引读者眼球,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去宣传政策和普及知识。但倘若缺少实实在在有价值的干货,只是千篇一律套模板、蹭热梗、引流量,就会失去应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陷入被流量裹挟的怪圈,还会让网友产生审美疲劳。

政务号追流量更要保质量,会“整活”而不应止于“整活”。有诚意、有价值的内容才是最能打动人的,集中精力在读者关切的内容上下功夫,做到既有“梗”也有“料”,流量才有意义。那些被广大网友所喜爱的“网红”政务号,看似赢在笑点密集的形式,实则胜在干货满满、价值足足的内容。

搞创新,但不能破了底线。政务号贴近公众需求、创新表达形式,主动朝着更接地气的方向改变,这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但个别政务号也存在一时“用力过猛”、过度“整活”的情况,甚至以低俗内容博取热度,在本该严肃的话题上进行戏谑化表达,这显然是突破了底线、失去了应有的分寸。

守正方能创新,张弛有度方能收放自如。真实、准确、正能量是政务号权威性的来源,再怎么“整活”都需要把握适度、符合定位,厘清浅显与肤浅的边界,谨防导向偏差、过度玩梗。同时,也须树牢风险意识、健全审核机制、做好兜底措施。

从“正襟危坐”到“花式整活”,政务号积极求变的态度和贴近群众的趋势值得肯定和鼓励。期待更多账号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打造出更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引发共鸣的“爆款”,让政务信息以更多元、更惊艳的方式被看见、被传播、被支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