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新” 动能澎湃 ——我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综述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一路向“新” 动能澎湃 ——我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综述

白山松水,生机勃勃,“新”意盎然。

新动能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吉林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涌流。

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不断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

今天的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激扬奏响;

今天的吉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上。

产业焕新 转型升级谋突破

如果将全省产业发展看作一片丛林,那么很容易就能看出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巨大改变。

传统产业如“老树开花”,在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催生下不断萌出新芽;新兴产业像雨后春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聚成势,生机勃勃。

中国一汽聚焦新能源汽车,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五智”(智联、智舱、智驾、智算、智能底盘)关键技术上实现一系列开创性突破。

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产能规模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碳纤维性能不断提升,高精尖产品“上天下海”。预计2025年底,吉林碳纤维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长光卫星完成“1箭41星”发射和组网任务,将吉林一号组网卫星数量大幅提升,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陆上风光三峡”持续推进,中国中车集团、三一集团、华能、大唐等行业龙头企业陆续进驻,风力发电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等实现本地化生产,新能源产业链条聚优成势。

当前,我省聚焦“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努力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吉林省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1.4%、12.5%、47.8%。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多业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未来3年,吉林计划围绕汽车、医药、装备、食品、石化、原材料等领域,重点支持300个以上“智转数改”示范项目,力争建成1至2家“灯塔工厂”、10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00个省级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

一路向“新”,奔腾前行。“热腾腾”的数据背后,是吉林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力求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乘数式跃升、指数级增长。

科技创新 抢占关键“制高点”

如何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东北振兴吉林何以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必答题”。

挑战面前,唯“新”不破。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方能保证吉林全面振兴赢得主动权,破除发展掣肘,一路向前。

借助最新光电技术,小麦籽传送至仪器下逐粒过检,每秒可实时检测2公斤以上,让赤霉病菌无所遁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这项成果,为精准农业发展提速增效。

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长春试跑成功,满载行驶速度每小时160公里。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这款列车,因高科技、高颜值“出圈”。

薄如纸片,随意弯折间电流稳畅“涌动”。吉林大学团队研发的亚纳米固态电解质新材料,为破解固态锂电池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近3年,全省累计投入3.58亿元,实施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智能制造等17个重大科技专项,全力争取在高端芯片、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率先突破。

放眼吉林全省,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同时对接产业链,让科技成果跑出转化“加速度”,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截至2023年底,吉林省累计注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78户,增幅排名全国第2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90户,创历史新高。

仅在2023年,全省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6户,累计达892户,15户企业入选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累计达68户。2023年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9%和17.7%。

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吉林省创新能力排名提升6位,提升幅度位列全国第一。

双链融合 为发展增效赋能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找到产业创新的“金钥匙”。

为此,就必须打破科技成果和产业化‘两张皮’,迅速提升科技成果在实际产出中的供给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增效赋能。

“要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双轮驱动。”省科技厅厅长李岩说。

近年来,围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吉林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长春算力中心拥有“超算10P+智算300P”的算力规模,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超算10P,就是每秒可进行1亿亿次的计算。如果用于天气预报数值预算,预报未来120小时天气仅需0.5小时。

全球一张图一年更新3次、全国一张图一年更新9次……108颗卫星组成的“吉林一号”星座,在国内首次自主完成业务化应用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信息传输从“单车道”拓成“高速路”。

……

创新研发再突破,产业链条再拓展。种种场景背后,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协同,是政策、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集聚。

数据显示,吉林创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长。2023年,全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达到150.3%,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户数增长24.87%,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户数增长15.36%。

人才是创新成果产出的坚实保障。我省出台“人才政策3.0版”,安家补贴发放、子女就学安置、配偶就业安置等措施,加大对人才“引育留用”。2023年,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达13.3万人,留吉率创历史新高。全省高端人才连续两年进大于出,累计超过4万人次享受到人才政策红利,“用项目吸引人,用事业留住人”的生态渐成。

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3%。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5%和16.2%,凸显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带来的发展优势。

持续壮大、百川汇聚的新质生产力,正让脚下这片老工业基地焕发崭新活力。推进全面振兴的足音铿锵,追求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势头昂扬,吉林向“新”而行,一路突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原标题:一路向“新” 动能澎湃 ——我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综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