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风云突变,总统莱希遇难,伊朗政局巨大波动
资讯
资讯 > 唐驳虎 > 正文

唐驳虎:风云突变,总统莱希遇难,伊朗政局巨大波动

唐驳虎:风云突变,总统莱希遇难,伊朗政局巨大波动

核心提要

1. 据伊媒报道,在伊朗总统直升机硬着陆事故中,总统莱希及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已遇难。 按伊朗法律规定,第一副总统穆罕默德·莫赫贝尔将临时接替莱希的位置。 有舆论认为,伊朗实权人物是哈梅内伊,伊朗总统是二号人物。但在哈梅内伊即将年满85岁的当下,现任总统会是未来的最高领袖第一候选人,而且从这几年伊朗政局分析来看,这一位置非莱希莫属。

2. 莱希15岁到库姆神学院学习,投身“伊斯兰革命”运动,后进入司法体系,在哈梅内伊继任最高领袖后被任命为德黑兰总检察长,又接任伊朗司法总监,从此他成为哈梅内伊的得力助手之一。 2004年到2014年,莱希被任命为副首席大法官。 2019年3月,莱希被任命为伊朗首席大法官。

3. 在通向最高权位的道路上,改革派鲁哈尼是莱希最重要的挑战者。 鲁哈尼执政后,伊朗与欧洲大国关系迅速改善,美伊关系出现建设性松动,伊核谈判打破十年僵局,伊朗制裁被取消、石油重新出口、经济迅速勃发; 2017年鲁哈尼实现连任。 但在2018年美国宣布重新制裁伊朗,疫情暴发后伊朗经济近乎崩溃。 鲁哈尼“温和、革新”的政策无法延续,其本人更是受到强硬保守派的猛烈攻击。此次莱希坠机遇难,这既是气象意义的风云突变, 更是政治意义的风云突变。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直升机残骸找到了,坠毁在东阿塞拜疆省焦勒法(也译乔尔法,Jolfa)县的塔弗尔(Tavil)村附近的山头上。据伊朗媒体迈赫尔通讯社报道, 伊朗总统莱希及外长阿卜杜拉希杨已在事件中遇难。

唐驳虎:风云突变,总统莱希遇难,伊朗政局巨大波动

为了找到莱希,伊斯兰革命卫队、执法机关和军队出动,分成65个团队展开大规模搜寻工作。 这个地区大雾弥漫,大量的降雨,山坡陡峭,森林非常茂密,搜救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事故发生一小时后,救援人员便赶到现场并开始搜寻工作。但该地区雾气弥漫,能见度低,恶劣的天气条件使得救援队难以抵达。“出现了非常恶劣并且非常消耗体力的天气条件”。

具体来看,入夜之后,大不里士以北的山区雨势骤增,下起了中雨乃至大雨。但是搜寻团队还是及时把直升机残骸及坠毁地点找到了,这归功于土耳其。

土耳其派遣了一架“游骑兵”大型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进入伊朗领空协助搜寻失事直升机,并且首先发现了地面残骸的热源信息:

这里距离阿塞拜疆边境约17公里、距东阿塞拜疆省省会大不里士83公里。

伊朗空军使用贝尔212/412飞机为伊朗总统提供服务,机龄已超过45年(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巴列维王朝购入)。

当天早些时候,莱希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一起参加了在两国界河阿拉斯河(Aras)上共同建造的大坝落成仪式,这里距离首都德黑兰约670公里。

按行程,随后又要赶赴东阿塞拜疆省会大不里士,参加一个石化综合设施的落成典礼,行程很忙。坐着直升机翻山越岭赶场,但最终失事了。

其余两架直升机按计划抵达大不里士。但载有总统和外交部长等多名高级官员的直升机在浓雾中撞上了山头。

根据伊朗法律规定,第一副总统穆罕默德·莫赫贝尔(Mohammad Mokhber)将临时接替莱希的位置,但需要在未来50天内举行新的选举。

不少人认为,伊朗实权是哈梅内伊,伊朗总统在伊朗是二号人物,可以再选。

但是,在哈梅内伊已经即将年满85岁的当下,伊朗总统就不仅是伊朗总统了,而是未来的伊朗最高领袖第一候选人。而这个位置,这几年看来本来非莱希莫属。

因为专家会议考虑的候选人必须相对年轻(与哈梅内伊有较大年龄差),可以较长时间在位,以保持权力结构的稳定。他必须有和哈梅内伊相似的强硬内政外交立场,能够保持宗教权力在伊朗至高无上的权威,同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些条件首先把三个常被提到的人剔除在外:霍梅尼外孙哈桑·霍梅尼(Hassan Khomeini)、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哈梅内伊的儿子莫杰塔巴·哈梅内伊(Mojtaba Khamenei)。

前两位是改革派所以不被信任,而后者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今年2月底,与哈梅内伊关系密切的神职人员、现任专家会议成员马哈茂德·穆罕默德·阿拉吉透露,哈梅内伊已表示,不赞成他的儿子继任最高领袖。

在强硬派里,有两个人较为可能担当这一职位:萨迪克·拉里贾尼(Sadeq Larijani,右)和已故的莱希。

但是,拉里贾尼因为家族腐败问题名誉不佳,呼声最高的就剩下同岁的莱希,现如今随着莱希的去世,就只剩拉里贾尼一人了。

强硬派莱希,成为过去时

莱希全名赛义德·易卜拉欣·莱希(西)(Said Ebrahim Raisi),1960年12月14日出生于东部什叶派圣城马什哈德的一个教士家庭,15岁到库姆神学院学习。

这是什叶派最重要的神学中心。当时,许多在库姆的神职人员和学生都投身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运动,反对巴列维政权,莱希也积极参与其中。

1977年1月,因国王政府控制的报纸发文“侮辱”霍梅尼,17岁的莱希组织和参加了抗议集会,受到反对派领导人士的关注。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需要重新建立以教士为核心的统治体制。1980年莱希神学院毕业,进入司法体系,被任命为德黑兰附近卡拉季市一家地方法院的书记员。

但到第二年的1981年,才20岁出头的莱希就被直接任命为卡拉季市的检察长 ,负责镇压当时在卡拉季地区的大量反对派,当好“刀把子”。

卡拉季在德黑兰西40公里,是伊朗第四大城市。目前人口超过200万,是德黑兰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岁就当全国第四大城市的检察长,这是什么概念?

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啊。由于办事得力,2年后他调任哈马丹省的检察长。 1985年,25岁的莱希被任命为首都德黑兰副检察长。

1988年,霍梅尼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加上两伊战争的暗淡收场,为了在“归真”前巩固自己创建的政权,霍梅尼决定彻底肃清国内。

什叶派政权在全国范围内逮捕抓捕、审判、枪决各种遗老、政敌,尤其是年轻的左翼反对派。专门负责判处死刑的“四人委员会”(后来也叫做“死亡委员会”)成员有四个:

1. 阿里·那耶里(大法官)

2. 莫尔特扎·拉奇(德黑兰检察长)

3. 易卜拉欣·莱希(德黑兰副检察长)

4. 穆斯塔法·哈马迪(情报部监狱管理)

1988年的夏天,这个委员会清洗了上千名政敌(外界估计有4000-5000人),而其中最年轻的成员,就是28岁的易卜拉欣·莱希。外界给莱希的评价是“毫无怜悯的强硬派”。

次年夏天,霍梅尼去世,50岁的总统哈梅内伊继任最高领袖,29岁的莱希随即也被任命为德黑兰总检察长,接着又升任伊朗司法总监。从此成为哈梅内伊的得力助手之一。

2004年到2014年,莱希被任命为副首席大法官。2019年3月,莱希被任命为伊朗首席大法官。 伊朗的政体是在宗教领袖领导下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架构。

作为首席大法官,莱希在参选总统之前已经是伊朗政坛的最显赫人物之一。理论上地位是和总统、议长平齐的。

2020年1月,哈梅内伊出席苏莱曼尼的哀悼仪式

十六个字就能概括莱希是什么样的人:年少成名,掌握大权,绝对忠诚,极度强硬。但在通向最高权位的道路上,莱希却遇到了一个挑战者,鲁哈尼。

改革派共主鲁哈尼

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1948年11月12日出生,比莱希大12岁,生于东部赛姆南省索尔赫市(Sorkheh)。

1960年起,12岁的鲁哈尼就到塞姆南省的一所神学院学习伊斯兰教法,后又进入库姆神学院学习。这时还是神学生的鲁哈尼便开始追随霍梅尼。

1965年,17岁的鲁哈尼在伊朗各地旅行,发表演讲抨击巴列维王朝统治,他因此被捕数次(父亲被捕超过20次),并被禁止公开发表演讲。

此后鲁哈尼决定转为合法身份掩护的“地下活动”,1969年21岁考取德黑兰大学。1973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后进入伊朗帝国陆军服役。

1977年,在面临被逮捕的威胁下,鲁哈尼逃亡法国追随霍梅尼。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随其归国,曾担任伊朗防空部队司令和最高国防委员会成员。

1980年至2000年间,鲁哈尼连续5届担任议会议员,其中1992年至2000年任副议长、国防委员会和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并连续16年担任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

后出任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在此期间,他与英国、法国和德国达成协议,暂停伊朗铀浓缩活动,本人也由温和保守派转为改革派。

鲁哈尼还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喀里多尼亚(Caledonian)大学以《伊斯兰教立法权:参考伊朗经验》为主题的论文获得了法学硕士(1995年)和博士(1999年)学位。

除了母语波斯语外,他还能流利地使用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阿拉伯语。丰富的海外经历和精通6国语言的技能为鲁哈尼在外交场合的穿梭添色不少。

2013年,强硬保守派前总统内贾德两届任满,鲁哈尼宣布加入伊朗总统竞选,表示将致力于结束伊朗在国际社会被孤立的状态、创建更自由的社会。

6月15日,鲁哈尼意外赢得过半数的50.71%选票。8月4日,哈梅内伊向鲁哈尼颁发总统委任状,鲁哈尼正式出任伊朗第11届总统。接过了前改革派总统(1997-2005)哈塔米的大旗。

鲁哈尼政府执政后的第一个百日里,伊朗与欧洲大国关系迅速改善,美伊关系出现建设性松动,伊核谈判打破十年僵局。

2013年11月,伊朗与六国签订伊核问题日内瓦初步协议——《联合行动计划》, 以暂停部分敏感核项目换取西方减轻制裁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正式签署了伊核问题协议。伊朗制裁取消,石油重新出口,经济迅速勃发。资金的涌入让伊朗国家与民众都受益良多。

2017年5月19日,68岁的改革派鲁哈尼面对56岁的强硬保守派候选人莱希的冲击。最终赢得2280万张选票,得票率接近58%实现连任,莱希获得1550万张选票,得票率为38%。

这次选举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被解读为伊朗人民对伊核协议的全民公投, “说明伊朗社会期待变革和发展的愿望没有改变”。

而鲁哈尼的连任也受益于“来自渴望获得更多经济机会的伊朗年轻人”对他的支持。 但2018年5月,川普单方面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新制裁伊朗实施。

这使得伊朗大量的国际贸易遭切断,伊朗经济再度遭遇重创。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全球油价暴跌,更是使伊朗近乎崩溃。 伊朗原油产量跌到30年最低水平。

鲁哈尼“温和、革新”的政策无法延续,做满两届任期的鲁哈尼也在2021年任满卸任,并受到了强硬保守派的猛烈攻击, 甚至还有议员要求处死鲁哈尼。

大城市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总体上对鲁哈尼也非常失望。 他们曾期望鲁哈尼可以承受更多来自保守派的压力,但鲁哈尼并没有撑住。

目前伊朗人的平均月薪约合1500至2000元人民币。一份高薪工作的标准,比如大学系主任的月薪,大概约为3500元。

气象意义与政治意义的风云突变

2021年6月18日,已经没有竞争对手莱希赢得伊朗总统选举。 这场选举的投票率非常低,只有2860万选民去投票,投票率仅为48%,历史新低。

而上一次2017年伊朗大选的投票率为73%,投票率少了整整25%。莱希也只赢得了其中1780万张选票(比上一次多230万张、15%),得票率约为62%。

但不管怎样,莱希当上了总统。几乎所有人认为他将继任哈梅内伊,在未来几年接任最高领袖职位, 并继续决定伊朗8000万人口多年的命运,乃至影响中东与世界格局。

然而,2024年5月19日,莱希坠机了。这既是气象意义的风云突变,更是政治意义的风云突变。伊朗体制的全部预设落空,怎么办?

除了保守派捏着鼻子选不下去的拉里贾尼,一个失落已久的名字重新进入了视野:内贾德。作为强硬保守派,他是否会成为下一任伊朗总统的潜在人选?我们可以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