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熟,安徽继续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重要力量。今年1月25日,安徽发布消息:2023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1.1亿亩,粮食产量830.2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14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让徐淙祥又意外又感动。
与土地结缘、与粮食为伴50多年,被誉为“安徽麦王”的徐淙祥,一直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等称号,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称为“种粮能手”。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多年来,徐淙祥坚定科学种粮的信心,屡屡创下小麦、玉米、大豆的安徽单产纪录,其领衔或参与研发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黄淮地区得到大范围推广,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法宝”。
现代农业的发展,让“面朝黄土背朝天”逐渐成为过去。2018年,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跟爷爷一起种粮,成为一名“新农人”。
几年下来,当初那个青涩的小伙子已经皮肤黝黑,说起农业生产头头是道,全程机械化、计算机操作、数据分析、品种试验……现代农业越来越让年轻的徐旭东着迷。
加快种子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徐淙祥一家接力传承,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是中国万千“种粮大户”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的一个缩影。(韩震震)
央视新闻2025-01-24 15:50:01
新华社2025-01-24 15:48:42
新华社2025-01-24 15:47:05
央视新闻2025-01-24 15:44:19
央广网2025-01-24 15:43:17
新华社2025-01-24 15:42:23
新华社2025-01-24 15:40:24
央视新闻2025-01-24 12:43:15
习近平:钢铁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
新华社2025-01-24 12:42:47
央视新闻2025-01-24 12:42:02
新华社2025-01-24 12:41:30
央视网2025-01-24 09:23:49
习近平辽宁行丨提升“治理精度”传递“幸福温度”——走进长安街道长安小区
央视新闻2025-01-24 09:23:07
新华社2025-01-24 09:21:58
央视新闻2025-01-24 09:21:01
新华社2025-01-24 09:20:06
新华社2025-01-23 22:09:20
新华社2025-01-23 22:02:07
央视新闻2025-01-23 22:00:29
央视新闻2025-01-23 21:57:47
央视新闻2025-01-23 16:55:32
新华社2025-01-23 16:53:21
央视新闻2025-01-23 16:51:08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人民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就是大家最强大的依靠
新华社2025-01-23 16:49:24
央视网2025-01-23 15:08:40
央广网2025-01-23 15:07:39
新华社2025-01-23 15:06:07
人民日报2025-01-23 15:04:52
新华社2025-01-23 09:35:44
新华社2025-01-23 09: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