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地里,一场赤裸裸针对小米汽车的商战已经打响。
撰文丨陈白
小米汽车发布上市引发了一波现象级关注,无数争议也随之而来。
比如定金“不退”、车还没卖就被拍到事故图,还有车评人因测评小米SU7被认为是故意抹黑而删除了的和雷军的合照。
图/网络
3月31日,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回应近期一系列风波时称,不少假借米粉名义搅动舆论的现象背后,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一直在挑弄是非,有人公然向KOL派发抹黑小米SU7的商单。小米已初步掌握部分证据,将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
700分进入武大、28岁成为金山总经理,落魄时账户里只剩下“冰冷的40亿”,创办小米之后又吸引了大量米粉,最终小米手机破圈成为中国手机代表品牌之一……小米创始人雷军被网友戏称拿了“开挂人生剧本”。
图/视频截图
这位“爽文男主”现在算是尝到些许挫折的滋味。在电子产品营销界所向披靡多年的雷军和小米,汽车上市后还不到一周,就已经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江湖险恶。
雷军在小米SU7发布会上动情地说:“造车真的太难了。”那一刻,雷军当然指的是要打造一台好车非常难,但相信经历了刚过去的这一周,他对在中国造车的难度会有更深的认知。
01
许多人都注意到一个细节:国内多家车企大厂的老大,在小米SU7发布会当天都被请到了现场。
图/视频截图
面对这位新入场的选手,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品牌还列队在社交平台表示欢迎,看起来光风霁月、和谐友爱。
不过,在暗地里,一场赤裸裸的商战已经打响。有科技媒体报道,早在小米新车上市之前,小米汽车APP的商店评价里,就出现了“开了一年了”、“底盘松散”、“油耗高”、“动力不行”等评价,一看就是有意为之。
到底是谁请的水军难以考究,但这足以表明,有竞争对手预感到小米汽车会对车市格局带来影响,因此提前布局。
事实上,小米汽车副总裁在回应中所提到的汽车圈黑公关问题早已经不是什么行业潜规则,早已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各路车企和品牌创始人拿出来血泪控诉。
从燃油汽车的春秋争霸到现在电动汽车的战国时代,中国汽车行业一直竞争激烈,攻击抹黑对手的黑公关现象时有发生。车企在饱受黑公关困扰后,甚至还自发形成过专门针对黑公关的车企联盟。
但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起码从结果看,“反黑联盟”的收效一直不大。
比如,数周之前,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认为理想新款汽车被P图,背后就有黑公关的“毒手”;在此之前,还有过好几轮的汽车品牌法务部联合发文抵制“网黑”事件。
图/网络
上述多案到底是不是黑公关所为暂不得而知,但汽车厂商之间关于“黑公关”的猜忌层出不穷,不少厂家为此专门开设企业层面的不实信息举报中心来应对,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国内汽车企业就发布联合声明来反对黑公关。
不夸张地说,如今国内车企的法务部几乎要成为公司最核心的市场部门。只是,以目前车圈出现的舆情频次来看,中国车企很多精力都要忙于应对黑公关上了。
02
客观地说,跨界而来的小米汽车,对于已经处于恶性混战状态的国内车圈来说是一件好事。小米的出现,意味着行业的新可能性出现。
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当前整个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车企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品牌认可度上。
小米自带流量优势,加上品牌、技术、雷军影响力、资金以及团队优势,小米都不缺。更重要的是,小米一直非常擅长洞察消费者需求,没有几家企业能比小米更懂得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了。
从小米SU7的设计被认为学习保时捷的诸多细节中,你能找到过去小米诸多产品的影子,其核心逻辑无非是用最具有性价比的价格提供最具有设计感的产品。
图/视频截图
小米汽车可能给汽车圈带来鲶鱼效应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它有强大的供应链改造能力。
复盘小米过去在消费电子各领域的战绩会发现,它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上游产业链组织整合能力。比如充电宝、扫地机器人、家电等,哪怕是存量市场,小米也总能做到后来居上,进入行业前列。
这也意味着,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已是存量红海,但小米的进入还是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小米汽车带来的产品力固然可圈可点,但这种产品力能够强大到改变车圈黑公关泛滥的现象吗?
这一点,目前连特斯拉也没有做到,相反还几度深陷泥沼之中。
03
当然,小米SU7在营销策略上并非没有漏洞,比如,广为诟病的是它在参数上不断跟特斯拉比较。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新能源车企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巨大飞跃,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来自于他们在发布会上总喜欢diss(轻视,不公正地批评)的特斯拉。
早在2014年,马斯克就在特斯拉官网宣布开源特斯拉所有专利技术,其中还涉及到纯电核心的三电系统,将特斯拉的技术全部公之于众。
马斯克曾表示,专利是弱者的游戏。去年11月,特斯拉还进一步全面开源初代Roadster的一切文件。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官网已对所有初代Roadster的原始设计和工程进行完全开源,所有人都可以访问其研发文件。
换句话说,你只要拥有一个汽车制造产业链,就可以基于特斯拉的开源文件,制造出一台新能源汽车。
这也正是在2014年前后,中国新能源车企忽然如有神助般开启突飞猛进的产业进化史。
中国本身的电动汽车产业政策助推固然功不可没,但作为新能源汽车标杆的特斯拉的底层技术开源,无疑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变量之一。
图/图虫创意
当然,正如此前多轮创新在全球的扩散周期一样,中国企业常常能在竞争中进化成为最重要的跟随者,并藉由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验证和试错,从而打造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虽然国产新能源汽车后来被特斯拉嘲讽核心卖点是“冰箱彩电大电视”,但这并不妨碍这种设计确实能够捕获一大批对舒适度有高阶需求的用户。
过去这些年来,从互联网到手机再到新能源汽车,本质上都是类似的逻辑。
问题是,当我们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并且在外部市场遭遇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时,中国企业可能失去继续做跟随者、待在舒适区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谦逊的态度,对创新保有耐心和决心,把更多资源真正投入到长期的研发创新,而不是盲目浪费在无谓无聊的口水战上,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才是长久之道。
有些巧合的是,在小米SU7发布前一天的3月27日凌晨,马斯克与他人讨论如何正确地评价一项技术时发布了这样一条推文:
对任何技术评分的正确方法不应该是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因为这太容易了),而应该和其物理极限进行比较。
国内有人误传这是马斯克对小米SU7的回应,且不说这段推文是发在小米发布会之前,它其实只是马斯克关于星链的思考,与特斯拉或小米都毫无关系。
尽管如此,马斯克这段话,还是值得包括小米在内的中国所有车企好好听听。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