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1眼|很重庆,很温暖!“背篓专线”里的人间故事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重庆第1眼|很重庆,很温暖!“背篓专线”里的人间故事

自动播放

第1眼-重庆广电

在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轨道交通4号线。因为从乡野连接到城区,每天都有居民背着背篓搭乘地铁进城卖菜,这条线路也被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

最近, 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上的一条建议引发热议。有网友称:公交和轨道交通早晚高峰期间,应该禁止乘客携带菜筐等大型物品,因为这“可能会占用过多空间,给其他乘客的出行带来困扰”。

对此,重庆轨道交通方面回应:遵守乘坐规定,携带物品合法合规,我们都会尽心服务。

这样的回答,既有底气又暖心,瞬间引发全网点赞。

在网络上,网友们纷纷用“给重庆地铁点赞!”“这才是真正的烟火气。”等等回复表达支持。

我们第1眼新闻微信公众号也收到很多市民的留言。网友“三碗饭”说,过年的时候她摆摊卖灯笼,都是用小推车拉着灯笼,乘坐轨道交通奔波往来,她对重庆轨道交通的包容表示感谢;网友“发现美好”说,重庆山城独有背篼文化,淳朴民风。

市民们的同声叫好,既是对这项政策的认同,也是对朴实生活的一份热爱与尊重。我们栏目一直在关注这条“背篓专线”,来看看它究竟给百姓带去了怎样的便利。

凌晨6时许,下着小雨,天还未亮,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的石船站台上已是人头攒动。太洪村村民张益云的小推车上满满当当;背着三十多斤藤藤菜的唐群全,和同村的阳帮炉、王茂学夫妻俩,踏上了今天的第一趟列车。

菜农 唐群全

(公交)一个站从石船到龙兴半个小时,后来转车转到鱼嘴,一共两个小时左右,卖这个菜才卖得到。轨道交通它要快一点。

这一天是鱼嘴场的赶场天,张益云凌晨3点就起了床,去地里摘了好些菜,再把沾满雨水的菜整齐码好,5点左右,他搭上同村村民的小三轮,出发前往轨道石船站。张益云说,在市区集市上,菜卖得更好也更快一些。他估摸着时间,可能午前就能卖完,早些回家还可以再打点饲料。

菜农 张益云

坐轨道交通来,我也觉得方便,早点来卖,可以多卖点菜,平常运气好点的话可能一个多钟头、两个钟头就都卖完了。

“背篓专线”并非为“背篓”而设立,但却因“背篓”而闻名,因为它为进城卖菜的菜农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生计问题,让为民生而建的地铁线归其本旨。

我们来看看这条线路,轨道4号线,全长约59公里,刚才短片中提到的石船站,就设在渝北石船镇重桥村的村口,居民们从石船,到赶场地鱼嘴,需要经过9个站点,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这趟“背篓专列”,这将是一趟非常辛苦的行程。

我们再来定格这些画面——菜农们脸上的笑容,这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而这份认同背后,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在以人为本,在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上的支持。

我们继续走进“背篓专线”里的人间故事。

为了方便菜农,在做好轨道站点开站准备工作后,本该6时15分打开的闸门会提前5分钟打开。站内工作人员也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扶一扶背篓,引导菜农乘坐升降电梯,或是用手持金属探测仪为他们安检,引导他们快速有序进站……

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工作人员 吴思颖

会帮他提菜、帮他推车等,引导背菜的乘客乘坐直梯离站。如果弄脏车厢或者车站,我们有专门的人清洁,下雨天也会加大清洁力度,防止乘客滑倒摔伤。

让小小的车厢,既能装得下公文包,也能容得下背篓扁担。这样有温度的善意举措,也赢得乘客们的拥护和喜爱。

乘客 黄雪琴

我每天差不多就坐这一班早班,我还是喜欢他们这样子说说话,聊聊天的。

菜农 张益云

工作人员他跟你说跟哪个(站)走,他在的时候有时候来给你抬一下,因为他感觉有点重了。

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石船站值班站长 郑嫦攀

简单说一句,谢谢了、麻烦了怎么怎么样,然后我们觉得其实听在心里面也挺高兴的。

之所以赢得大家的拥护和喜爱,正是从规则的制定到执行,从服务的提供到优化,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出对人的需求的尊重。

其实不论是公文包、双肩包,还是背篓扁担和菜筐,都是城市的一分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当然也可以同在一列车厢里,小小的车厢,装载的是为了美好生活共同的打拼,共同的努力,彼此扶持,相互包容,美美与共,这或许就是“背篓专线”最美好的风景。

在重庆,“车厢里的温度”,其实远不止于“背篓专线”。微博上有一个词条叫作:重庆的包容性。

在这个词条下,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在轨道交通上偶遇的糖葫芦串、小吃摊……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当记者拿着这些图片向重庆轨道交通的工作人员求证时,得到的答案也是:合法合规、可以进站!

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工作人员 吴思颖

我们重庆轨道交通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乘客遵守乘坐规定,随身携带的物品合法合规,我们都会尽心的为每一位乘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事实上,重庆轨道交通曾多次因为暖心而“出圈”。无论是暴雨来袭时免费发放的“遮雨神器”,还是节日期间的“人不走完不收班”,亦或是夏日车站里的免费纳凉区,特别开发的夜间过街功能……“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让重庆轨道交通,不只跑出了风驰电掣的速度,更“跑”出了便民惠民的温度。

城市的发展既要有速度,也要有温度。快节奏的城市,也需要等一等走得慢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背篓专线”的出现,意味着城市牵手拉上农村的居民们、老人们、菜农们一同前进,这样的“大手”拉“小手”让人内心温暖。

我们也常说,城市的高楼大厦代表着“钢”与“筋”,而“人民至上”的城市治理理念则体现着“灵”与“魂”,在这些仿若“小事”的“灵”与“魂”上下“绣花”功夫,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把“背篓专线”由名词变为形容词,让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场景,更多代表城市品格的切实举措深入人心。

(第1眼-重庆广电 傅了 张月藐 丁琳 李艺 袁媛 陈力 综合报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