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0 10:34:22
来源:政知见 来自北京
撰文丨高语阳 摄影|刘畅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出生于1995年,18岁时他跟随父亲在工地上打杂工。2015年,邹彬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获得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砌筑组奖牌零的突破。
3年后,2018年,22岁的邹彬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他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邹彬多次建议,要推动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他认为,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另外,邹彬鼓励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他说,不要被“躺平学”“糊弄学”耽误自己的青春。
大力推动农民工向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
邹彬十分关注农民工向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的问题。
作为从农民工中走出来的人大代表,邹彬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调研见闻,这些年聚焦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提升提交了十余份建议。“这些建议都收到了有关部门的认真回应,我在日常工作生活和调研中也看到了农民工群体真切的变化。”
近些年,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完善。随着社会公众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农民工群体对自身的认同感越来越强。而且,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各种技能培训、比武举行,农民工群体的整体素养不断提升。
“这些都是我和其他关注农民工群体代表的建议获得应用的生动展现。”
谈到农民工向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的难点,邹彬认为,一方面是现在建筑行业的工作、生活环境还需要改善。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相关工作要想做好,对于技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对年轻人来说既没有吸引力,也不知道怎么入门,因此“95后”及“00后”更愿意从事新兴的快递、外卖、新媒体等行业,农民工群体“青黄不接”“代际断层”的问题仍未得到缓解,高素质建筑工人依旧短缺。
邹彬说,要改变这种情况,主要在于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所以我在今年的建议中也提出了要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工业建造’,加快建筑工业化,把工地搬进工厂,改善农民工友们的工作生活环境。”邹彬表示,还要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缺口对新生代建筑产业工人及有转型意愿和基础的农民工针对性地创新应用“培、育、用”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帮助大家提升技能水平。
邹彬认为,国家对于农民工群体一直以来都很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提出了农民工就业、工资支付、职业技能培训、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举措。
对于农民工个人,邹彬鼓励说:“面对困难,我的应对办法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小事当成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希望朋友们不要内耗、不要怀疑,阳光总在风雨后。”
“干一行、爱一行,把这一行做到极致”
邹彬说,推动更多的农民工成长为“大国工匠”,关键在于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工匠、崇尚工匠、人人争当工匠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举措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培育,通过宣传表彰、权益保障等方式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保障。
对于当前青年就业创业,邹彬表示,青年就业创业是关乎每个个人、每个家庭的大事。
“我也迷茫过。”邹彬说:“2013年,我18岁,跟着父亲到工地上干杂工,当时我感觉人生没有目标和方向,我常常问自己‘我的一生就这样吗?’”
后来,邹彬开始给自己定一些够得到的小目标,比如“一年内要从杂工变成大工”。
“当时工地上没人教,为了学技术,和灰浆、搬砖头……什么脏活、累活我都抢着干,有空就跑到老师傅身边帮忙,学老师傅的手艺,趁大家吃饭的时候练习,渐渐地熟悉了砌墙这门活。”
2014年,邹彬参加中建五局举办的技能比武,拿到砌筑项目的第一名,也因此进入了国家集训队。“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拿奖状,也因此,我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在一次次比赛中坚定了走上世界技能大赛,为国争光的理想。”
“我也焦虑过。”邹彬说,在成功进入中国集训队后,自己一度遇到砌筑技术的瓶颈期,对数学的计算和几何知识难以掌握。“为了突破短板,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顺口溜加强理解记忆,并加大训练强度,从早上6点到到晚上10点我都埋头在集训基地反复实操,摒除杂念,最终实现自我突破,拿到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优胜奖。”
邹彬对青年人提出了3点建议。
他说,一是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不要被“躺平学”“糊弄学”耽误自己的青春,在前进中找到理想和信念;二是做好调查,了解这个行业、这个岗位的真实情况,判断自己“是否接受这个工作的内容”,一旦确定了方向,就要坚定目标不动摇;三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干一行、爱一行,把这一行做到极致。
“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2024-03-14 12:59:09
2024-03-12 18:19:55
2024-03-12 17:50:10
2024-03-12 14:46:15
2024-03-12 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