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据《新闻联播》2月26日消息,根据党中央有关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党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近期,有关同志按规定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
公开报道显示,中央政治局同志首次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是在2018年。
2017年10月27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上述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
规定明确,中央政治局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一次,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2018年3月,中央政治局同志首次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
这几年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党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的时间分别是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2023年3月以及2024年2月。
2023年,新华社报道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有关领导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一次,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本职工作、廉洁自律情况作出报告,是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据《新闻联播》2月26日报道,近期,有关同志按规定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
习近平强调:
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切实为基层减负,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
要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在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上树标杆、作表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要立足自身职责,强化政治担当,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一个重要细节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备受中央关注。
今年1月,《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提到,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治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得以铲除。
“但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禁而未绝、改头换面等现象时有发生。”
实践中,一些地方和干部口号响落实差、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侵蚀干部群众获得感,必须严纠严治。
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继续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2024年2月25日,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对外发布。
报告提到,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6万个,批评教育和处理7.1万人。
报告提到,重拳纠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从领导机关抓起、领导干部改起,以抓好“关键少数”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
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地党政一把手提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把基层干部从陪检查、跑会场、报材料、填表格中解放出来,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开、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件不发、不切实际的要求不提……当前,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把更多精力用到抓工作落实上,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更加坚定的共识。
今年2月,新华社发表了题为《根治形式主义顽疾“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的文章。
文中提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形变异问题在基层不断滋生。有的领导干部习惯搞层层加码、自我施压,认为不在上级布置任务和已有环节上增加一些程序,似乎说明工作不周到、缺乏创新、没有存在感。
记者在某地调研时,基层干部群众讲了一个案例:
上级发文要求大力推广经济类作物,但当地土壤、气候等并不适宜,干部群众折腾一通不仅白忙活,还损失了投入减少了收入,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新华社评论称,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要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自觉起示范带头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