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原子能机构警告说,地处乌克兰被俄军占领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周围再次出现新的地雷,让各方的神经骤然紧张。俄乌在曾经共同享有的丰饶黑土地上,究竟布下了怎样的地雷阵?原始但强大的杀伤力,会如何影响战局的走势甚至是战后人们的生存?
Part.
1
近日,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乌克兰总理丹尼斯·什米哈尔在当天的政府会议上表示,政府将创纪录地拨款175亿乌克兰格里夫纳用于防线建设。它涉及工程技术和防御结构、适当设备和非爆炸屏障系统的建设。
随着西方盟友军援暂缓,乌军正在着力打造由战壕、坦克陷阱和地下据点构成的三层防御体系。
2023年12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总参谋部将领会面后宣布修建大规模防御工事,标志着乌克兰战略的全面转变。这项计划包括修建三道防线,涵盖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沿线,总长度达2800公里。
军史专家 萨苏:
“乌克兰的地形基本上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它很难依据某一个重要的地障来对对方进行阻击,所以需要人工修造一条防线。这条防御工事相当于乌克兰的‘马奇诺防线’,也就是说它要考虑到如果俄军这时候发动进攻,它得能在这条防线上挡住俄军。”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在长达数月的反攻未能实现目标后,泽连斯基的讲话释放了乌克兰的军事战略转向防御的信号。
《路透社》报道称,乌克兰军队正在战场前线筑起混凝土路障,挖掘战壕以及架设一圈圈带刺铁丝网,打造“龙牙”防线。
原乌军负责北部战线防御的指挥官谢尔盖·纳耶夫说,防御工事的面积在过去几个月里扩大了63%,长度超过965公里,这些阵地是按照标准施工方案建造的,仅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了些调整。每条战壕都用土工布加固了,并且设置了用混凝土建造的防御设施、地下掩体和射击阵地。
军史专家 萨苏:
“乌克兰的这条防线,从北部的哈尔科夫向南一直到扎波罗热,除了赫尔松以外,包括了整条俄乌双方的接触线。这条防线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工事战壕、指挥所、观察所,以及前方的混凝土障碍物、雷区等等共同组成。一共包含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阻滞的区域加上雷区,第二个部分就是战壕,第三个部分是据点。”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乌方不仅仅要加强原有的工事防御坚固度,还要在后面做第二道,甚至是第三道防线,这都说明乌军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出现新的防御上的漏洞。这种军事防御工事的修建,可能意味着俄乌双方在2024年将以守为主,以袭扰战、特种战为辅。”
新的防线设计精良,与俄罗斯之前修建的“苏洛维金”防线颇为相似,都是采用了梯次纵深向心收缩的方式,以牺牲部分土地换取更大的战略空间。整个防线纵深20多公里,在防御工事前方设置了包括“龙牙”和防坦克壕沟等各种障碍物,同时铺设了雷区。
军史专家 萨苏:
“‘苏洛维金’防线是由俄罗斯曾经在乌克兰的总指挥官苏洛维金大将指挥人修筑的。他非常重视雷区和障碍物的设置,修筑的雷区能够达到一平方米放三至五颗复合型地雷,使得乌军在陷入雷区时很难迅速突破。”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正是因为‘苏洛维金’防线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战事中表现优良,所以乌军也在仿效俄军修建类似的防御工事和设施,通过地雷和水泥砖桩与工事沟壑的相互结合,确实能够给对方的军事移动和进攻造成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乌克兰的深度工事防线从阿夫迪夫卡战线后方16公里处开始,一直延伸到乌克兰的西部边境,这条防线利用了天然的河流和高地作为防御的核心,分为三层防御体系,分别是前沿防御区、主防御区和后方防御区。这样的设计使得乌克兰军队能够根据战场的变化,灵活地调整阵地和火力,有效地抵挡俄罗斯的进攻。
军史专家 萨苏:
“乌克兰修建的防御工事也有它的特点,尽管地雷的密度或者障碍物的密度没有俄罗斯防线那么充足,但是它却故意给对方留下一些通道,利用了当地的地形,找相对平原而且很难修筑工事的地区。把俄军放进来后,预先标定好密位的火炮开始开火,虽然火炮数量少,但是精确度要高一些,可以对俄军的阵地和人员进行精确打击。”
Part.
2
除了深度工事防线,乌克兰还在防线周围建立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包括壕沟、掩蔽部、雷区、障碍物等。这意味着,俄罗斯军队在进攻的过程中,难度和代价将大大增加。地雷这种原始的武器,在攻守交换时同样给俄军带来心里威慑。
军史专家 萨苏:
“地雷主要是针对双方的步兵部队和装甲部队,阻止他们的前进以及给后方造成困扰。地雷战实际上是要给对方造成负担,一方面是心理恐惧,另外一方面就是人员伤亡。如果士兵触雷被炸死了,这只是发生在前线,但如果被炸伤了,就必须要向后送,受伤士兵痛苦的呻吟和惨状会给部队的士气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地雷是一种廉价、简易、有效的武器,是一种埋设在地面或其他位置的爆炸装置,当敌人接近或触发时,就会爆炸,造成杀伤或破坏。
地雷阵可以形成阻挡敌军突破的障碍,阻止或迟滞敌人的进攻,也可以作为攻击手段,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对敌实现封锁包围,制造混乱和恐慌,还可以迫使敌人暴露自己的位置,实施精准打击。
军事专家 曹卫东:
“其实雷区就是一个暂停键,你不知道这个雷区有多长,不知道地雷布置在哪里,所以不敢快速地往前跑,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军事专家 王云飞:
“地雷有防御和攻势作战两方面的作用,对于防御方来讲,它有足够的时间、兵力和人力来布设地雷。攻势作战有两个作用,第一,是在所有坦克集群和兵力集聚地周围布雷,让对方无处可逃。第二,在双方互攻时,它在对方进攻的前方布雷,减弱对方的攻势,增强自己的攻势。当然地雷用的更多的地方是防御。”
据俄军发布的一段视频可以看到,一队由布莱德利和“豹2”坦克组成的装甲突击队,其中有一辆BMR-2扫雷车,四辆布莱德利步战车,一辆豹2A6坦克,无一例外都败在了俄罗斯的地雷阵前。而后续前来的增援中,又有五辆布莱德利步战车触雷瘫痪,形成了开战以来最著名的“装甲坟场”。
军史专家 萨苏:
“现在的俄乌战场上有大量的反坦克地雷被使用,其中使用最多的是33型和66型这两种,都是当年苏联时代开始使用的反坦克地雷。人走在上面的时候它不会爆炸,当坦克经过的时候,它就会对坦克的底部进行破坏。”
早在2022年2月,俄乌冲突初期,乌军首先使用地雷,在俄军装甲突击部队推进基辅的路线上,2个小时内布设了1500米乘150米的雷区。限制了俄军的推进速度,闪击战被迫终止。
2023年,在乌军夏季反攻中,俄军在“苏洛维金”防线前沿布设了大量雷区,乌军装甲集群一旦进入雷区,就会寸步难行,成为固定靶子,随后这些靶子就会被俄军的武装直升机和反坦克小组摧毁,这种战术给乌军进攻造成了重大损失。
军事专家 曹卫东:
“从双方的布雷情况看,都是为了阻滞对方的进攻。双方在布雷的样式上和要起的作用上是不太一样的,但总体来讲,地雷不是一个进攻性武器,使用它是为了让自己的防御更加牢固。”
Part.
3
地雷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作用,首先得益于布设的数量和密度。“苏洛维金”防线中的地雷阵,雷场纵深为4.8公里到16公里之间,在俄军主要据点前,雷场纵深更长。俄罗斯军队布设的地雷,就像不用花钱一样,到处都是厚厚的“雷绒布”。
军史专家 萨苏:
“布雷的密度对于整个雷区的作用会有很大的不同。在扎波罗热前线,乌军发现俄军在一平方米之内可能会布设三至五颗地雷,这是完全超常规的密度,就是这样的密度给乌军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杀伤。俄乌战场出现的地雷都是非常便宜的,这样才能使得地雷可以大量被使用。”
除了数量多以外,更为先进的地雷和混合布雷模式加大了雷区的威力,俄军除了传统的苏式TM系列反坦克地雷、反步兵地雷外,还广泛使用了绰号“奖章”的POM-3“智能”地雷。
对于有重型防护装甲的乌军装甲车辆,俄军使用了最新研发的PTKM-1R高智能地雷。当敌军车辆靠近时,地雷会自动触发,并通过传感器探测目标类型和位置,发射高速弹丸贯穿坦克的装甲。而北约提供给乌克兰的DM22定向反坦克地雷,也让俄军颇为头疼。
军事专家 王云飞:
“它是一个智能地雷,感应能力非常强。如果是其他东西引起的震动,它不一定发射出去,但如果它明显感觉到坦克装甲车的震动,它就可以跳起来进行攻击,能飞30米高,从顶部攻击。装药量比炮弹都大,俨然成为了坦克的克星。”
新式地雷在战场上广泛应用,而布雷方式也与过去不同,目前俄军的远程布雷系统是2021年投入使用的“耕作”系统,该系统在几分钟内布设的地雷数量足以覆盖几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区域,射程为5至15公里。同时俄军也使用“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系统布雷。一次齐射可覆盖约500乘800米的面积,地雷之间的距离通常不超过13至15米。
除了远程之外,俄军还装备了更具机动性的“壁虱”近程布雷车,可以布设POM-3型“智能”杀伤人员地雷,同时该系统还配备有非接触式磁性目标传感器的PTM-4现代反坦克地雷。
面对如此多的地雷,俄乌双方都在想办法对付地雷和障碍物。目前乌军主要使用芬兰提供的加装扫雷犁的“豹2”坦克和美国提供的装有扫雷犁的“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以及M58破障弹药。
军事专家 曹卫东:
“乌克兰现在用的就是典型的美国排雷车,它的前玻璃上都有防护装置,一旦发生爆炸,会有金属网保护。它用排雷车在前面排完雷,后边才跟着坦克或者装甲车发动进攻。”
军事专家 王云飞:
“M58是一个线式炸药,像绳索一样可以打出去上百米,打出去之后,在将近几十米到一百米的长度上,形成一个几米宽的爆炸。因为爆炸的压力引起的震动比较大,就会诱发地雷爆炸,往往能够开辟出宽五六米,长四五十米甚至更长的通道。”
相较于乌军的排雷,俄罗斯除了传统的扫雷车外,更是使用了更为先进的15M107 Listva远程扫雷车。该车使用强有力的电磁波作为扫雷的武器,无须接触,仅凭高能微波,就能销毁50米到80米距离内含有半导体电子元件的地雷。
军事专家 曹卫东:
“虽然有这种排雷的方式和这样的设备,但是不可能广泛去使用,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和装备专门在雷场上探测。”
军事专家 王云飞:
“俄方会派无人车故意去发出一定的震动或者电磁感应来诱发地雷爆炸。这种无人车很小,可能小到无法被瞄准,地雷爆炸了,但是把无人车摧毁的概率其实是很小的。”
Part.
4
西班牙《机密报》网站的报道称,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目前在乌克兰东部的农村、城市、道路、河流、树林到处充斥着各种地雷,除了数量众多的各种反坦克和反人员地雷外,更是布满各种诡雷。
军史专家 萨苏:
“诡雷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像地雷,比如像钢笔、玩具等等,投掷到对方的区域内进行诱杀,对方会误以为是一些可以使用的东西。弹夹雷就是看起来完全像一支枪支弹夹的地雷,如果士兵缴获了对方的弹夹装在了自己的枪上进行射击,里面实际上是带有地雷爆破装置的,射击的时候枪会炸膛,人就会被杀伤。”
地雷战,这种古老而残酷的战争方式,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痛苦。地雷不仅杀伤敌方士兵和车辆,也会误伤己方士兵和车辆,甚至杀伤平民和动物。
地雷还会污染环境,造成长期的后遗症。有些地雷会埋藏在地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有约1.1亿枚地雷未被清除,每年有约2万人因为地雷而死亡或受伤。
军史专家 萨苏:
“地雷的寿命一般是比较长的,哪怕是在二战中埋下的地雷,也有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伤人的案例。地雷里面储存的炸药可能会在几十年之后依然有效,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很重大的威胁。”
军事专家 曹卫东:
“实际上排雷的工作非常复杂,雷有金属的、非金属的、化学的、声波感应的、磁场变化的,有反坦克的,还有炸单兵的等等。排雷之所以排不干净、排的时间长,就是因为地雷的型号之多以及埋雷的区域之广。把特定的区域全翻一遍,经济上和人力上都是达不到的。”
随着乌克兰本土埋设的地雷越来越多,对战后老百姓的生命威胁也会越来越大,目前对于俄乌激烈交战的乌东和乌南地区,这个数量只会是更大。如今的乌克兰已经从曾经的“欧洲粮仓”,彻彻底底变为了“雷仓”。
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报道,乌克兰境内现存的地雷如果完全排除,即便是500个排雷小组同时工作,也需要757年的时间。
军史专家 萨苏:
“布雷之后往往会对平民构成很大的威胁,在乌克兰就发生过很多次春耕的时候拖拉机触雷,农夫被地雷炸伤等等这样的事件。”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乌克兰战区的这些土地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被耕作使用。用乌克兰学者的话说,乌东地区已经被打成了一片废墟,一切有着历史记忆的建筑物都被称为瓦砾,所以对乌东地区来说,地雷确实是一种长期的、灾难性的伤害。”
布雷又快又容易又便宜,相反,扫雷却很难,又慢、又危险。更令人痛心的是,从过往的经验看,每次地雷战过后,遗留下来的地雷所杀伤的平民,比它们在战争中所杀的军人还要多,柬埔寨、老挝、越南、朝鲜等等,例证比比皆是。联合国的数字表明,目前的乌克兰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布满着没有爆炸的地雷和集束炸弹。眼下乌克兰因为致命武器而死伤的平民人数暴涨了至少十倍,而要彻底消除这些危险,或许更是需要耗费巨资以及数百年的时间。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