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1964年1月27日北京时间19时,新华社和法新社同时发表了联合公报,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2024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合作尤为重要的一年,不仅是两国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
其中,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凤凰中心将于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推出法国艺术大师贝纳·维内(Bernar Venet)的大型回顾展。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日前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表示,期望两国以建交60周年为契机,赓续传统、面向未来,在两国元首引领下,打造更加牢固、更富活力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法人文交流保持高水平运行。2024年,中方将在凡尔赛宫举办“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开幕音乐会”,“中国彩灯节”走进巴黎、昂内维尔和蒙托邦,举办中国陶瓷文化展、吉美博物馆“中国唐代文物展”等展览。
而法方将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期间举办庆祝法中文化旅游年活动,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组织话剧《悲惨世界》和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巡演等富有法国特色的活动。这些活动将把中法人文交流推向新高度,为中欧乃至全球文明交流发挥积极示范作用。
▲ 北京 国家大剧院《罗密欧与朱丽叶》 于1月25日至28日连演五场
(图源:国家大剧院)
▲ 将于全国巡演 央华版话剧《悲惨世界》
▲ 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将于北京,深圳,广州 , 上海,杭州,苏州,武汉,长沙,成都巡演
▲ 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巡演将于北京、上海等地进行
法国前总理、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在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期间表示,中法文化论坛为艺术家、电影制作人、音乐家、戏剧演员、画家等所有艺术群体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两国的艺术家们得以在了解彼此文化后交融发展。
拉法兰还呼吁中法两国文化方面加强合作。以刚拍摄完的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的电影《燃烧的巴黎圣母院》为例,该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参与该部作品的中国团队一直处于多元文化中,直面欧洲文化。拉法兰认为《燃烧的巴黎圣母院》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跨越许多障碍。
2024年1月4日,中法文化旅游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故宫建福宫举办,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一级巡视员郑浩,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副主任郭福祥,复星集团法国执行首席代表、法国豫园灯会联席总指挥朱剑逸等出席。
▲ 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发言
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表示,在建交六十周年背景下,凸显法中合作关系的最佳方式无疑是展现两国在人文和文化交流领域的丰富成果和澎湃活力,这也正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的主旨所在。
举办法中文化旅游年的初衷十分简单:在中国各地向中国公众全面展示丰富多元的法国文化,同时向法国公众展现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希望这些让人们了解和再发现彼此文化的活动能够推动两国民众踊跃前往对方国家,亲身体验两国最美的旅游景点和名胜遗产。
▲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发言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详细介绍了中法文化旅游年期间将在中国30多个城市开展的最具代表性的项目。
其中,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凤凰中心将于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期间推出法国艺术大师贝纳·维内的大型回顾展,中央美术学院为学术支持单位,肖戈、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担任策展人。
▲ 艺术家贝纳·维内(Bernar Venet)
贝纳·维内(Bernar Venet)出生于法国沙托阿尔努圣奥邦(Château-Arnoux-Saint-Auban),1958 年他在尼斯的市立造型艺术学校(La Villa Thiole)学习了一年后便开始了艺术家的职业生涯。
2023年12月13日,贝纳·维内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进行主题为“从概念的非物质化到纪念碑性”的讲座,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主持。
他与很多知名艺术家都是朋友,如画家阿曼(Arman)、达达主义画家雕塑家让·廷格利(Jean Tinguely)、以及以极简主义著名的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和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在他们的影响和启发下,在 1960 年和 1970 年间,贝纳·维内一直以极简主义和概念主义的模式工作。
▲ 贝纳·维内(Bernar Venet)作品草稿
贝纳·维内的雕塑作品灵感来源于上个世纪之交。1909年,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宣言(the manifesto of Marinetti’s Futurism)将艺术引入了一种新的美学,他倡导在工业革命中呈现的速度,这种美学价值观带有颠覆和打破旧制的意味。
贝纳·维内在凡尔赛宫和马里狩猎庄园共展出了七件巨大作品,全部都是为凡尔赛特质的巨型钢制褐色圆弧。1979年,贝纳·维内开始创作“弧、角”为主要元素的系列作品,这一元素在之后也成为了他个人风格的代表之一。在凡尔赛的展览中,他尊重场地,同时也不希望自己过往的作品迷失在凡尔赛的空间中,这也是他为展览定制新作品的主要原因。他对于当代审美景观,以及探讨雕塑与身体、平衡、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也为凡尔赛引入了全新的思考。
▲ 贝纳·维内(Bernar Venet),Ceysson & Bénétière, 钢, 2021
正如美国艺术评论家卡特·拉特克利夫 (Carter Ratcliff) 在一篇关于贝纳·维内的文章中评论道:“看到他的作品我们似乎可以说他的作品很容易制造,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疑问,而且我们看到他的草稿也是对其雕塑的直接描画。但是事实是,这些假设在他的作品都不成立。”
从他的作品中产生的对话并不简单——它是主观的、诱人的、激发想象的。
▲ 贝纳·维内(Bernar Venet)作品
因此,“写作”的这个行为也被转化为某种富有想象力和先验性的东西。面对极简主义的作品,所有的诠释变得灵活,其意义却永不明确。拱形的形状,暗示性的运动弧线都通过不断地流线曲线而复制,这种幻想感不断的将现实的边界推向极限。物体的重力与流畅的动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像一个神秘巨人大胆的挥动着笔墨留下的痕迹。的确,神秘的巨人被雕塑家带到这个空间,并让其变得奇妙。
▲ Bernar Venet, Pile of Coal, sculpture with no specific dimensions, 1963, exhibition: Musée d’art contemporain (MAC), Lyon, France, 2018-2019, photo: Xinyi Hu
▲Bernar Venet performs The Straight Line and the Pictorial Memory of the Gesture at Kasmin/September 12, 2019/© 2020 Bernar Vene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Bernar Venet performs The Straight Line and the Pictorial Memory of the Gesture at Kasmin. September 12, 2019. 2020 Bernar Venet.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ADAGP, Paris. Photography by Christopher Stach.
▲ 贝纳·维内(Bernar Venet)《弧线》/2012 于和美术馆展出/© Bernar Venet Studio
▲ 贝纳·维内(Bernar Venet)《不确定的线》/2012 于和美术馆展出/© Bernar Venet Studio
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他的雕塑图像改写着空间。它们类似于可以灵活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符号。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书法”看起来不拘一格。观者不仅是旁观者,更是试图完成未完成作品的书法家。
关键是,要记住我们所处理的是一件使用单义符号的作品,它区别于、并反对所有创作艺术中使用的符号,因为它们具有的是单一层面的意义。
—— 贝纳·维内
▲ 贝纳·维内参观凤凰中心
相信今年9月在凤凰中心举办的“贝纳·维内Bernar Venet大型回顾展”将取得圆满成功,增进两国人民在艺术领域等方面更丰富的交流。
来源:凤凰艺术
编辑:卢宇新月
责编:dbk 索菲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