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
近日,据南方周末刊文,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因没有授权学校使用其人脸信息,他使用“跨栏”的方式进出学校。李植还称,多年前,北大是可以随意进出的。该消息经媒体扩散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17日,有高校老师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表示,大学本应是开放之地,校园开放应该成为常态。
北京大学(图源:北京大学官方微信)
老师图方便“跨栏”进出北大
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在知乎上找到了媒体报道的博主李值所发的这篇文章。
该文标题为《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发布时间为12月2日。
文内写到,最近几年学校门口装上了闸机,但是博主没有授权学校使用其个人信息,遂不想刷脸入校和离校,只能亮证入校。不过,通过工作证入校又需要门卫登记相关信息,录入手持电子设备,准确无误后才能放行,会耽误几十秒钟。博主称为了避免这种消耗,一般在亮证之后直接抬腿跨过闸机入校,一般保安也都放行了。
2日当天,博主再次“跨栏”入校时,当值保安却没有放他走,一直在后面追他,直到查清了他的身份为止。
博主称,这个学期他在北大没有课,很少进入校门。博主还表示,在2008年以前,北京大学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
极目新闻记者发现,除了这篇文章,对于北京大学的开放问题,12月4日,该博主又写了《再说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为什么必须改》一文,讲述了学校门禁制度的不便。
12月5日,博主称已经将前面两篇文章打印递交给学校保卫部,并建议刷卡入校、拆除出校闸机、自由出校。
北京大学参观预约页面(图源:“参观北大”微信小程序)
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北京大学多部门求证此事,未获相关回应。在北京大学官网,工学院确实有位副教授名为李值,官方信息显示其为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副教授、流体力学学科点副主任。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校内人员进入北大,通过刷脸或相关证件均可进入。对于社会人士进入北大,保卫部工作人员称,需通过“参观北大”小程序进行预约。
根据小程序中的参观须知,目前社会人士进入北大参观,只能在法定节假日、双休日期间进行,但需提前7日在网上预约。
极目新闻记者进入预约系统,显示12月17日已约满。同时,有提示称下周末(12月23日、24日)两天因校内举行考试,暂停游客预约参观。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多所知名高校都实行预约参观制。
专家:大学开放不应“因噎废食”
李植的文章再次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开放”的讨论。
有人认为大学是属于社会的,历来就是开放的;也有人以安全、管理为由,认为校园应该进行封闭管理,各执一词。
17日上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教授戴盛仪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大学校园本来就应该是开放之地,封闭式管理是与大学开放的本质相背离的。
从戴盛仪自身体验来看,校园封闭让学术交流异常不便。“前段时间去另一个高校拜访一下以前的导师,见见许久未见面的朋友,还得请老师走流程,登记姓名、车牌号预约入校,很麻烦。”戴盛仪称,如果举办大型学术交流会议,还需要组织方录入所有参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及车牌号交给保卫部,全部备案以后,车辆才能进入。“这不仅增加了各方的工作量,对校际的学术交流也造成了一定阻碍。”
清华大学参观预约页面(图源:“参观清华”微信小程序)
戴盛仪称,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一样,曾经的大学校园,周末想到哪个高校去串门,即使没有同学在都可以直接去,感受其它学校的文化和氛围,现在却得找熟人。
在校际交流、学术交流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的环境,校园里的书香气,应该让全民都能分享。
对于开放之后的校园安全问题,戴盛仪认为,高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也都是成年人,如果说有违法事件,校内、校外都有可能发生。面对极个别的不安全事件,不能因噎废食。“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充分信任的心态来开放学校。”
有高校学生担心学校开放后,社会人员会进校抢夺校内资源,比如旁听老师讲课造成课堂拥挤、挤占学校食堂、挤占图书馆等等。对此,戴盛仪认为这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避免,比如现在很多学校推行的“一卡通”,就能够让校内的很多场所与外来人士相对隔离。然而,社会人进入学校散步、参观,不应该被限制。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慢慢开放,也希望这种开放能够成为一种常态。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