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150周年诞辰在音乐方面令人失望。这一年的亮点是在一场音乐会里一口气演完他的全部四首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王羽佳、丹尼斯·马祖耶夫和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这三位钢琴家分别在美国、俄罗斯和瑞士尝试了这项运动会式的壮举。其结果是肌肉酸痛和毁誉参半。这么做归根结底有何意义?这样的运动会,又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关于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的新知吗?
拉赫玛尼诺夫久享盛名,他有两首协奏曲也广受欢迎,以至于他的一切似乎都耳熟能详。这位作曲家身材高大,在照片里总是一副阴郁的样子,还有着巨大的双手。他在俄国革命后重建了自己的生活,奔波于欧美各地,旅途消磨了他的创意火花。在生命的后三分之一时间,他只创作了六首曲子——严重丧失了想象力。
我们自以为了解的拉赫玛尼诺夫就是那样。而英国音乐评论家菲奥娜·马多克(Fiona Maddocks)的新传记《再见俄罗斯》挑战了这些假设。拉赫玛尼诺夫不但未曾被流亡生涯击溃,反而表现出非凡的韧性,他在不到一年内就恢复了经济上的保障。他不仅全无消沉,反而拥有幸福家庭,享受宝马香车,对人类方方面面的体验都保持着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他其实可以是一位理想的晚宴嘉宾。
《再见俄罗斯》(Goodbye Russia: Rachmaninoff in Exile),Pegasus Books,2024年1月版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于1917年12月23日离开俄国,他当时44岁,几部大受好评的音乐作品已经使他颇为富有。他把所有的卢布都用于家族置业,但后来房产被充公,版权也被收归国有。来到哥本哈根时他身无分文,妻子娜塔莉亚在柴火灶台上熏黑了双手,拉赫玛尼诺夫则在那里烘热手指再去弹琴谋生。在斯堪的纳维亚举行了一圈热身巡演后,他收到了在美国举行25场独奏会的邀请,还需要借钱筹措旅费。
拉赫玛尼诺夫一家人抵达纽约后住在尼德兰酒店。最早一批来拜访他的客人中包括了言辞尖刻的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他比拉赫玛尼诺夫年轻一轮有余,而且对其名望深有抵触。当时的媒体得知拉赫玛尼诺夫拒绝了波士顿交响乐团请他担任音乐总监的邀约,他对指挥已经不再感兴趣。相反,他修改了自己年轻时创作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希望借此扩大自己作为作曲家的影响力。普罗科菲耶夫形容拉赫玛尼诺夫在首场音乐会上“试图躲在妻子身后”,想要回避又一次谢幕。
他还是回到了钢琴前。拉赫玛尼诺夫在美国的第一个演出季结束时,他已经有余力聘请一名秘书,并在旧金山湾区租下了一处度夏别墅。请他演奏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邀约纷至沓来,其中来自费城的邀约最为执着,那里前后两任音乐总监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和尤金·奥曼迪争取到了优先上演其新作的权利。
1926年问世的第四协奏曲冗长而缺乏创意,第二乐章的主旋律像童谣《三盲鼠》。拉赫玛尼诺夫在1934年谱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进一步运用了李斯特与勃拉姆斯都曾加以变奏的那段旋律。然而,两者都无法与《狂想曲》“变奏18”中那催人泪下的温柔相媲美,那里展示的冥想与俄国葬礼仪式中奏响的《震怒之日》有着遥远的联系。这部作品立刻风靡一时。“这首曲子是给我经纪人的。”作曲家曾经如此打趣。
俄罗斯从未远离他的心灵。他经常给留在国内的堂兄弟写信,寄去现金和包裹。他曾经给作曲家尼可莱·梅德纳(Nikolai Medtner)寄去五万德国马克,给另一位处于绝望中的剧本家寄去五百法国法郎。最能表现他善意的是,他资助了离开俄国的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尽管格拉祖诺夫在1897年曾经因醉酒指挥而毁掉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使当时那位年轻作曲家陷入了长达三年的抑郁之中。
虽然美国是他的避难所,但他每年都会去欧洲,在各大音乐厅巡演,还会造访巴黎,他的大女儿伊琳娜与丈夫彼得·沃尔孔斯基亲王住在那里。沃尔孔斯基在1925年突然去世,年仅28岁,当时他们的孩子即将降生。马多克在书中揭示,这位亲王无法摆脱宗教狂热的控制,最终在精神病院自杀。
为了养活女儿们,拉赫玛尼诺夫在巴黎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出版俄罗斯书籍和音乐。他会在夏天带全家住到瑞士卢塞恩湖畔的一座别墅里。他将这座别墅命名为“塞纳”(Senar),取自他自己的教名和妻子教名的第一个音节。
他喜欢邀请年轻一代音乐家来塞纳别墅做客。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和小提琴家内森·米尔斯坦都曾是这里的常客。米尔斯坦曾告诉我:“在那个年代,作曲家无所不知——科学、自然、哲学。我们会聊上足足几个小时。比起霍洛维茨他更喜欢我——也许因为我不是钢琴家。”米尔斯坦声称,他能让拉赫玛尼诺夫笑得前仰后合。照片上的不苟言笑只是一种假象。
马多克记述了拉赫玛尼诺夫在先后一大批出自设计大师之手的名贵汽车上找到的快乐,当他往返于大西洋两岸时,这些名车也随他来回跨越大洋。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他的足迹限制在美国。他为费城交响乐团创作的《交响舞曲》中饱含《震怒之日》的片段。后来他被诊断出患有黑色素瘤,并因战争而情绪低落。1943年3月28日,他在离70岁生日仅差几天时与世长辞。
新传记将拉赫玛尼诺夫重新塑造为一位世界公民,他不仅属于俄罗斯或美国,而且属于全人类。普京曾试图将拉赫玛尼诺夫的遗体运回祖国,并买下他的塞纳别墅,但并未成功。显而易见,拉赫玛尼诺夫超越了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苦难,也超越了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归根结底,他是一位伟大作曲家,也是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