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丨张振宇:带学生“飞”出大山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遇见你丨张振宇:带学生“飞”出大山

他是湖南宁乡沩山乡九年制学校老师张振宇,操纵着自己设计制造的小型穿越机,在学校穿行的现场。这样的场景,在这所山区学校里,每周都会上演。2018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振宇偶然接触到了航模课程,他从零学起,立志要把这门课程带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如今,不少学生在调试、操纵飞机的过程中,都萌生了飞行梦想。11日的《遇见你》,我们就一起走进张振宇老师的航模课堂。

山里娃“开飞机” 学校操场变“机场”

自动播放

下午四点,学校日间课程结束后,张振宇和学生们来到航模教室,准备开始这周的航模课。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张振宇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他要教小学部的孩子们如何正确投掷飞机。

湖南宁乡市沩山乡九年制学校教师 张振宇:可能这架飞机它比较小,你扔得远就扔得远,但是如果是这种大型飞机,你的投掷方式一定要正确。所以再来看,操作要素,第一个你的手握的是它的重心位置,然后头微微朝下,机翼平的。轻轻地把它送出去。

张振宇给小学部学生讲课的时候,几名初中部的学生在教室后面组装起了三角翼飞机。这是他们第一次制作遥控飞机,粘胶水、拧螺丝、调试机翼,大家的每个动作都格外小心。

讲解完理论后,张振宇带着学生们来到操场,准备进行试飞实操,这里,被他笑称是“沩山机场”。小学部的孩子们排队练习投掷无动力滑翔机。初中部的学生则要第一次试飞遥控飞机,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飞机起飞了,起初,飞行姿态不错,但在拐弯时,飞机失去了控制,撞向了地面。学生们赶紧往坠落处跑去。首次试飞失败,这在张振宇的意料之中,大家凑在一起分析事故原因、修理飞机,准备第二天再进行一次试飞。

把“飞机课”带进山村学校 放飞科学梦想

在沩山乡九年制学校,这样的航模课每周都有两次,二十多名学生在张振宇的带领下,感受着自己动手的乐趣。而课程内容,也是五年多来,张振宇自学一点点摸索出来的。2017年,张振宇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结束了六年的委培生学习生活,分配到了宁乡西部山区龙田镇的龙田初级中学,虽然自己就是宁乡人,但这里仍是一个张振宇需要查地图才知道在哪的地方。

自动播放

那时,张振宇身兼三个班的物理老师、两个班的化学老师,偶尔还要客串音乐、体育老师。大家铆足了一股劲,要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工作了一年后,学生们的成绩上去了,但新的担忧又出现在了张振宇的心里。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振宇得以到北京参观航模课程。一系列完整规范的教程,让他很受震撼。

从那时起,张振宇一头扎进了航模研究里,开始自己动手制作飞机。没有图纸,就在网上先借鉴别人的设计;要调整参数,就自学编程软件。

很快,张振宇拿到了航模操作证,并向相关部门备案,开始带着学生们放飞他自制的一系列航模。从无动力纸飞机到无线电遥控飞机,张振宇的航模课让龙田初级中学的孩子们大开眼界,点燃了很多学生的科学兴趣。

2022年底,由于工作调动,张振宇来到了沩山乡九年制学校,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他的行李箱里装的,大部分都是飞机的零部件。他要把自己摸索出的航模课程,带给更多的乡村孩子。

自学设计飞控系统 “造”省钱的航模飞机

从最简单的滑翔机,到复杂一些的橡皮筋螺旋桨飞机,装配电机的遥控飞机,再到可以戴着超视距眼镜操控的FPV,也就是第一人称主视角飞机,几年时间下来,张振宇学会了大部分能自主制作的飞机类型。除了自制航模飞机,张振宇还带着学生参加科创类大赛,这群山里孩子,接连斩获省、市航模大赛的大奖,并成功申请了3项国家专利。而这背后,是张振宇老师日复一日地刻苦钻研,从经费到技术,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自动播放

省钱,找钱是张振宇一直以来最头疼的事,航模教室里的桌椅都是淘汰下来的旧物,绝大多数经费都用来购买飞机耗材和部件了。

这台社会捐赠的3D打印机是张振宇的宝贝,也是他带着孩子们设计、制作飞机的底气所在。这些年,在学校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航模社团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张振宇又把目光瞄准了高难度的飞控系统设计。

这几年,张振宇的技术能力不断精进,他还在网上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一同研究,向自主设计飞控系统发起挑战。

加速、翻滚、急速坠落。张振宇和伙伴们一起研发的这套飞控系统,能够完成绝大部分高难度飞行动作。不仅得到了很多飞手的认可,还正式获批了国家专利。

有了自己的飞控系统,张振宇的航模课堂内容更丰富了,他的飞机能够飞得更高、更远,把很多孩子们的视野带到了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

种下“飞天”的种子 期待真正的“中国机长”

从曾经大门紧锁的科学教室,到如今人头攒动的航模教室,张振宇给这所在大山里的学校,带来了一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课程。

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张振宇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亦师亦友,是他最喜欢的师生关系。

自动播放

作为一名住校老师,张振宇习惯在熄灯前去寝室里和学生们聊聊天。不少学生,都会在这样轻松的交流氛围中,向张振宇敞开心扉,畅聊梦想。

第二天下午,学生们带着修好的飞机,又来到了他们的“沩山机场”。这一次,飞机在操场上空平稳地盘旋着,试飞成功了。带着激动的心情,学生们回到了教室,剩余的一点时间,张振宇让大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中的理想飞机。

学生们都画完之后,张振宇在黑板的角落处,写下了“中国机长”四个字,他希望这方小小的航模天地里,能走出真正的“中国机长”,更希望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能像他们制作的飞机一样,在梦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小小的“机场” 大大的梦想

螺旋桨飞机、三角翼飞机、第一人称主视角飞机,把这些专业名称拿掉再看,张振宇老师航模课上的每一架飞机都是播种机,从龙田镇到沩山乡,一路播下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种子,播下建设家乡的种子,播下中国机长的种子。流云翻卷,飞机翱翔,映照出大地上壮美的青山和绿水,也震颤着孩子们稚嫩的眼睛和心灵。

孩子们的视野在飞机的牵引下高高地跃出群山,张振宇老师则让自己的教育理想深深地扎根大地。如果大山是偏远的,那就拉近山区与世界的距离;如果坚守是孤独的,那就用航模将操场变成热闹的海洋。现在的张振宇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也是能够自主设计飞控系统的航模大牛。当他发现教育在广阔乡村中的无限可能时,这片热土也在为像他一样的乡村教师的未来注入无限可能。小小的“沩山机场”上有大大的梦想,正在发动、起飞。

(总台记者 李艳君 张胜强 周志岳 马荣达 孙晓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