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10月13日文章,原题:“我不会从这里出发”:对澳中关系的建议
悉尼大学出版社今年出版的《与中国接触:澳大利亚如何再次引领潮流》一书,回顾了澳中关系的大部分方面,并提出为国家利益而发展双边关系的有用方法。书中收录13名学者、记者和前外交官的撰文,以及分别由澳前外长埃文斯和澳首任驻华大使费思芬撰写的序言和后记。
该书坚定地主张以富有成效和安全的方式加强对华交往。正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也许澳大利亚可以引领潮流。也就是说,也许澳大利亚可以向世界证明,即使存在政治、哲学和社会实践差异,澳大利亚也可以与中国开展富有建设性的合作。这怎么可能不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但是我们可以吗?一个爱尔兰笑话可能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当一名游客问去都柏林的路时,他被告知,“如果我想去都柏林,我就不会从这里出发”(指从错误的地点出发不会到达目的地——编者注)。换言之,就在澳中关系的方方面面都被视为事关安全时,澳大利亚又如何能改变思维以将中国视为机遇而非威胁?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涉及外交接触,其中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根据个人经历撰写有关内容,亚太战略问题专家季北慈警告国防紧张局势升级的危险,悉尼大学的布伦登·奥康纳等学者通过反思美中关系在塑造澳国际政策中的作用扩大讨论范围。
第二部分由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等学者撰写,描述经贸事务、挑战、机遇、多边主义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潜在影响等。格伦达·科波拉尔就对华业务采访有关澳大利亚企业的内容,为这一部分锦上添花。
第三部分论述媒体、教育、文化和社会问题,悉尼科技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教授孙婉宁评估澳媒是如何框定并呈现与中国有关的内容的,并邀请读者思考它们的偏见所造成的影响。安东尼·韦尔奇反思澳中研究合作和学生交流的重要性,二者都受到最近疫情和政治事件以及高等教育资金减少的影响。
该书也详细讨论了将澳中关系带入僵局的一系列无需赘述的事件。该书的撰稿人让我们重新面对一个事实,即如果我们想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最好不要从这里出发。不过,他们全都保持乐观态度,强调澳中关系取得进展是可能的,并为未来路线提供建议。
他们在每章的末尾都向澳中两国提出建议,告诉我们如何找到一条走出荒野的路。以下是他们提出的一些明智且实用的建议:澳大利亚应制定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并使澳中关系“去武器化”;增进澳中互信、缓解安全紧张局势并重启防务关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疫情防控和援助项目等战略安全挑战;通过体育、文化和青年活动增进澳中人际关系等。
也许,通过沿着这些“高速公路”和“乡间小路”行进,澳大利亚将找到一条前行之路并将再次真正地引领潮流。(作者乔斯林·切伊,王会聪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