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当初,出自《皮囊》里的一句话刷遍了朋友圈和微博;八年之后,蔡崇达交出了《命运》:上一部书中那位“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的阿太,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今(13)日下午,蔡崇达来到了2023天府书展现场,举行主题为“透过皮囊,看见命运”的书籍分享会。
“她就站在命运的入海口回望着人生的每条溪流流经过如何的业谷我阿太哪想过,自己能活到九十九岁。关于死亡这事,从六七十岁开始,她便早早作准备。”这是《命运》的开篇,而这一开头,蔡崇达就改过二十多次。
“我知道文字只有一个标准——准确。只有用非常准确的语言才能够打动人心,要找到准确的文字很难,需要经历极致的感性与理性交织,才能够写出那一句话。”蔡崇达说,自己一直在思考,作家是干嘛的?在内容爆炸的时代,为什么读者要来读你的故事?“作家要做最难的、最重要的事情——表达真实构成我们人生的命题。当读者找一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在找一种‘药’。”
蔡崇达《命运》
《命运》中的阿太蔡屋楼,一生可谓坎坷。但蔡屋楼性子倔,不信命,当她第一次听闻神婆预言她将“无子无孙无儿送终”,她撸起袖子大骂,要找“命运”吵一架,随即展开了与命运咬牙切齿的搏斗。
阿太——这位旧社会出生的普通中国农村女性,不识得几个字,没上过几天学,但她说的话、做的事,以及关于生和死、神和鬼、灵魂有无等等的探讨,都包含着独特且不可复制的地域文化内涵。
蔡崇达说,“我在命运中所看到的,命运是一条河流,只要你继续,河流总会通往一个意想不到但豁然开朗的地方。”
蔡崇达《皮囊》
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似乎都离不开对生命的诠释,也无法回避死亡的问题,对生命的全方位关注也是蔡崇达文章的一大特点。在《命运》中,阿太关于“死”的态度和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哭天抢地”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她对死亡的自然的、开放的态度,甚至达到了无喜无悲的境界。
“死亡是描写命运最好的立足点。”面对红星新闻记者的提问,蔡崇达说,小说中的一些礼仪习俗,并不是自己纯编造的,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家乡福建泉州,在这片土地上,闽南的习俗礼仪被温柔地保存了下来,他说,他希望通过撰写《皮囊》《命运》,试图从过去看到未来,从土里挖掘出老祖宗的精神秩序,“这个时代是要失去家乡的一代,也是要发明家乡的一代,所以我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明新的精神秩序。”他说,请不要低估任何一个老人,毕竟人濒死的回望,才能知道人生的河流流向哪里。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