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金融硕士回乡卖螃蟹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当一个金融硕士回乡卖螃蟹

离开家乡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回来也是。

好孩子。怪孩子。

两者都曾是贴在90后李春辉身上的标签。

“好孩子”的轨迹从小就开始了:脑子灵活,学霸,大学考上了苏州大学数学系,后又保研成为金融硕士。

但研究生毕业,他就成了亲戚朋友眼中的“怪孩子”。

当同学多前往金融机构、投行成为高薪白领时,李春辉却选择回到家乡,江苏兴化市永丰镇,做起螃蟹生意。这一度让他成为老家人的饭后谈资。

但短短几年后,他已是电商平台大闸蟹品类的头部商家。

李春辉在市场门市收蟹(摄影:权廉程)

李春辉在市场门市收蟹(摄影:权廉程)

作为返乡青年,李春辉之外,是更多个李春辉。

安徽无为市鹤毛镇的蟹农张飞也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在大闸蟹上市时节,一天最多能卖3000多单。”

90后的王威和刘勇强则是退伍后返乡创业。王威在“中国石榴之乡”四川凉山会理,过去一年把软籽石榴卖出了近千万元销售额;刘勇强回到他的老家西安周至县创立了一个猕猴桃品牌,一年售出大约1000万斤猕猴桃。

农业农村部公布了一组数据,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

逃离乡村曾是一代人朴素的愿望,而如今,当一个年轻人决定返乡,他将经历什么?

李春辉、张飞、王威、刘勇强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秋风起,蟹儿肥,石榴飘香,猕猴桃挂满藤蔓,这些返乡的新农人,他们的农产品连带着他们的生活,都迎来了丰收的时刻。

人返乡,货出村

又到一年大闸蟹旺季。从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江苏兴化永丰河蟹交易市场,李春辉家里灯火通明。蟹农们拎着一袋袋自家养殖的大闸蟹,等着称重结账。

这样忙碌的景象,李春辉早已习以为常。但并不是所有的忙碌都会有回报。

生于“中国河蟹之乡”,李春辉的父母很早就做起了螃蟹生意。养蟹、卖蟹的道路不总是顺利,有时辛苦一年挣不了多少钱。

从小就看到父母的辛苦,想着自己能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于是李春辉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便接手了父母的养蟹事业。

四百公里之外的安徽无为市,张飞返乡的理由也是一样的:家里的荸荠出现了滞销。

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合肥从事销售工作,家里的农产品卖不动了,自然想用专业能力帮家里一把。

退伍后返乡的王威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家里是种柑橘的,行情不好的时候会滞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村民辛苦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只能通过农贸市场或小供应链消化,村民的议价能力低。而在外学习、打拼过的归乡青年,有种迫切想要改变现状的冲动。

他们的底气来自于,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早已撬动了乡村生活。农产品电商,是他们选择改变的一个切入口。

刚开始,张飞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在拼多多开店销售荸荠。没想到,这款小众农产品很快就卖爆单了,这坚定了他继续做农产品电商的信心。

他的家乡安徽无为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大闸蟹主产区之一。但无为大闸蟹一直以来市场知名度较小,很难打开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销售荸荠的同时,张飞也开始在拼多多销售无为大闸蟹。

王威最开始通过拼多多售卖丹棱的爱媛橙、耙耙柑和不知火,分到平台流量红利后,不甘于仅在每年秋冬做柑橘,逐渐将寻找好农货的脚步踏遍四川及周边省份,销售的水果品类拓宽到十余个。其中就包括从去年开始收购销售的凉山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普通农户一年能卖近二十万元(摄影:李里)

会理石榴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普通农户一年能卖近二十万元(摄影:李里)

李春辉则是在回乡创业三年后,一次参加拼多多招商会,动了开网店销售大闸蟹的心思。第一年销量不错,第二年就重点推进拼多多渠道,常设运营人员。

试水电商,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起步阶段,拼多多会提供许多支持,包括运营指导、产品补贴等等。在平台的加持下,小试牛刀也有不错的效果。

大刀阔斧做电商的信心,有了。

而在电商的助力下,家乡,这个他们曾经离开的地方,以全新的面貌接纳了他们的归来。

供应链是更大的“野心”

双节将至,在李春辉的大闸蟹苏州仓,两台螃蟹自动分拣机正在加班加点“工作”。

螃蟹自动过秤后,掉入不同的蟹框里,再打包发送到全国各地。自动分拣机七八万一台,但分拣效率是人工的十倍多。

用数智化设备改造螃蟹生产线是李春辉有想法、胆儿大的一个体现。事实上,从打算接手父辈的螃蟹事业开始,他就立志不做传统的螃蟹养殖生意,而是要做大螃蟹供应链市场。

做供应商,货源很重要。一方面向蟹农们收螃蟹,另一方面寻找销路。开始卖蟹的头两年,李春辉经常收不回账款;第三年,他入驻拼多多,“拼多多的电商账期稳定且不拖欠,我不用担心收不回钱,特别安心。”

很快,李春辉的拼多多店铺订单量每年呈翻倍增长,平峰期每天上千单,高峰期更是每天有几万订单量。销量不愁,就更有可能在供应链上做到更大的体量,“假如我有1万斤的销售能力,在能把控的情况下,我就敢收2万斤的货,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短短几年,李春辉就成了当地很有名气的螃蟹供应商,也做到了拼多多平台头部螃蟹商家。他收购螃蟹的“版图”也日渐扩大,来自五湖四海,甚至连今年爆火的“新疆雪蟹”也有货源。

和李春辉一样想要用供应链模式改变传统农产品销售的还有刘勇强。

终南山下的周至县,绿荫连绵,刘勇强的父辈都在这里从事猕猴桃种植和批发。他退伍后想要壮大这门生意,先是自建1000亩种植基地,保证所产猕猴桃的质量和产量,后又建起了冷库。这样原本猕猴桃一年只能卖一季,如今可以从9月份卖到来年的4月份。

2021年开始,刘勇强又在拼多多开了店铺,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启全产业链模式,据刘勇强介绍,2022年共计销售了1000万斤猕猴桃,其中在拼多多平台销售了200万斤,有约49%订单都是回头客。

农户正用测糖仪测试猕猴桃含糖量

农户正用测糖仪测试猕猴桃含糖量

而电商平台上消费者的直接反馈,又倒逼着这些新农人们严格把控和提升品质。

刘勇强设立了猕猴桃品牌,在种植基地,猕猴桃如何施肥、梳果、套袋、摘果都有着严格的控制。当基地产量达不到需求,需要外部收购时,他的收购标准也很严格,不单纯看果,而要去果园实地勘验。

李春辉卖出去的每一只螃蟹都有“身份证”。当消费者收到货反馈螃蟹品质不好时,他能立刻溯源到是哪一批次、哪一位蟹农的螃蟹,后续就会停止采购以此保障品质。

让“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进而做大做强供应链,是这些返乡的新农人们,在乡镇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出的新故事。

带富一方人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些新农人们作为“电商带头人”,也带动了当地人增收致富。

月收入一万多元——李春辉的拣蟹师傅如此,王威收购石榴的当地果农们也是如此。“在电商模式下,石榴销售周期变短,果农们额外的务工收入一个月有一万多元。”

而曾独闯广州,后又回到老家渭南市大荔县的85后村主任贾壮志,自从2021年开始在拼多多开店售卖大荔沙地红薯,三年来,累计为村民卖出了800万斤,还提供了分拣、打包等就业岗位。看到老家红薯卖得红火,很多离开家乡的年轻人也回来帮家里种红薯。

今年7月以来,贾壮志已经带领村民卖出了20万单红薯(摄影:张洪滔)

今年7月以来,贾壮志已经带领村民卖出了20万单红薯(摄影:张洪滔)

一种农产品,一片大产业,带富一方人。返乡新农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找到自己的价值。

得益于这些新农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季农产品一旦丰收就能“神速”地出现在电商平台上,与大家见面。

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早在9月15日,拼多多就上线“多多丰收馆”,投入10亿元资源包,联合平台30万涉农商家与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共庆丰收。李春辉的螃蟹、王威的石榴、刘勇强的猕猴桃、贾壮志的沙地红薯等都入驻了“多多丰收馆”,一场丰收盛宴已经展开。

“今年二季度,在农产品零佣金的持续支持下,拼多多百亿补贴的涉农商家数量同比增长60%,农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0%。”拼多多“多多丰收馆”项目负责人表示。

借助电商等新农具,消费者可以用最实惠的价格充盈“菜篮子”,各地农户的“钱袋子”能有个好收成,这或许是返乡青年们回流扎根的意义。

作者:小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