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书房,红木桌、雕花椅,伏案是留香的墨痕,壁挂行云流水的书法。房间里的老人翰墨儒成、眼神清澈,这便是大紫荆勋贤、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香港知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施子清。他的头衔数不胜数,但周身却有种云淡风轻的超脱之气,所有的功成身就都隐于淡淡墨香。谈及他的杰出贡献,他不提及“我”,却总说“我们”。这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执笔在纸张上如是写:“每一位中华子女,都好似相连的枝干,大家同气连枝。”
文| 本刊记者 刘雨桐
施子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留影(本刊记者 郭孟琦 摄)
筚路蓝缕 创校筑梦
施子清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父辈早年在菲律宾谋生。1957年,18岁的他来到香港,因为暂时无法通过相关手续前往菲律宾与海外弟兄会面,便打算先暂居香港,而这计划中的“暂”居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冥冥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刻印下他与香港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和传奇故事。
来到香港后,施子清先后就读于香港联合书院中文系和香港菁华中医学院,空余时间他便教书补习,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帮助那些人生地不熟的福建来港青年,融入并适应当地文化。随著在港福建同乡的增多,尽管物资匮乏、困难重重,施子清与几位闽南老乡仍坚持不懈筹资创办学校。北角渣华道11号地下,这是施子清过去近七十年一直镌刻在脑海中的地址。一隅残壁破瓦,却守护著许多青年的梦想,孕育著他们无限可能的未来。此刻他坐在会议室忆起往昔,难掩笑意,丝毫不遮掩地感叹年轻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执行力,往事历历在目,“当时上课的教室只有会议室的三分之一大,却挤下了19位学生”。
1960 年,学校正式挂牌香港集美侨校,施子清自任校长,使用普通话教学,为居港的福建学生提供了求学的途径。他筚路蓝缕,克服种种艰难,创校三年之后,学生人数已达 600之多。集美侨校不仅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其教育方针更是为爱国、爱港、爱乡。在当时英国殖民管治下的香港,每逢“十一”,集美侨校必挂五星红旗,即便在高压政策下也让一抹倔强的“红”在空中自在飘扬。
施子清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达九年之久,后因考虑到学校自身的能力,在妥善安排师生工作及学业之后,将学校结业,转投商界。其后仍心系教育文化发展,设立教育基金,慷慨捐助、大力兴学。他曾慷慨捐赠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华侨大学、青海学院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施子清博学多才,自1992年以来,先后受聘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南京大学、华侨大学、福建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顾问教授,同时兼任华侨大学副董事长、集美大学常务校董等重要职务。1987年他捐资兴建福建晋南医院,解决家乡人民看病难的问题。他亦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担任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致力结合中华文化与现代新知识,培养下一代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在施子清眼中,中华儿女同气连枝,秉持著这份初心,几十年风雨困难从未有悔。当初香港集美侨校执教的老师们早已白发苍颜,甚有90岁高龄者,校友们也时常举办聚会,重温当年的时光。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子,现如今也像雨点般散落世界各地,但仍凭心中爱国爱乡之情紧紧相连。
同舟共济 商海传奇
施子清从教育界转投商界后,从做推销员经纪开始,赤手空拳开始打拼,之后打造起庞大的商业版图,与回归前后的香港共度了激荡的六十年。
说起他创业路上最难忘的回忆,施子清目视前方,彷佛眼前闪过一帧帧画面,缓缓定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以塑料工业和制衣工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兴起,成为带动香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同时成就了拼搏的狮子山精神。当时塑料花产品一经问世,迅速风行,市场潜力巨大。随后假发工业、串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怕辛苦、敢于拼搏的福建人以家庭为单位形成手工作坊,一有空余时间,兄弟姐妹与妈妈围在一起,一边听收音机一边热火朝天地交流手艺。除了穿胶花,家庭作坊还从事简单的纺织工艺,例如剪线头、整表带等。许多年纪大的婆婆都会去厂里做一些手工活。施子清自述其母七十多岁,仍闲不住去厂里剪线头,“一日不上工还不开心”,挣来的工钱都用来寄包裹给乡下的亲戚。这一代的香港人凭藉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同舟共济、以集体为先、为家庭奉献,创造了香港更加美好的未来。“塑料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金紫荆广场上“永恒绽放的紫荆花”,其背后凝聚的是香港生生不息的狮子山精神。谈及对香港的贡献,施子清不说“我”,却说“我们”,这背后是每一位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的默默付出。
施子清书法作品
1976年施子清在香港创办恒通贸易公司,改革开放带来无限的商机。随著内地不断发展,对穿著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此时内地的纺织业并不发达,施子清高瞻远瞩,作为香港第一代厂家前往内地投资,将经营方向转向与内地做纺织品进出口,生意越做越大。同时恒通集团亦发展房地产并积极参与各种工程建设,业务遍及大江南北,甚至深入东北与西南进行开发。今日的恒通,下辖数十家企业,遍及海峡两岸以及新加坡、韩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经营范围也扩大到地产、矿业、仓储、证券等多元行业。施子清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商业声誉十分优秀。
同气连枝 共盼春来
施子清长期热心参与公共服务,成绩卓越。1973年,他编导《钗头凤》戏剧,公开演出为旅港福建商会筹款。1984年,他发起成立晋江同乡会,1997年发起组建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在港闽籍社团众多,施子清先生一人身兼数职,其中包括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会长及海内外数十个社团的会长、荣誉会长、永远名誉会长等重要职务。面对如此多的职务头衔,他认为这是荣誉、是信任、更是责任。闽籍社团在港发展如火如荼,在港闽籍社团向来以高度的团结而闻名,这与闽籍乡贤的正确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施子清先后受聘为港事顾问、香港特区推委、香港特区人大选委、特区政府太平绅士;1994-1997年,施子清任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香港平稳过渡、香港特区政府的诞生、以及回归后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和香港继续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以及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等方面做到全情投入,积极参与;并先后发表一百多篇文章,为祖国建设出谋献策,不懈努力为国家和香港作出应有的贡献。此外,施子清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立法会选举及区议会选举等多场选举中,都全力支持爱国爱港参选人,积极发动亲朋、乡民支持建制人士。他担任民建联顾问多年,期间曾先后两次书写墨宝为民建联筹款。2010年,香港特区政府委任其为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贸易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施子清长期资助“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为“一国两制”事业尽心尽力。他致力于团结在港福建同乡和推动宗亲组织参与社区事务、关怀和支援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融。施子清是福建社团一面高扬的旗帜,也是福建乡亲的大家长。
北角渣华道11号地下是施子清过去近七十年一直镌刻在脑海中的地址。图为原址现状
翰墨儒成 笔耕不辍
施子清是著名儒商,亦是香港书坛乃至全中国书坛的标志性人物。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施子清书法精品集》编后记有云:“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八十多岁高龄的他仍抱持著日日书写的习惯。
有幸参观施先生的书房,墨香与木香杂糅纠缠,萦绕鼻尖,挂壁书法楷行草隶篆各品皆备,笔法行云流水,而运法意态尽在其中。施子清各帖皆临,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而今他最钟意颜柳。“俗话说字如其人,从字中方见一个人的底蕴。没有底蕴的人,是写不出一手好字的。”
著名艺评人秦岭雪对施子清如此评价:“施子清先生的成功,不是轻浮于表面的华丽,而是从文字入手,谙熟四书五经,儒道释百家典籍,精通诗词歌赋,融入与书法艺术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经过长年累月的锤炼、锻造而自然形成一种大家气象。只有这样的书法艺术才不会被历史的烟尘淹没。”再看那挥洒淋漓尽致的笔画,彷佛镌刻著他温厚的品格,娓娓道著他与书法之间的因缘故事。
施子清七岁起开始练字,其父亲与舅父均写得一手好字。无师无字帖,他平日里就自己拿笔乱涂乱画,弄得一身黑。其母发现他的爱好,因为条件艰苦,无钱买笔墨,便让他清水为墨,地砖作笺。直到小学三年级的书法课,他才开始系统地学习书法。“以前学校里有位先生写得一手好行书,每次他写对联我就跟著去给他磨墨拉纸。我也因此观摩学习,积习成趣。”
“通过书法可以感受生活之美。”每当不愉快的时候,施子清就会写书法来平复心情。八十多岁的施子清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分享他的养生小诀窍,竟得益于他长年书写的习惯。他认为书法能够修身养性、安抚心灵、舒心健体。
施子清著作甚丰。自1992-2015年,将商余拾萃包括书法、散文、诗词、政论文章等分别结集出版:大型书法专著《子清墨趣》《施子清翰墨》长卷行书《后赤壁赋》《施子清书前赤壁赋》《子清墨韵》《书法经纬》;2011年由北京故宫出版社出版的简体版《书法经纬》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审,入选为《2012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而2013年出版的《施子清书法精品集》则为建国以来北京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唯一一位近代书法家的精品集;2015年又先后出版《施子清书千字文》和《施子清书心经》等书法著作,书法作品曾经获得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散文专著《雪香集》,其中《梅花、牡丹、国花》一文被收入香港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中;诗词专著《雪香诗钞》《诗词拔萃》;政论专著《子清刍议》等十三部著作。
采访临近尾声,施子清先生落笔赐字“同气连枝”予广大青年,希望青年朋友能铭记在心,始终爱国、爱港。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