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去年6月开通后,每天来石船站搭乘地铁的菜农就多了起来,这条线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
凌晨6时许,下着小雨,天还未亮,4号线石船站的站台上,已是人头攒动。太洪村村民张益云的小推车上满满当当,同村的唐群全背着三十多斤藤藤菜,还有王茂学夫妻俩,几个人说说笑笑踏上了清晨的第一趟列车。
唐群全告诉记者,他们要去鱼嘴赶场卖菜,以前坐公交车,从石船到龙兴再转车到鱼嘴,路上就得两个小时,现在坐轨道交通,从家到卖菜的地方,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到了,方便得多。
“在市区集市上,菜卖得更好也更快一些,运气好点的话,可能一个多钟头两个钟头就都卖完了”,菜农张益云说。
凌晨早早起床忙碌,肩挑背扛最新鲜的蔬菜,几十上百斤的背篓,菜农们走过没有灯光的田坎耕道,走进灯火通明的轨道车站,这一刻,他们脸上是快乐的笑容,这一幕,也感染着不少市民。
网友留言
这是真正的烟火气!
一个有温度的城市!
给重庆地铁点赞!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33个站点,全长约59公里,从乡野到市区,连接了重庆北站、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重要区域,是城市中的一条重要干线。石船站,设在渝北石船镇重桥村的村口,经过9个站点,即可到达鱼嘴站。
“背篓专线”出圈,引来不少市民称赞的同时,也有一种合情合理的追问。“烟火气”是好事,但地铁车厢不大,背篓、农产品会影响车厢秩序吗?
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回应说,“背篓专线”有一系列服务措施,如车厢内不可叫卖交易,活的家禽宠物不能携带上车,如有乘客发现车厢内有异味、水渍,可来电反映,地铁保洁会立即处理。此外,气味较大的酱菜腌菜,只要包装完好,也可上车。一系列“有情操作”替代了“一纸禁令”和“一刀切”。
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石船站值班站长郑嫦攀表示,因为这些乘客大多都年纪比较大,背的东西也多,所以他们专门安排了一个保安,在站外进行引导,让菜农搭乘无障碍直梯,保证出行安全。为了避免过安检机损坏蔬菜,进站采用金属探测仪人工手检,让乘客快速进站。
不仅是站台工作人员的“有情操作”,不少市民也表达了理解与友善。一位市民说:“我每天差不多都坐这一趟早班车,还是喜欢看他们这样子说说话、聊聊天。”值班站长郑嫦攀也表示:“听到这些乘客简单说一句谢谢了、麻烦了,我们其实听着心里面也挺高兴的。”
城市的轨道交通,背负着所有人的生计,也方便着所有人的出行,这是公共交通的意义所在。为菜农提供方便,是好事,维护所有市民良好的出行秩序,也是重要事。透过这一件件与大家息息相关的事,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体现的是全社会的良法善治。
今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从法律出台,到菜农进城卖菜,从法律精神到地铁站、市民有情善待,包容、参与、平等、尊重的“无障碍”理念,一脉相通。
今年9月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专门性法律。总则第一条明确立法目的,“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对于百姓来说,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这些年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关心家门口出入、小区环境、盲道,延伸到今天对出行、养老、休闲健身等等场景服务的多元需求。从这个意义上上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既是硬件设施上的“铺平”,更包含着无障碍理念的提升和更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服务。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树坤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公布实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就是要建立一个友好型社会,这个友好是对所有人友好。要构建一种包容的、参与式的社会环境,体现观念和意识上的平等、尊重、融合。
在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金莹看来,从“背篓专线”到融入社会生活的“无障碍”,都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和效度。要建立一个对不同需求群体都兼善友好的社会,就要以老百姓安居乐业为出发点和归宿,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到城市治理的各个细节,切切实实地“想人民之所想”。通过法律法规来保障每一个人平等享受公共服务、融入社会生活的权利,另一方面也需要跟进细节化规则的制订 ,引导市民合理共享公共空间,保障公共安全。
快捷的地铁捎上步伐缓慢的菜农,成了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交织着情感,交融了城市乡村,也体现出一座城市良好社会环境的构建。就像市民说的,“背篓专线”是公共交通的样子,也是开往春天的列车该有的样子。
(第1眼-重庆广电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