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顺女:我的前半生,和朝鲜族舞蹈的半世传承
资讯
资讯 > 正文

咸顺女:我的前半生,和朝鲜族舞蹈的半世传承

当“最难跳”的民族舞在直播间被看见

朝鲜族舞蹈大师、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咸顺女快60岁了,一天的行程仍然满满当当。“退休”两个字暂时还没出现在她的字典里。

她在延边歌舞团当业务团长,在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尽可能地参加能传播朝鲜族舞蹈的活动。

53岁时,她重新登上舞台,在一出大型朝鲜族舞蹈剧里担任主角。剧中所跳的长鼓舞是朝鲜族舞蹈的代表舞种。演员身背长鼓,以柔美飘逸的动作敲出铿锵之音,考验力道和气韵。一只长鼓很重,年轻演员背着跳,都很吃力。

那次尝试,在舞蹈演员的行当里传为美谈。只有专业人士清楚这其中的分量。朝鲜族舞蹈被称作“最难的民族舞”,入门难,跳好更难。从入门到成熟,至少需要十年,从成熟到臻于化境,则可能需要演员一生的时间。

咸顺女担任舞剧《阿里朗花》主角。舞剧讲述了朝鲜族舞蹈艺术家顺姬的一生

比起它的高难度,朝鲜族舞蹈获得的关注远远不够。这也是咸顺女还在奔忙的原因,她想为这块艺术瑰宝争取更多目光和掌声。

咸顺女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大众媒介上。前不久,她现身抖音直播间,为“国舞争锋”线上直播评选活动担任评委。一条她录制的发起视频,获得了2万多个点赞。网友们留言,“真美,我们的朝鲜族人”。

这让她和她所在的老牌艺术团延边歌舞团都感觉振奋。去年开始,延边歌舞团开始尝试直播。在一个个直播间里,演员们跳长鼓舞、象帽舞、扇子舞等朝鲜族代表舞蹈,让天南海北的网友认识东北的黑土地孕育出的艺术。

延边歌舞团的抖音主页(左);咸顺女发布短视频,呼吁国舞爱好者参与“国舞争锋”活动(右)

以下是咸顺女的口述:

一、最难的民族舞,跳进直播间

在那条发起视频的评论区,我们遇到了不少“老朋友”。一位网友和我们叙旧,说“九六年你们团来吉林市江北演出,有幸看过一次”。

1996年,我32岁,也是职业生涯果实丰盛的时节。当时的线下演出市场还很繁荣,我们到全国各地演出,一点点培养观众。

从九六年到现在,20多年了,中国发生巨变,演艺环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大众娱乐不断推陈出新,种种因素影响,民族舞的观众少了,跳民族舞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延边歌舞团从去年开始尝试直播。比起其他民族舞,朝鲜族舞蹈难度更大,受众本来就更少。

开启直播后,我们一直在收获惊喜。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们聚居的延边被称作“歌舞之乡”。团里第一场直播,在户外的广场,我们精心编排了节目,表演了延边歌舞团拿手的各类歌舞。这场直播,效果意外的好。我们的歌舞吸引了广场上的百姓,他们也跟着应和律动,载歌载舞。广场上的快乐和轻松传导到了直播间里,那里也成了一片欢歌乐舞的广场。

延边歌舞团开展户外演艺直播,咸顺女(前排中)与演员们合影

团播试水的成功,让我第一次认识到线上舞台的魅力。第二次触动,来自我们团在抖音直播的年轻舞蹈演员贝克。

他是团里直播时间最长、最投入的演员,也收获了网友最多的回声。对待直播,他像上舞台一样专注和严肃。一场两个小时的直播,他要跳两三个小时,总是超时。贝克是个舞痴,音乐一响起,不尽兴就不停下来。有时,他会一直跳到十点,直到同事打电话提醒他下播,因为第二天还有排练。

其实直播前,早训和排练,他已经跳了七八个小时舞了。贝克很认真,为了演出服穿得平整,他在直播前也不吃晚饭。直播了几个月,他瘦了 20 多斤。

朝鲜族舞蹈群舞多,独舞的机会很少。以前,我们很难发现他的表演能力。但通过这几个月在直播间的训练,他的表现力、动作张力、以及爆发力,都有很大的进步。团里排舞的编导也说,他变得不一样了,特别放的开,有松弛度,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爆发力。站在一群男演员中,他能一下吸引眼球,很有感染力。

其实演员就需要这样,在舞台上把激情尽情展现。朝鲜族舞蹈也重视即兴表演,贝克自身艺术表现力本来就挺好,通过直播间的即兴起舞,成长地很迅速。

贝克个头不高,因为身高限制,以往几乎不能当领舞演员。但通过直播间里的独舞,我们发现了他。最近团里排一个作品参加荷花奖,他被选为主角。

他也参加了这次“国舞争锋”的比赛,表现很出色,被评委称赞“跳的很有张力”。在中国舞的舞种里,朝鲜族舞蹈是最难跳的,一般的艺术院校高年级才学朝鲜族舞蹈。因为朝鲜族舞蹈非常讲究内在气息的韵律,要用气息韵律带动作,甩动胳膊也要带气息,是否够沉稳有深度,专家一看完全不一样。

二、从“角落”走向主角

贝克的经历让我想起我年轻时的岁月。我也经历过从“角落”演员慢慢走向主角的路。

故事要从我梦想成为朝鲜族舞蹈演员说起。上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当时正是延边歌舞团风头无两的时期。全国有什么大型活动,延边歌舞团都代表吉林省去参加,在全国各地很受欢迎。

那一次,不知怎么弄到了票,我看了延边歌舞团的一台歌舞晚会。我是头一次看到这样的演出,一下被击中了。尤其是朝鲜族著名舞蹈大师李录顺老师的表演。她跳长鼓独舞。在那个年代,能跳独舞,足以说明她功力了得。她独有韵味,手臂的挥舞既柔美又有力,带着很强的生命力。

鼓点激昂,越来越密集,我心里有一个念头也越来越强烈:太美了,我能不能成为像她一样的舞蹈演员?这场演出,让我找到了梦想。我从小喜欢跳舞。亲人聚会,我妈妈总是让我站到人前跳舞,大家都说我跳的好。

初中,我开始准备延边艺术学校的招生。那一年是1977年,高考恢复了,各类教育教学也回归正轨。我小学和初中都在文艺队,自身条件挺好,考艺校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七七届也是延边艺术学校第一批在东北三省招生,考试竞争激烈,整个延边喜欢跳舞的人都来了,还有东北各地的好苗子。整个东北,只招 12 个女生, 12 个男生。我没抱太大希望,结果考官们都特别重视我,竟然考上了。我想这可能归因于自身的艺术细胞,一有音乐响起,我也像被启动了跳舞的开关,也停不下来。

那一年,我 14 岁,正式开始了舞蹈生涯。

1997年,咸顺女表演《敲起长鼓庆丰收》

艺校的同学里,我年纪最小。从哈尔滨、沈阳这些大城市来的同学很多,他们在少年宫都训练过,基本功硬,长得也好看。延吉只是小城市,我也没接受过多少训练,有点自卑,只能更用功更努力。凌晨5点,天擦黑,我拎着练功鞋就去排练场了,摸黑偷偷练。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要比别人跳的好。所以早晨练,中午练,晚上练,连春节放假,每天也到学校练功。

一到考试,我成绩特别好,信心一点点增加。毕业时,我是优秀毕业生。延边歌舞团听说应届生里有个专业挺好的孩子,把我分配来了。不到一个月,又送我去北京和上海,接连进修。

1983 年,我回到团里时,虚岁才 20 岁。团里想把我培养成舞蹈老师,给演员们上课,集训。但我觉得,我这么年轻,还想在舞台上继续跳舞。如果不上台,对后续的演员生涯明显有影响。

我一直坚持想当演员。年轻演员没有角色,就是跳群舞,当绿叶,努力跳好每一次群舞,一边等待机会。很快,机会来了,延边朝鲜族中青年演员舞蹈比赛开始了。这是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打算跳芭蕾参赛,这是去外面进修时我比别人多学的。我向一起去上海进修的男演员发出邀请,说要参加比赛,问他能不能当我的舞伴。我们当时也很勤奋刻苦。每次去外地演出,别人白天去逛街,我俩就在黑黢黢的舞台上一遍遍地练,练了好几个月。

比赛时是1984年,没几家有黑白电视的时候。我穿着芭蕾舞服,穿着足间鞋,露着胳膊、肩膀和大腿,上了舞台。观众都吓坏了,觉得露的太多了,都是捂着眼睛从指缝里看我的演出。我在家试服装时,我妈也说,你这样露胳膊不行,让我在芭蕾舞裙里穿一个泡泡袖的纱衬衫。表演前离开家,她还非把衬衫扔进了我的包里。

没看过芭蕾舞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说这样的姑娘谁要啊,怎么嫁出去。但后来,搭档的男舞伴成了我丈夫。《延边日报》上写文章,说我俩是把西方芭蕾舞搬到延边舞台上的第一任舞者。

参加这次比赛后,延边的好多编导就看到了我,说唉呦,这儿原来还有这么优秀的演员。后来李承淑老师,一个有名的编导,向团里发出邀请,说他要排一个独舞《垂柳》,点名让我合作。一听说是全国比赛,团里肯定支持。

从那之后,我和李导俩开始潜心准备,每天编排,修改,再编排,跳到深夜 10 点多,有时甚至到 12 点。为了锻炼体能,早晨 6 点多我从家跑步上班,几公里路,跑半个小时,跑到单位用热得快煮点红糖加鸡蛋做早餐,吃完了上早训,再参加团里的排练,晚上排演《垂柳》。

1988年,咸顺女登台演出《垂柳》剧照

跳《垂柳》,要求很高的柔软度,因为它要通过垂柳的形象表现朝鲜族女性外柔内刚的精神。那时候,我还很年轻, 22 岁,生活阅历还浅,我只能多下些观察的苦功。一有时间,我就到青年湖边观察垂柳,看它们在微风和狂风里如何舞动,揣摩它的韵律。

苦练了将近十个月,1986 年,我们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获得了创作三等奖、表演三等奖。评委们说没想到朝鲜族舞蹈演员中还有腰这么好的。以往的朝鲜族舞蹈中没有太多腰的动作。那届比赛,有杨丽萍、金星,以及后来很多在舞蹈界闪闪发光的名字。

这是对我有很大意义的转折点,在全国性的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很多编导发现了我,找我当主演或领舞。37 岁,因为这些作品的积累,我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是同批入选者中年纪最轻的。

三、朝鲜族舞蹈,“内韧”的舞蹈

李录顺老师现在已经八九十岁了,我也五十多岁了。我刚进延边歌舞团,她就被调去了其他团。但我后来参加了她的长鼓舞培训班,向她传达了少年时对她的倾慕。李老师很开心,对我也特别关注。当时我已经是歌舞团的主要演员了。

后来,我也收到了很多后辈和学生表达类似的心声,他们说我年轻时在舞台上也发着光,漂亮,有气质,也点燃了他们对跳舞的渴望。

这是一代接一代舞者的传承。2016年,我担任业务团长,打算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排演一部讲述传承的舞剧。从上世纪90年代的《春香传》后,延边歌舞团乃至整个吉林省,已经十多年没有大型舞剧面世了。在市场化的巨浪前,很多艺术团都面临着困境,青年演员流失,需要大规模演员的舞剧变得奢侈。

延边歌舞团和整个朝鲜族舞蹈界都需要一部大型舞剧振奋士气。我选中了《阿里朗花》。它讲述了朝鲜族舞蹈艺术家顺姬的一生,有创意,结构佳,表现形式也好。

没想到导演让我出演老年顺姬。一开始,我犹豫过。顺姬从少年到老年,穿起她一生的道具是长鼓。五十岁了在台上打长鼓,还要跳动,很考验体力,这在延边歌舞团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但导演说必须得我来,别人演不出那种韵味。朝鲜族舞蹈“内韧”,看似柔美飘逸,实则热烈刚勇,其中的长鼓舞尤其如此。老顺姬这个角色,哪怕迈一步,抬一下胳膊,都是年岁沉淀下来的气场,敲一下鼓,也要敲出经历的几十年的坎坷。

我决定出演,跟我的学生们一起上台。他们也已经好长时间没看过我在舞台上跳舞了。中间有一段,顺姬打长鼓,排练的时候,我边打边跳着舞出来,他们都愣住了。表演完,演员们愣住了,片刻后,齐声鼓掌。他们已经好长时间没看到我表演了,没想到团长还藏着这一手。

舞剧《阿里朗花》

演的时候我特别激动,边跳边掉眼泪。对我来讲,这也是二十多年的积累,一下就倾泻了出来。在舞台上演的就好像是我的一生,也是李老师那一辈人的一生。顺姬是朝鲜族舞蹈蹈艺术家们的一个缩影。

儿子在台下看我的表演,边看边哭。他想到妈妈养大他,一直跳到现在,在舞台上白头发也出来了。他好像也看到了我的一生。

演出前,我打过退堂鼓,担心人老了就跳不动了。但那一刻,我知道又重新回到了舞台,我的舞台生涯没结束。

《阿里郎花》面世后,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他们觉得这部舞剧里展现的朝鲜族舞蹈,相比以前,有很大的创新。这几年,朝鲜族舞蹈有在创作和风格上很大的发展。对于朝鲜族舞蹈的发展,我们有责任。这几年,我们鼓励演员参加荷花奖舞蹈比赛,排演作品,获得了非常好的名次,每一次都很不容易。我们也需要在全国的舞台上看看各民族舞蹈的发展,也让他们看到朝鲜族舞蹈有什么发展。

团里的理念是,不能光在自己民族的圈里研究自己民族的舞蹈。所以我们告诉年轻的舞者们,思路不能狭窄,一定要线上线下联动起来,让宣传推介的空间更广也更快。

《阿里郎花》里,贝克出演了顺姬丈夫的少年时代。他当时已经崭露了头角。现在,他在逐渐成长为团里的中坚力量。前辈们都很欣慰。

对演员来说,展现自我的平台很重要。不论是我走过的路,还是贝克的成长过程,都展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用心,用功,付出了足够汗水,掌声就会到来。

四、敢争先锋,民族舞就会被看见

作为业务团长,我很支持专业演员们开直播,也一直在“把关”。每次他们播完,我帮他们看回放,找出弱点,指导他们提升水平。因为我们是专业性的文艺院团,既然要直播,就必须严格,拿出最高的水平。

我从2002年开始教学,培养了上百个学生。不管是在艺术学院,还是歌舞团里,学生们一进我的课堂都害怕。因为我要求严,闲话也很少,一般不会给学生太多鼓励。他们跳的好,我就说“成熟了”“表现的不错”,再加一句,“继续加油,不要自满”。

严格成了习惯,在这次“国舞争锋”的比赛中我也一样。既然是舞蹈比赛,即使是线上,评价标准也是一贯的严格。我还是从专业角度点评,关注的演员们的完成度、表演能力,对舞蹈的理解,以及总体的风格韵味,综合做一个评分。但线上空间有局限性,演员表演时就得掌握好空间,利用好前后距离,面对镜头,细节也要处理得更细腻。

咸顺女走进直播间,担任“国舞争锋”活动发起人。在线上点评舞蹈主播选手表演,给与他们建议

国舞“争锋”,“锋”是“先锋”,它的涵义是敢为人先,渴望展示自我,就抓住机会。

一些演员快人一步,先到线上来了,放胆一试,就展现了自己。年轻人想做就可以做,就怕没有这种胆量。不论是这次比赛,还是日常的直播间,都可以视为自己的舞台。这或许需要一段时间,让更多的舞者转变观念。参加比赛的都是走在前面的人。

最近,延边歌舞团还尝试了线下剧场演出的直播。9月3日是延边朝鲜自治州成立 71 周年纪念日。9月2日,我们举办了大型歌舞晚会。一开始,州领导也有犹疑,我们说服了他们。没想到,这场直播一共有 80 多万人进进出出观看,粉丝也涨了 4000 多。

评论区里,很多网友说它比春晚还好看。在国外或外地能看到这样大型朝鲜族歌舞,让他们感觉特别兴奋。线下演出,一个剧场只能容纳 1000 多人。

这是“线上广场”带给我的第三次冲击,没想到网友对朝鲜族舞蹈有这么大的热爱和渴望。

不止是新观众和新舞台,直播也为演员们创造了新收入。演出市场规模小,演艺产业链短。延边歌舞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想走出去,面对的是巨大的演出成本。直播相比线下演出更灵活更简便,大大降低了走出去的成本。自从今年3月末启动个人直播以来,团里收入接近20万元,个人主播收入也超过了20万元。

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优秀的舞者在直播间跳舞,满足观众的渴望,也让更多热爱国舞的年轻人们发现彼此。

年轻人敢为人先,象征传承的那只朝鲜族舞蹈长鼓,就会一代接着一代,一直敲响,声声不息。

作者:李娜

运营编辑:王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