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门客栈》凭啥火到一票难求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新龙门客栈》凭啥火到一票难求

你有过为了看一场演出不远千里奔赴的经历吗?你会为了打卡演员的全“卡司”阵容,连看数场吗?这两条,要是出现在一些明星的演唱会上或许不足为奇,但如果说这是越剧《新龙门客栈》观众的真实经历,相信不少人会忍不住诧异:越剧也能这么火吗?

从今年3月首演以来,这部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推出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交出了一份“高开高走”的成绩单:豆瓣评分8.3,大麦评分9.8,非传统越剧观众占到70%,抖音线上直播吸引924万人次观看……很多时候,《新龙门客栈》一票难求。

越剧《新龙门客栈》海报

越剧《新龙门客栈》海报

这间“小客栈”有怎样的魔力,能吸引Z世代的年轻人自发地走进剧场?对于未来越剧的可持续发展,它又能带来哪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在此之前,《新龙门客栈》为大众所熟知,是因为1992年由徐克监制、林青霞主演的同名香港武侠电影。这次,这个经典的武侠IP被搬上越剧的舞台,可谓一次没有先例的“跨界”新尝试。

当江南烟雨的缱绻多情邂逅大漠狂沙的恣意豪情,当吴侬软语的婉转吟唱遇上现代时尚的舞台表现,一个古典与现代、江湖与现实相交融的新国风越剧世界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

观演方式有了“新突破”。不同于传统越剧,《新龙门客栈》主打一个“情境式”“沉浸感”。整个剧场就是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舞台和观众席融于一体。

观众不只是“看戏人”,更是随时随地的“入戏者”,不仅要帮千户大人认人头,还能领到老板娘金镶玉的喜糖、和刁不遇来个鬼脸对鬼脸。耳旁听到的是猎猎风声,眼前看到的是恣意江湖。

题材故事拓展“新领域”。越剧生于江南,本擅长以“落难公子妙佳人”的爱情故事表达诗意旖旎的东方美学。《新龙门客栈》跳出这一“套路”,以江湖入题,触碰了以前从未涉及的新题材。

在这里,传统戏曲的“生旦净末丑”不再适用,男主角周淮安温文儒雅,内心城府很深;女主角金镶玉经营黑店,却又深明大义。正面人物也有私心,反面人物也现温情。

贴近粉丝抢占“新风口”。在秉承越剧全女班传统的基础上,《新龙门客栈》充分运用时下流行的方式玩转营销。戏内,俊秀儒雅的女小生颜值、演技双双在线,让人忍不住叫好;戏外,粉丝主动踊跃在网上开设话题,还自制周边文创,邀请身边人一起关注……粉丝们“滚雪球”式的营销传播让“小客栈”不断破圈。

年轻力量碰撞“新火花”。85后导演、95后编剧、90后舞美设计,加上新生代演员,年轻的主创团队为“小客栈”注入了更多青春气息和时尚表达。舞台上有“御姐”属性的金镶玉,也有“病娇”属性的贾廷,每个人物都自带“人设”,映射着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观。

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

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

从浙江嵊州的村头小戏,到成为戏曲梨园的一朵奇葩,越剧已经走过了117个年头。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一度火遍大江南北,人人都能哼上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老少皆知“十八相送”。

然而,一枝独秀、引领潮流的辉煌,似乎都留在了上个世纪。步入新世纪,越剧也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比如,新和旧的碰撞。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唱曲声,茶馆戏台咚咚锵锵的锣鼓声,胡同小巷的二胡,园林小院的曲笛……在不经意间,老一辈记忆中听曲看戏的娱乐休闲方式逐渐走向落寞。

媒介技术飞速发展,带来文化消费内容的迭代升级,年轻人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元。从短视频、微短剧,到小游戏、脱口秀,新颖有趣的文化产品接连涌现。纵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总有一款能击中你的心。

比如,快和慢的矛盾。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下,忙碌的都市人不再有耐心走进戏院,花上两三个小时看一场传统戏曲。相对固定的演出程式、表演形式,加上“文言文”式晦涩难懂的唱词腔调,以“慢、雅”为特色的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快、碎”偏好日渐背离,导致观众群体急速减少。

再如,去和留的抉择。放眼全国,大量地方戏曲剧种只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形式出现,从曾经的万人空巷,到现在的无人问津,甚至濒临“团散剧亡”。今天的年轻人说起越剧,大都是“爷爷奶奶喜欢”,一些年轻的越剧演员也表示,是儿时跟着家里的收音机入行的。

站在时代分叉口上,越剧不得不作出新的取舍。如何在留住老观众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如何在尽可能保留传统内核的前提下拥抱新风尚?凡此种种,都亟待破题。

越剧《新龙门客栈》“沉浸感”舞台

越剧《新龙门客栈》“沉浸感”舞台

《新龙门客栈》的走红不是终点。它点燃了一把火,让热爱越剧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也在更多不了解越剧的人心中播下了新的火种。

回望过去,生在山水间,长在垄埂上,从小乡村到大城市,从“新越剧”到“新概念越剧”,变革创新的基因一直涌动在越剧的发展历程中。未来越剧要如何发展?怎样才能“圈粉”更多人?笔者有几点思考。

经典和新创要“双管齐下”。一方面,经典作品要常演不衰。1984年,一部《五女拜寿》让一票青春靓丽的越剧金花一炮而红,近40年来依然位居观众喜爱榜单前列。《梁祝》《红楼梦》等经典剧目,每到一处演出,仍一票难求。对于这类传世的名段名篇,要经常性拿出来演,更广泛地为公众演,将越剧写意的雅致美学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展现。

另一方面,新的原创精品要层出不穷。新时代呼唤更多具有时代气息和浙江辨识度的越剧精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把好戏传得更远。

找到符合现代的“打开方式”。中国现代戏剧奠基者和开拓者田汉曾说,戏剧改革“不仅要把新内容注入旧形式,也要把新形式注进旧形式,使中国原有的戏剧形式更丰富、更生动,更能表现新内容”。没有市场的艺术终将没有未来。越剧要行稳致远,必须把步子迈得再大些,主动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偏好和表达方式,积极拥抱融媒传播新方式。

就像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不到20天便打破戏曲电影票房历史纪录,跨次元网剧《戏隐江湖》一开播就占据爱奇艺热度飙升榜第二,当线下不再是戏曲唯一的表演空间,不妨大胆尝试在线直播、云演出、数字虚拟体验等方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近越剧、走进越剧。

从“一出好戏”走向“全景生态”。越剧,也可以不只是越剧。前不久,浙江省文旅厅出台《加快推进越剧繁荣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提出创作一批重量级的越剧传世精品、培育一批享誉国际的越剧艺术院团、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越剧人才队伍、深挖一批影响广泛的越剧文旅IP,将越剧艺术打造成为浙江重要的文化标识。

功夫在戏内,更在戏外。越剧面向未来,不仅要创排好戏,更重要的是从戏生发开去,打造融会艺术与技术、贯通遗产与资产的发展生态。比如,加快跨界融合,培育“越剧+”特色产业;又如,进一步放大越剧IP效应,推出更多衍生品,让越剧更加可亲、可爱。

越声清丽余韵长。一段段新“越”章,连接传统,又面向未来,在融入时代新声中,传向更远的地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