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剪纸之美,“中华剪纸数字空间”在上海美院发布
资讯
资讯 > 正文

呈现剪纸之美,“中华剪纸数字空间”在上海美院发布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表达出生活中各种喜怒哀乐,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澎湃新闻获悉,6月18日,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华剪纸数据库数字化保护及展示平台建设”的课题成果“中华剪纸数字空间”发布仪式暨“中国民间剪纸特展Top100第二回”线上展览启幕活动在上海美术学院举办,汇聚剪纸创作者及其作品的“中华剪纸数字空间”将民间剪纸带到数字平台。

余泽玲(陕西省),《农家生活》,2022年

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有一千五百年前的北朝(386-581)。从一些考古遗存中发现,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

在农耕时代,大红剪纸形成的窗花、门笺、墙花、灯花等烘托着节日的气氛,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剪纸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从古到今,剪纸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及赞美。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剪纸日趋淡出生活,而“中华剪纸数字空间”的建立旨在推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精品资源发掘抢救、传承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民间剪纸特展Top100第二回”线上展,剪纸艺人作品“展厅”

据主办方介绍,目前“中华剪纸数字空间”主要包括剪纸作者、剪纸作品、剪纸数据、韵剪之美、云剪展藏、研剪智库、创剪转绎等多个板块。该项目通过采集、整理当代中国不同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创作者及其作品,将民间剪纸创作者的生存与创作状态、剪纸技艺的民俗内涵、传承与创新探索等内容,形成系统的信息集合,力图多方位呈现中华民间剪纸的发展现状,并传播剪纸的技艺之美。

其中,“中国民间剪纸特展Top100第二回”是上海美术学院推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精品资源发掘抢救、传承保护工作所做的一次探索,该线上展于2018年首次举办。第二回线上展览以社会征集的方式,精选能凸显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性、原生性、历史性、人文性、艺术性等多重价值的技精艺绝、内涵丰蕴、特色鲜明的优秀剪纸作品。此次“中华剪纸数字空间”的上线和“中国民间剪纸特展Top100”第二回的举办,是上海大学在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过程中的一次探索。

“中国民间剪纸特展Top100第二回”线上展,传承.再生工作室作品“展厅”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在致辞中表示,剪纸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民俗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她也是中国艺术造像的母体语言之一。“希望‘中华剪纸数字空间’持续汇聚剪纸创作者及其作品,将其引介于社会的同时,展现更大的社会美育价值。”

发布启动仪式现场

在发布仪式后的论坛上,来自各专业机构、高校的专家以及剪纸创作者,围绕“中华剪纸数字空间”建设与数字化虚拟空间的“中国民间剪纸特展”展开研谈,并针对剪纸艺术的过去与未来发表了各自的实践体验与研究成果。中国民协剪纸艺委会副主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张树贤重温了中国剪纸申遗的漫长过程。各地剪纸艺术研究者,从各自研究出发,讲述各地剪纸的历史与现状。

刘延山(浙江省),《生肖神谱》,2013年

郭庆丰(中国剪纸研究中心艺术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分享了陕北榆林地区的剪纸艺术家个案。中国民间原创作者在天然状态下的剪纸行为充满魅力,他提到榆林当地马俊英多年来从事剪纸创作,形成了一个特色的“剪纸窑洞”,这是她的立体精神世界,也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宝库。李斌杰(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剪纸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省级传承人)分享了山西剪纸的历史源流及分布情况。“山西剪纸有阳线剪纸、阴线剪纸、折叠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等丰富表现手法,以吕梁的‘中阳剪纸’、大同的‘广灵剪纸’、忻州的‘静乐剪纸’‘太原剪纸’为代表,风格各具特色。”李斌杰说。

“中国民间剪纸特展Top100第二回”线上展,中小学生作品“展厅”

曹小琴(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文联委员、鄂州市文联副主席)讲述了鄂州雕花剪纸的前世与今生。鄂州剪纸的老花样品类齐全蔚为大观,在此基础上,鄂州发展出了新剪纸、儿童剪纸、雕花剪纸文创,诞生了一系列代表作品,以丰富文旅产业、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价值观。

朱玉娥(山西省),《兔年前途远大》,2023年

高佃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省级传承人)介绍了河北蔚县剪纸的发展状况。作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蔚县剪纸,一系列奥运主题的剪纸作品表现了剪纸的多样性。张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撕纸代表性传承人、通化师范学院副教授)分享了“传统撕纸的形成与演变”。他说:“古代撕纸多用于祭祀活动,‘撕’在古代也被称为‘裂’,纸张自汉代被发明出来,到了宋代有了撕纸行为,诸如苏东坡等文学大家都对此有所记录。到了现代,梁宝罗先生于1958年第一次对撕纸进行了系统总结,出版了《撕纸图案》。”

尚凤贤(四川省)《太阳馍馍和月亮馍馍》,2022年

顾朋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齐鲁工业大学讲师)介绍了自己的剪纸学习经历和剪纸作品收藏。顾朋泉受老一辈的影响,从事以精细为特征的烟台剪纸艺术。在并从老一辈剪纸艺术家手中搜集继承了丰富的剪纸作品,系统全面地对其进行整理保存。

黄本亮(盐城工学院副教授、视传系主任)就“剪纸书籍的封面演变”展开分享。他介绍说,上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中国第一本剪纸书籍,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征召等因素的影响下,之后的剪纸书籍可分为从传统图示退场到封面画与图案字主导的图式、标准化的书名字体与剪纸图像并置的图式、文字与封面图像形式美解封的多元图式等发展阶段。这创新了中国剪纸传承方式、回归了民间文化属性、为剪纸研究存储了史料与理据。

张树贤(北京市),《大观园》

王怡(浙江工商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介绍了“分布式创新机制牵引下的民间手工技艺产品都市再生策略探新”。该项目源起2018年,旨在探索以当代设计的观念来介入民间艺术。他认为,民间手工记忆产品的设计探新在“展露文化表征-传递时代新声-创造价值共鸣”的同时,显现从艺术美学“内循环”渐进共创多赢“外循环”趋势,在整体中实现超越,基于传承充分展现个性,于差异中谋求共识。

刘晋华(广东省),《欢喜龙》,2022年

陈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艺》杂志执行编辑、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分享了“腊尔山台地苗族剪纸的母体类型与内涵”。腊尔山地处湘西三省交界之处,地理条件险峻。该地的剪纸与传统苗族服饰刺绣息息相关,既有花鸟、蝴蝶、龙凤等动植物形象,也有抽象的图案器物纹样,体现了民间百姓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充满生机的剪纸作品是苗族文化的象征,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刘延山(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省级传承人)则从东北剪纸出发,介绍了中国北方民俗剪纸的整体概况。在他看来,东北剪纸多用于室内装饰和祭祀用途,技法繁多,在色彩和结构上都十分厚重,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再现了质朴、自然、恢弘的形式美。在当代,东北剪纸演化出了更丰富的形式与精神内涵,并发展出了一系列衍生艺术品,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脉”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谢燕珊(广东省),《大美潮汕》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和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马琳分别进行了总结评议。原武钢画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中国民协剪纸艺委会副主任的刘士标向上海美术学院捐赠了个人剪纸代表作及个人藏品,丰富了“中华剪纸数字空间”的内涵。

附“中国民间剪纸特展Top100第二回”线上展览网址http://www.papercutexhibition.safa.cn/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