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医务人员的呐喊:为什么做好医生这么难?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一名女医务人员的呐喊:为什么做好医生这么难?

从医十来年,我猛然发觉,当医生,得当警察查患者是怎么受伤的,当催债员催欠费患者缴费,当会计师算DRG/DIP病组价格,当律师找证据证明自己无罪……即使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不一定能当好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我的同行们,不但要承受非一般的委屈和压力,还得承受太多冗杂繁重的事务。除了疲于应对的临床工作之外,各种检查、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各种任务……这些繁杂琐碎的工作也压得医护人员喘不过气来。还有诸如消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网络研修等档案和资料的填写,都成了医护人员的日常操作:

不当好编辑的大夫

不是好医生

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是国家监测指标之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重要内容之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的通知》要求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病历的书写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除了首页,出院记录、入院记录和病程、手术病人再加上术前小结、术前讨论、手术签字、出院病历也就15来页足矣,可是现实是,再简单的病人出院病历至少也要30来页。

因为所有病人都要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营养评估、疼痛评估、入院告知……只要医院一位病人出了意外,所有病人都要加入一张同样的评估表。

填表时间远远大于写病历时间,没有一定的功底,是提交不了一份合格病历的,一份病历书写完成再加上签字至少要3小时以上,这导致医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写病历上了,和病人交流时间越来越少了。

不当好定时器的大

不是好医生

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转入记录、转出记录、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手术记录:24小时内完成;

首次病程记录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在患者术后及时完成......

医生甚至手术时都会担心病历忘记提交的风险,因为忘记的话需要去医务科签字、可能会被炮轰的风险,所以医生离开电脑前都要反复确认自己完成并提交才肯踏实下班,这也是医生强迫症产生的根源。

当好审计员、调配员的

不是好医生

时刻担心药占比超标,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用药情况不同,可是却规定了严格的药占比,有时候不是按需看病、根据病情用药,而是要盘算着怎样用药、几天出院不会超规超标。

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部署短缺药保供稳价工作。其中特别提到要逐步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

事实上,基药以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医改解决看病贵问题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此前药品招标中存在的唯低价是取、招采分离、量价分离等问题,基药的价格降下来了,使用量没有保障,基药也成了短缺的重灾区。

我永远忘不了因为药物短缺,患者大闹护士站,我冒暴雨前去调节的情形。我不解为什么医保报销患者常规用药都这么紧缺!其他药品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抗生素,甚至刚刚给病人做了皮试,护士告诉大夫库存没了,需要更改药物。

此事件并不是个例,报了不良事件,建立双通道,需要各种手续,难道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了吗?目前医院药物是零差价了,的确同样药物比药店便宜许多,可没库存的现象越来越多。无米之炊的情况多的话,会导致医生管理病人越来越难了!

不当好质控员的

不是好医生

医院等级综合评审管理平台的建立,要求网络周质控、月质控,甩一个大表过来全部是医生填写,其他质控科室只需要提取数据总结就行了,各种总结,填各种表。

最近几年,科里多了好几个文件柜,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评审需要做的,各种总结一大堆。

难道谁造表造的好就能代表业绩完成的更出色?你平常做的再好,不会证明你的业绩也是徒劳无功!这样为了造表做总结,医生用于给病人看病的时间是否会越来越少?

不当好学员的大

不是好医生

每天要网上学习,及时提交作业;每周都有院内培训,科室派人参加,学会再培训科室人员。时刻做好抢救演练、消防演练、感控考试的准备,其实是好事,每个医务人员都应该去学习去了解,多学有益!

可是现实根本没起到再教育作用,都是成人了,学习不需要逼迫,想学的主动去学,不想学的再鞭打也无用!没走心的试卷白白浪费时间。

我的不少同行为了拿继续教育学分,去买学分刷课时,让某些卖学分的贩子大赚了一笔!

不当好心理咨询师、相面先生的

不是好医生

医疗的确与其他服务不一样,有深度、有难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医疗行为不同于其他交易,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除了医疗服务,还有人文关怀,说到底是良心活儿,医生患者本来目标一致,可以说除了父母,没有比医生更想把患者的病尽快治好的了。

但是遇到不讲理的人,如果病情恢复的快,他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恢复的慢,就认为我们是庸医,刻意留病人在医院里,好多赚点钱。

本来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过程,况且很多病的确是目前医学上解决不了的难题。医生不能无所不能、包治百病、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医生也只是个普通人。

所以管好一位病人,自接触病人就要当好相面先生,每个人的脾气性格、教育程度不同,不一定都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目的,甚至涉及外伤纠纷的,他们不一定告诉你实情。

医生要有洞察秋毫的能力,比如防止一些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自杀。

不时刻做好获委屈奖的准备

不是好医生

有些医院规定无论什么原因,只要被投诉就会取消评优资格(一是举报零成本,稳赚不赔;二是被举报者,不管对错,有则处罚,无则敲打,高度重视和上纲上线混为一谈,难以让医生服气)。

医院一面要求上班期间不要玩手机,一面建立医师群、科室群、质控群……不停的发着各样通知,所以时刻要警惕被患者投诉上班玩手机的可能。

有一日,我值夜班,接班就有急诊打电话说有鱼刺卡喉病人,我职业生涯16年,急诊取鱼刺无数,可这一次真是遇到一位让我怒发冲冠的特例:

接到急诊电话,我直接去了门诊等待,打开电脑,发现病人仅仅挂号并没交费,我给患者看喉镜时,让家属去缴费。

家属是一名男性,看表情不大高兴,说让我先看,看完再交,我没多想,就给看了喉镜,很顺利,患者并无鱼刺,向其交待有鱼刺划伤的可能。

患者的儿子为了不交费,拍桌子一而再再而三让我反复查喉镜。当时,门诊楼整栋楼除了我们这间诊室之外空无一人,我当时真怕患者家属有过激行为,或者举报我。

为了防止举报,我主动打电话给院总值班,主动请总值班监督有无纰漏和瑕疵,患者儿子想让我继续查,直到能找到鱼刺为止..... 总值班走后,患者借去厕所为由,落荒而逃。

过后,有人告诫我,如果碰到不交费的,可以转身就走,可我如果当时真的这样做,估计不是被告就是被打,不仅仅是多看几遍喉镜这么简单了。

医生从来都缺少改变自己处境的能力和意识。医生做的好,那是医生应尽的义务,医生稍有过失,便会被用放大镜来挑错,肆意夸张、大肆渲染。轻则被告上法庭,重则遭医闹报复。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自然也很容易的就成为了医生的少东家,是祖宗,而医生自然而然的成了弱势群体。

在这种态势之下,中国的医生除了要跟死神做搏斗,还要在病人家属不断的猜疑、较量、博弈中艰难又万无一失的去走好临床中的每一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但不管医生如何百倍小心,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暗处推动,医疗纠纷现象还是呈逐步上升势头,医患关系紧张到甚至有时需要执法部门强力介入的地步。

这其中原因除了舆论误导、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之外,也不必讳言,还与道德滑坡以及少数人的良知泯灭有关。

不能调节好心理落差的大夫

不是好医生

临床科室是按科室收入算奖金,一些科室的绩效不到全院平均奖的一半,那么这些科室的医生拿到的绩效就只有行政的一半。甚至最坏情况,有科室没有绩效奖,但行政后勤仍然可以拿到还不错的平均绩效。

还有些行政岗位,是拿全院奖金前五或前十科室奖金的平均奖。所以,有时候会听到一些抱怨,医生辛苦干活是在给行政打工。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行政绩效都比临床高。一方面,对于行政部门的绩效分配,医院也会综合考虑科室、岗位价值系数与个人资历系数等因素。还有一方面,取决于医院用哪种平均奖的计算方式,不同的计算方法,结果差异挺大。

一位三甲医院行政人员表示,其所在的医院,有些行政后勤人员有职称、工龄很长、职位很高,他们拿的工资确实比一些临床医生要高。

医疗行业流行最广的一句话就是「从医只能糊口,弃医才能养家」,这句话很真实,令千千万万个医务人员感到心酸和无奈。过来人常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也不无道理,背后隐藏着真实的现实环境。

对于医护工作人员,给予其与劳动强度和贡献率相匹配的待遇保障,能很大程度发挥医疗腐败防火墙的重要作用。

病人多,医患纠纷还很突出,在这样的状态下,医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表面风光,内心彷徨」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干着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还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投诉、砍伤、医闹,正所谓「赚着卖白菜的钱,顶着卖白粉的罪」。

目前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工作量不成正比,薪酬待遇低,长期免费加班,已经令许多医务人员离开医院,被迫转行。学医难、考证难、就业难、晋升难……试问,还有几个人愿意学医?医疗系统未来的发展,着实让人担忧!

不能憋尿的大

不是好医生

大多医生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太低。医生经常一忙就是一天,有时候上厕所的时间、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饮食非常不规律。梅斯医学曾做出一项近万人的投票调查,结果显示,饮食不及格的医生占比高达78.2%,普遍存在饮水量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

另外,参与调查的医生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焦虑情绪尤为突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别人的三急对于他们都是小事:多数医生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几乎人人练就「耐旱功」和「憋尿功」。刚想去厕所却有病人喊。等处理完病人往往是1-2小时之后了,更不用说手术时更需要憋的耐力,所以上班时间根本顾不上喝水、不敢喝水。

他们每天加班加点,生物钟完全被打乱,背后的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医生应该更懂得保养身体,却多数医生身体比一般人身体更糟糕的真正原因。

曾记得一位同事告诉我,他每天下班后都累得要死,上班各种压抑,回家后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躺着刷手机,或许这个原因占比也很大。

同时接触病人,感染风险大大提升。医院里什么病人都会有,有一些容易传染的病人,会在医院这个大环境里来回走动。虽然会经常性消毒,但是长期呆在医院里,感染病毒的几率也会提升。每次有大型传染病降临的时候,总会有医生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关于医生上班时间制度:同一部宪法,为什么大夫仅仅下夜班休息半天,其余时间都应该上班?白天正常班,下了夜班再继续上到中午。

医生也是人,也需要休息,一句有规定剥夺了医生多少休息时间,更不用说病人抢救主管大夫半夜也要赶到,手术几点完成就干到几点,这是经常的事。

医务人员也是人,不是机器!他们也有不舒服的时候。因为一句「我是主管大夫,病人还没处理好,别的大夫不如我清楚」,仅仅因为一份关系生命安全的责任感,他们拖着疲惫身体熬过了多少日日夜夜。

医生分身乏术、体力透支和压力巨大等现象,在很多医院普遍存在。要知道医生从来就不是超人。他们也有家人,他们也会生病,他们不过是从事着一份特殊职业的平常人。

「治病救人」

才是医生最本质的工作

现行职称评聘制度始于1986年,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进一步调动大家的上进心和积极性。早先,卫生技术职称制度刚开始实行的时候,行业环境比较纯净,评审相对公正,少有人徇私枉法,也少人弄虚作假,大家都是严格按程序来的,谁有能力谁就能晋升。

而现在,评审的天空恐怕不那么纯蓝了。评职称闹出了很多笑话,论文抄袭的,评审腐败的,甚至出现基层医生卖猪评职称的,种种乱象,层层滋生。而如今,毫不客气的说,这一制度早已违背了初衷。有时候,由于职称名额的限制,导致医生之间为了职称勾心斗角,甚至争得头破血流。

我相信,总有一天,这样的考核制度会改变。总有一天,医生会被更多维度地评价,会被更好的标准衡量。总有一天,「科研至上」的现状会被打破,「临床为本」的理念会被重视。「治病救人」才是医生最本质的工作,「医者仁心」才是医生最高的境界。

总之,医生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导致了医生的健康水平非常低,甚至低于常人。可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我一度想不出解决办法,可我还是想多说几句。我们的社会和患者,对医生要求太高了,总想让他们成为无私奉献的伟大天使,总想让他们放弃一切自身利益,成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错了,他们不想成为被硬捧上天的天使,他们也不想变得伟大,他们只想做平平凡凡的人、活生生的人、具有喜怒哀乐的人、能够陪伴父母子女的人。

他们不想接受一切捆绑在自己身上的道德枷锁,可他们摆脱不了这把枷锁,这把枷锁要把他们累死、压死、气死、穷死!

多少医生刚踏入临床的河流,总是信心百倍的告诉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千里马定会遇到伯乐。可现实的海浪,一波又一波的扑灭了心中熊熊燃烧的豪情壮志。

时代的变化,经济的角力,将白衣天使打落到尘埃。如果有下辈子,真的不想做医生了。他们做着神圣的职业,却被大众一遍遍唾弃成魔鬼。

人生在世,想要成事,说到底,最为重要的有两样东西,其他的都次之:第一,是运气;第二,是环境。

人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有一天鄙视自己的理想!

请让医生回归到最初的梦想,回归到最重要的使命,回归到最应该做的事情。请做一个真正的医生,一个有良心、有技术、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有温度、有人格、有魅力、有影响力、有尊严、有幸福感的医生。

请让我们回归到最初的那份信念和承诺,请让我们重新找到那份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和尊重,请让我们重新做一个真正的医生!请将医生还给病人,贪大求全,最后那头都做不好。

我知道,这样说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我是在做白日梦,是在不切实际,是在不知天高地厚。可是句句真话,当今管床住院医师真是太难了,相信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微弱的声音终能振聋发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