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8 16:19:17人民日报客户端
芒种时节,一场聚焦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座谈会召开。
解剖麻雀为全局。这场座谈会开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着眼的是全国生态、强国建设、民族赓续的宏阔视角。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三个“事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事关我国生态安全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
“三北”,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内蒙古横跨“三北”,其在荒漠化防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荒漠化综合防治。在“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三北地区考察;强调传承好塞罕坝精神;连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
2021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在谈到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时,语重心长:“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也是这次“下团组”,总书记叮嘱内蒙古要“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把生态环境放在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下去掂量。
翻看“三北”工程发展史,我们就能理解荒漠化综合防治对全国生态安全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5.05%,每年风沙天数超80天,甚至在70年代末形成了一条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三北”工程自1978年开启,至今已进入六期工程建设阶段,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3200万公顷,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拿内蒙古来说,昔日“沙进人退”,如今是“北方防沙带”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挡沙墙”。再看塞罕坝,用半个多世纪将“黄沙遮天日”的沙地“染”出浓浓的绿。
这次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时,总书记再次发出动员令: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事关强国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重要特征之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而荒漠化综合防治开展得好坏,就是评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尺。
沙进人退,往事唏嘘。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回忆,为躲风沙,他曾搬家9次。
荒漠化综合防治,关乎强国建设。干不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打折扣,中国式现代化就受影响,强国建设就仍在路上。
荒漠化综合防治,底色是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说到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词,“国之大者”。从黄沙漫天到漫山青绿,从雾霾天数到“蓝天日记”……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大成效,背后是大决心。
“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用3个“全力以赴”,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事关强国建设的每个举措,中国都全力以赴,都走自己的路。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长江浩荡,黄河奔涌,一部中华文明史未曾断流。
不灭的火种更珍贵。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肩头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座谈会前的考察首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要求当地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乌梁素海曾为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农田退水所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近年通过全流域、全要素综合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才得到改善。
再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总书记强调,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国营新华林场在1960年建场前,地貌以沙丘、荒滩、盐碱地为主,植被稀疏。1978年起,林场大力治理耕地盐碱化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目前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65%。
永续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
“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
…………
理念形成于长期的实践。
在福建工作期间,一次赴平潭调研,途经一个村子时,习近平同志跟随行同志谈起一段历史:乾隆年间,当地发生了“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惨剧。“我们应该在这里建立一个生态环保的反面教育基地,让子孙后代都明白生态保护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习近平同志见微知著。
理念从实践中来,落点在制度施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荒漠化防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重大规划相继出台。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在探索永续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策划:杜尚泽
撰文:王洲
编辑:朱笑熺
校检:吴玥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鞠鹏,视觉:赖向东)
人民日报2023-09-27 10:20:31
央视网2023-09-27 07:55:17
中国新闻网2023-09-27 07:54:24
“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纪实
新华网2023-09-27 07:52:52
新华社2023-09-26 20:48:18
【讲习所•潮起亚细亚】习近平强调以体育促团结 把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3-09-26 20:47:02
央视新闻2023-09-26 18:56:01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奔跑吧,我的村寨——重庆华溪村蹲点调研笔记
新华网2023-09-26 18:53:49
习近平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先锋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新华网2023-09-26 18:53:01
中国新闻网2023-09-26 17:31:00
央视新闻2023-09-26 14:52:06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山东枣庄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奋斗
新华网2023-09-26 14:50:31
央视新闻2023-09-26 12:21:43
央视新闻2023-09-26 12:19:46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勇立潮头|义乌李祖村:在美丽乡村绽放千万梦想
中国蓝新闻2023-09-26 11:47:42
时政新闻眼丨从浙江到山东枣庄,习近平这一次考察重点强调了什么?
央视新闻2023-09-26 11:42:48
时政专题片丨枫溪江畔 再话枫桥——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枫桥考察纪行
央视新闻2023-09-26 11:41:58
时政新闻眼丨从浙江到山东枣庄,习近平这一次考察重点强调了什么?
央视新闻2023-09-26 11:39:12
央视新闻2023-09-26 11:38:26
时政专题片丨枫溪江畔 再话枫桥——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枫桥考察纪行
央视新闻2023-09-26 11:33:11
央视新闻2023-09-26 11:30:28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引发热烈反响
央视网2023-09-26 11:29:46
央视新闻2023-09-26 10:37:51
央视网2023-09-26 10:24:21
新华社2023-09-26 10:21:33
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返京途中在山东枣庄考察
央视网2023-09-26 10:10:35
央视新闻2023-09-26 08:24:58
新华社2023-09-26 08:24:11
央视新闻2023-09-26 08:22:15
央视新闻2023-09-26 08: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