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李元华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5月25日,在河北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的种质资源圃,麦浪翻滚,泛出金黄。与其它高度整齐划一,颜色相同的麦田不同,这里的小麦高低不同、成熟度也不一致。
“这是无芒小麦,这是小黑麦,这是……”河北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主任耿立格抚摸着不同类型的小麦,视如珍宝。她说,在这片麦田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小麦材料,每份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份材料都携带了其独特的基因资源。
耿立格(左)与同事在种质资源圃察看小麦品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摄
在自然界,所有生物都表现自身的遗传现象,农谚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就是对遗传现象生动的描述。
“种质是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万物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科研人员培育一粒好种子,必须有好的育种材料,也就是种质资源。”耿立格对记者说,农作物种质资源包括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这些材料创制的遗传材料,作为生物种质资源的一部分,它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耿立格(右)与同事察看种子发芽情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元华 摄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将世界上大部分植物有用的基因收集起来,贮存在一个“仓库”中,这个仓库被叫做“种质库”。它能保存种质资源,延长种子寿命,使种子在几年甚至近百年仍然不丧失原有的遗传性和发芽能力。
河北省为了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早在1983年,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建设了作物种质资源库,2010年建设河北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库容量增至20万份。
中心主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研究,是河北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也是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子平台。
耿立格在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中整理存放的种子。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摄
走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低温低湿库,记者看到一排排的种子架上整齐摆放着装有各种作物种质的篮筐,每个篮筐都标有准确的编号标识。
“这里每排架子上可放置128个篮筐,每个篮筐内可放置20份种质材料,一排就能放2560份,仅在这个单库中就有11排种子架。”耿立格介绍低温低湿库中有7个这样的单库。
河北省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供图
河北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就像一座巨大的“种子银行”,目前收集保存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种质材料78854份,其中包括河北省古老的地方品种和珍稀资源20334份,例如优质的玉米地方品种白马牙、灯笼红等,以及河北省审定、登记的品种、野生资源。中心每年对外提供资源利用5000多份次,培育出冀麦、冀玉、冀豆、冀花等系列品种150多个,其中国家审(鉴)定70余个。
河北省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供图
农业生物资源一旦灭绝将不可再生,因此,2019年,河北省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为了做好资源调查收集工作,调查队专家上山下地入户,整理登记录入,深入全省42个种质资源丰富的区、县,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提起这些年的不容易,耿立格说,为了使种质资源得到安全保护,再多的艰辛和努力都是值得的。经过三年多努力,中心共普查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达6991份,进一步丰富了库存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耿立格在种质资源圃察看小麦品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元华 摄
耿立格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扩建长期库、转基因库等保存设施,增建抗病、抗逆等鉴定评价设施;开展普查收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发掘优异、特异种质,促进高效利用,提升河北省安全保护和共享利用能力,更好地发挥农作物种质资源在种业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