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间再爆“内讧”。
5月25日,长城汽车(SH601633,股价24.80元,市值2105亿元)发布声明称,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 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目前,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
对此,比亚迪(SZ002594,股价255.60元,市值7441亿元)方面回应称,经了解,长城汽车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汽车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按长城汽车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汽车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公里~670公里。鉴于以上,比亚迪方面认为长城汽车的检测报告无效。
比亚迪在声明中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利,呼吁“多做有益于行业、有益于中国品牌的事情!”
关键争议点:常压油箱or高压油箱?
据悉,长城汽车举报声明中提及的污染问题,与汽车油箱有关。汽车油箱是储存液压油或液压液的专用容器,安装可承受的压力不同,可以分为常压油箱与高压油箱。与常压油箱系统(承压4~7kPa)相比,高压油箱系统可以承受35kPa~40kPa的蒸气压力,可以更好地收集车辆行驶过程中油箱内的挥发油气。一般而言,高压油箱的成本并不会比常压油箱高出太多。
“我接触到的高压油箱,成本会比常压油箱高出500元左右,基本上不会超过1000元。”汽车混动系统研发工程师刘焦宇向记者表示。
针对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常压油箱污染的相关问题,刘焦宇认为,“应该是考虑插混(即插电式混合动力)存在长时间不使用燃油导致蒸发物过多,而碳罐吸附不过来的问题,而高压油箱则会减少蒸发物的排放。”
据了解,由于将燃油蒸气密封在油箱内部,PHEV(即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油箱需要承受比传统燃油箱更高的内部压力。一般来说,传统汽车燃油箱内部压力为6kPa~10kPa,而PHEV燃油箱内部压力会高达35kPa~40kPa。
有业内人士表示,PHEV车型匹配常压燃油箱时,车辆使用EV(即纯电动)模式检测,发动机不启动,便无脱附流量。排放测试中“高温行驶”工况无法脱附满载炭罐,导致炭罐吸附能力不满足后续两昼夜排放需求,油蒸气挥发至车外,排放超标,所以,采用常压燃油箱的PHEV车型,在EV模式下行驶时,无法满足GB18352.6中的蒸发排放限值。目前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除了比亚迪外的PHEV车型,全部都是采用高压油箱。
比亚迪在声明中表示,其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比亚迪作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企业,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比亚迪方面表示。
往事回顾:两车企也有过“蜜月期”
事实上,作为自主品牌的两大“巨头”,长城汽车与比亚迪也曾有过“蜜月期”。
2021年11月,比亚迪曾将申请注册的“魏”商标转让给长城汽车;2022年,长城汽车则将注册商标“登陆舰”转让给比亚迪。对于双方的“暖心”互动,时任长城汽车魏牌CEO的李瑞峰曾评价称“天下车企一家亲”,并称比亚迪转让“魏”商标是无偿的、永久的,同时长城汽车也注册了很多商标,如果其他自主品牌有需要,长城汽车也会选择支持。
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内车市环境的快速变化,自主品牌间和谐的氛围逐渐被竞争压力掩盖,在此过程中,长城汽车与比亚迪也开始成为彼此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全年销量约73万辆,略低于哈弗品牌的同期销量(77万辆),与长城汽车全年超128万辆的销量数据也有不小的差距。但在销量结构上,彼时的比亚迪已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展露锋芒,其59万辆的销量成绩更是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销量(13.7万辆)的4倍多。
“质变”从2022年开始。全面转型新能源赛道的比亚迪,2022年累计销售超18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超150%。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超55.2万辆,同比增长92.81%,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占有率提升了13个百分点。而同期,长城汽车旗下新能源车型销量仅为2.78万辆。
此外,在长城汽车聚焦多年的SUV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宋系列车型的销量约47万辆,取代上一年的哈弗H6成为国内SUV市场的年度销量冠军。同期,哈弗H6的销量仅位列第三,全年约25万辆,同比下滑29%。
不仅如此,在今年4月乘联会公布的SUV车型零售量榜单前10位中,比亚迪占据三席。其中,比亚迪元PLUS以2.9万辆的成绩夺冠,宋PLUS新能源家族和唐新能源家族的销量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九。长城汽车旗下则只有哈弗H6上榜,以1.6万辆的成绩位列榜单第六。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发布举报声明的当日,正值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上市。据官方消息,新车售价为13.58万~15.98万元,这一价格区间与近期上市的哈弗枭龙高度重合,两款车型接下来的竞争大概率是场“白刃战”。
“哈弗枭龙MAX和哈弗枭龙两款车型承载着哈弗品牌向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使命,而哈弗新能源转型能否成功直接关系着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战略能否顺利推进。”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哈弗枭龙系列对长城汽车的战略意义。
尤其是对于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奋起直追的长城汽车来说,哈弗枭龙系列不容有失。在乘联会最新公布的4月国内汽车厂商零售量排名中,前十名已不见长城汽车身影。而该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逼近50%,达到49.5%。有观点认为,面对比亚迪在其传统优势市场的表现,长城汽车不仅需要“接招”,更需要“出招”。
市场现状:竞争趋于白热化
眼下,国内车市环境复杂多变,连续高增长的新能源车市也出现波动。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64万辆和63.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5%和2.5%,市场“内卷”情绪加重。
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自主品牌,在相继经历“配置战”“体验战”“盈利战”“价格战”后,彼此间的“摩擦”也越发频繁。
今年2月,长安汽车就曾向吉利汽车发去律师函称,吉利旗下中高端新能源产品系列——吉利银河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长安汽车要求吉利停止相关行为,因此发送律师函,同时长安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手段的权利。
针对“抄袭”传闻,吉利方面发布声明回应称,该律师函误导公众,对公司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同时,吉利银河之光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正向设计开发,在设计上延承了吉利独特的“涟漪美学”,有着独立且完整的设计理念体系。而在更早的2018年,长城汽车与吉利汽车曾因“黑公关”事件“互怼”,但最后双方握手言和。
此次长城对比亚迪的举报也反映出,当下汽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那么,比亚迪的相关车型是否存在排放不达标问题?如何鉴定?鉴定之后,又将如何处理?鉴定结果又将对这两家头部自主车企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系列疑问仍在迷雾中,但资本市场已快速反应。截至5月25日收盘,长城汽车A股下跌6.17%,报收24.8元;比亚迪A股下跌2.41%报收255.6元。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