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莫言这些天在上海一直比较活跃,此前的活动无一例外是关于文学,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他和另一位书法家共同在上海呈现了一批书法作品。
澎湃新闻获悉,龙美术馆(西岸馆)在5月18日推出“壮游与长歌——莫言/王振 两块砖墨讯特展”,展览呈现知名作家莫言和书法家王振自2019年以来创作的各类书法作品78件(组)。“我们并不自认是书法家和诗人,我们只是书法和诗词创作的爱好者。其实对书法我是‘半路出家’,50岁才开始拿起毛笔来练书法。”莫言说。
作家莫言(左)与王振在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源于2019年,莫言、王振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参观“颜真卿特展”后的感悟。归国后,莫言创作七言长诗,两人携手创办公号。此后四年,两人游中国东北、西北、华中等地,遍访人文胜景,遥想旧时故事,互相唱和,创作了大量古体诗词和书法作品。此次展览由龙美术馆创始人、知名收藏家刘益谦总策划,谢晓冬策展,呈现莫言、王振自2019年以来创作的各类书法作品76件(组),展期持续至7月16日。
“壮游与长歌”论坛现场,摄影:shaunley
对于莫言的毛笔字,评论界观点颇多,但无论如何,一个知名作家向公众亮出如此多的书法,并非易事,也是需要勇气的。
对于此前有评论对其书法作品中写错字的往事,莫言说:“我们在书法实践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写了错别字,读者就会留言向我们指出。比如历史的历(歷)和日历的历(曆),在繁体字里不是一个字,我们给写错了,读者指出后,我们在下一期里给与更正。我们并不自认是书法家和诗人,我们只是书法和诗词创作的爱好者。”
“其实我是‘半路出家’,50岁才开始拿起笔来练书法。写了大半辈子钢笔字的经验和记忆已经难以书写习气,无非把钢笔字放大成了毛笔字而已。刚开始不能掌握毛笔的特性、纸张与墨的关系,克服了这个阶段就感觉得心应手。但是钢笔字的习气会影响我写毛笔字的面貌,这是我难以克服的问题。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向古人学习,临帖的过程就是用别人的规范努力地校正自己的习气。这是临碑帖的重要意义。”莫言说,他更鼓励年轻人能够拿起毛笔写作,“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写,重新按照旧有的诗词格律来填写诗词,是向先贤和传统致敬的一种方式,也是现代的人理解古人的一个通道。”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说。
展览现场
展览可作为两人壮游历程的阶段性总结。按“东瀛之行”“故乡之游”“东北之游”“西北中原之游”“华中之行”“京华唱和”分为六大版块,对应展览名中的“壮游”;“长歌”既指篇幅较长的诗歌 ,也泛指诗文创作。展览呈现了面对山川风物,莫言、王振的诗词唱和。用莫言的话说,这是一种“文墨共生”的状态,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原生面貌。
展览现场,莫言作品《鲸海红叶歌》
2019年,莫言在东京看了颜真卿《祭侄文稿》后,仿古歌行创作出七言长诗二首,一名《东瀛长歌行》,一名《鲸海红叶歌》,加上在山西壶口瀑布创作的《黄河游》,并称“三歌行”。对于颜真卿,莫言在《东瀛长歌行》中写下“初游为拜颜鲁公,祭姪文稿气若虹。叔侄英豪吞云梦,满门忠烈盖世雄。未曾观宝先动情,如闻辚辚车马声。烈士暮年骐骥老,环顾左右泪纵横。”
在山西壶口瀑布创作的《黄河游》描绘了黄河的始末,谈人生、诉情怀,从借神话人物到谈及现实,看似写黄河,实则是借此论天地与沧海,莫言更是在最后发出“两游黄河思绪万千不吐不快”的感慨。
展览现场,莫言《昭陵六骏赞》
展览现场,王振《盛唐气象龙马精神》
莫言认为,书法尤其要应用在作家或知识生产者的日常创作中。
莫言,《行书六言联》 纸本,镜心 103×69.5cm 2020年
莫言,《太白若来》(局部), 2022
莫言,《隶书五言联》 纸本,对联 179×48cm×2 2023年
展览现场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