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部队紧贴实战需求开展军体训练
资讯
资讯 > 正文

空降兵部队紧贴实战需求开展军体训练

本文转自【中国军网】;

编者按

千锤百炼强筋骨,披坚执锐练硬功。

空降兵部队任务特点,对官兵的体能和技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多年来,空降兵部队一直坚持实战实训、以战领训,加强专业性、对抗性体能训练,从严从难摔打和锤炼部队。他们在军体训练模式上不断探索新思路、寻求新突破,积极打造具有兵种特色和符合实战需求的军事体育训练体系,磨砺官兵的血性胆气。

空降兵某部组织官兵进行伞降训练。作者供图

强身健体,淬炼胜战刀锋

——空降兵部队紧贴实战需求开展军体训练纪事

■陈为森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戚勇强

春雨初歇,薄雾消散。空降兵某部的训练场上,全副武装的官兵整装待发。

“枪要天天擦,刀要天天磨,今天的体能组合训练,我不希望任何一个人掉队!”随着连长陈杰简短的动员,当天的军体训练拉开序幕。一声令下,官兵似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他们要连续完成搬运弹药箱、扛举圆木、攀越高墙、牵引横渡等20余项训练课目。紧贴实战的军体训练,进一步夯实了官兵的肌肉力量、耐力、爆发力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高强度的军体训练,只为练就打赢硬功。近年来,着眼空降兵作战任务需求,该部常态化开展基础体能、极限体能和战斗体能训练,在空降尖兵考核、军事比武竞赛、跨区域机动演习等任务中检验训练成效,从而帮助官兵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突破极限,让军体训练为战斗力生成助力。

练就“铁腿”

地面苦练,空中精跳

下午4点,太阳高照。在空降兵某连的体能训练场上,一场军体竞赛正火热展开,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

“加油,‘铁牛’!最后一圈了。”田径场上,一名战士扛着弹药箱加速奔跑,大步向前冲去。

“铁牛”,指的是该连二级上士牛兴隆。去年的一次跳伞中,因判断失误,牛兴隆只能选择一条坚硬的柏油路作为着陆点。在双脚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只听“哐当”一声,着陆带来的冲击力瞬间传遍全身,两条腿也失去了知觉。“坏了,不会骨折了吧?”牛兴隆在心中问自己。然而,等他站起身来,发现身体安然无恙,脚下的柏油路却被踹出了些许缝隙。

从此,“铁腿”的名号不胫而走,“铁牛”也成了战友们对牛兴隆的美称。

400米冲刺结束后,牛兴隆气喘吁吁。顾不得擦拭额头上的汗珠,他立即蹲下,用双手握住脚踝,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去,完成“鸭子步”课目训练。

这个课目是该连强化官兵腿部力量的招数之一,因为远看酷似鸭子走路,因而叫作“鸭子步”。虽然动作不难,但坚持走400米却并不容易。除此之外,该连还利用负重深蹲、拖轮胎、弓步跳等多种方式帮助官兵增强腿部力量。

“地面苦练,方能空中精跳”,正是得益于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官兵才能练就一双双“铁腿”。就像飞机在降落时要依靠起落架一样,他们也喜欢把自己的双腿比作跳伞时的“起落架”。紧绷的肌肉强壮有力,保护官兵在跳伞时能一次次安全着陆。

“双腿并齐,腹部用力,跳!”训练场上,随着组训教员下达口令,上等兵王航两脚并拢、大腿与小腿弯成120°,从2米高的平台上飞跃跳下。

“砰!”落地瞬间,强大的冲击力从地面传至他的双腿,而他却手不撑地,稳稳站住。平台训练时,官兵垂直着陆,站稳即可;吊环训练还需要官兵在向前运动中平稳着陆,模拟的是跳伞员在着陆过程中的情况,对腿部力量的要求更高。因此,吊环训练也被官兵称为平台训练的“2.0版”。

“拉臂抬腿,跳!”随着口令下达,下士邓宜紧握手中的吊环,从跳台上一跃而下。在吊环钢索的带动下,邓宜的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随后,他松开双手,绷紧双腿,重重地“砸”向地面,着陆点附近扬起阵阵尘土。

“三肿三消,才上云霄”。在常态化的腿部力量训练中,官兵的双腿常常出现肿胀情况。如此苦练,也锻造出一副副合格的“起落架”,为官兵空中精跳提供了有力保证。

克服眩晕

超越自我,翱翔蓝天

星月潜形,太阳喷薄欲出,千米高空上,马达轰鸣。

“绿灯亮,跳!”听到口令后,刚到连队不久的陈一峰凌空一跃,一朵洁白的伞花在蓝天绽放。完成军旅生涯的首次跳伞,陈一峰感慨不已:前期训练的苦,都化作了此刻的甜。

让陈一峰觉得最苦的,大概就是进行抗眩晕训练了。如今,回想起在跳伞模拟架上训练的场景,陈一峰仍心有余悸。

在该部操场上,矗立着一座15米高的跳伞模拟架。从模拟架边沿跳下后,官兵需要把身体收缩成一团,直至落在地面的救生气垫上,以此模拟真实跳伞的场景。

第一次跳离模拟架时,失重感传遍陈一峰的全身,他感到一阵晕眩,四肢也不受控制地“手舞足蹈”,而后重重地摔在气垫上。

因为空中姿势保持不好,陈一峰被判定为不合格,成绩在同年兵中垫底。为了提升抗眩晕能力,他在地面的抗眩晕训练中格外努力。

“弯腰收腹,原地自转20圈!”训练场上,陈一峰一边快速挪动双脚、原地转圈,一边大声数着圈数:“1、2、3……”

自转结束后,陈一峰感觉“天旋地转”,身体瘫在了草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头晕眼花的感觉少了,陈一峰能够做到在模拟架上从容不迫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向成为一名合格的空降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除了原地自转,使用“滚轮”“旋梯”等模拟器进行强化训练,也是空降兵某部快速提升官兵抗眩晕能力的妙招。

训练场上,陈一峰的双手双脚被战友紧紧固定在“滚轮”上。在战友的辅助下,他一遍遍地进行着360°大旋转。经过几个月的苦练,陈一峰的抗眩晕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终于拿到了翱翔蓝天的“通行证”。

近年来,实战化训练氛围愈加浓厚,官兵乘坐大型运输机进行集群伞降演练已成为一种常态。

演练过程中,由于长时间背负降落伞影响呼吸,加之在机舱内长途运输、情绪紧张等因素,官兵很容易出现“晕机”症状。为了让官兵在跳伞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该部还着力运用“科技+”手段为抗眩晕训练赋能。

室内训练场,该部自主研发的抗眩晕模拟器格外显眼。模拟器的外形和机舱相似,登上模拟器后,官兵扣紧安全带背靠“机舱壁”坐下。随着一级军士长赵树新按下启动按钮,模拟器不断旋转、震动,大家便能感受到飞机在空中爬升、转弯的感觉。

和“滚轮”“旋梯”相比,抗眩晕模拟器有着更强的灵活性。它不仅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旋转速度和震动频率,还能模拟跳离飞机后的空中环境。

随着赵树新切换操纵按钮,模拟器内瞬间响起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一侧也吹来强劲的气流……走下模拟器,不少官兵表示:“在地面也可以体验到‘空中离机’的感觉。”

担任伞训教员20多年来,赵树新见证了空降兵部队抗眩晕训练方式的转变。如今,更加丰富多样、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为官兵翱翔蓝天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挑战极限

突出重围,制胜战场

红日缓缓西坠,夜色悄然来临。空降兵某部的训练场上,一场极限体能训练拉开序幕。

长达3公里的障碍带,20多个形状各异的障碍物分布其间。助跑、起跳、翻越……中士李宝超在障碍物之间飞檐走壁般穿越着。

训练过半,李宝超喘着粗气,体能急速下降。穿过“低桩网”后,他一把将50公斤重的圆木扛上肩,快速向前冲去。徒手翻轮胎、爬大绳、牵引横渡……伴随着一阵“怒吼”,李宝超终于冲过了终点线,将自己的最好成绩整整提高了10秒。

在战场上,空降兵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往往需要深入敌后,想要获得后续补给和支援都比较困难。敌后机动,突出重围,对官兵的体能素质和持续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想要突出重围,唯有不断挑战极限。该部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打造极限体能训练场。戴防毒面具冲刺、拖轮胎低姿匍匐……极限体能训练场上,一个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训练课目,成了官兵挑战体能极限的“新阵地”,也不断把官兵锻造成直插敌人“心脏”的钢刀利刃。

此外,该部还借鉴“空军猎人集训”“魔鬼周训练”的训练模式,打造具有兵种特色的“空降尖兵”群众性练兵品牌,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中检验极限体能训练成效。

高负荷、低补给、长时间、多课目的综合考验,是“空降尖兵”训练给官兵留下的深刻印象。三天两夜,除了出发前分发的食物和水,中途不设任何补给点。人均负重30公斤,每天行军18小时以上,穿插完成20多个演练课目,整体行程跨越100多公里。

在近期的一次“空降尖兵”训练中,下士袁一峰的双脚布满血泡,疼痛难忍。休息间隙,他咬着牙把血泡挑破,而后系紧鞋带、再次出发。对该部官兵来说,这一切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等脚下的新伤成为旧疤后,他们才能走得更远,不断突破极限。

今天,突破训练中设置的课目,到达终点;明天,才能突出重围,夺取胜利。

空降兵动在空中、降在敌后、用在关键,作为一支直插敌后的尖刀利刃,要随时拉得出、降得下、打得赢。这支部队为战而生,也向战而练。官兵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中换羽高飞,把胜战尖刀越磨越加锋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