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春华
当步行或骑行的师生缓缓进入校园,一阵又一阵袭来的香气让我们心脾皆醉。每天像上弦一样绷得紧紧的节奏,在这香气四溢里,似乎得到片刻放松,然而这种香气竟能如此浓烈,又使人催发出向上的热情和勇气。
人们不禁带着赞许和疑问,探寻这释放香气的主人……
对,是它,桂花,香飘四方的桂花,浓香馥郁的桂花,它正在干道旁,角落里,这一处那一处浅斟低唱,默默低吟。
八月桂花香,中国农历七八月份,正是桂花如仙子般莅临,以热情好客的主人姿态,氤氲出优雅迷人的独特芬芳的大好时节。
确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成长起来的,桂花的得名就很有趣。据说古人观察到桂花树的叶子像圭,因此给它取名“桂”,把它的花称为桂花。中国人敬畏天地,敬畏生命,爱护一切生灵,从给桂花取名的故事即可看出这一点。
打开历史和典籍,得到更多关于它的故事和传说。
在古代的上流社会,人们已经把桂花当作名贵花木种植,它是富贵和高洁的象征。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曾经下令在他的上林苑广植各地送来的珍贵花卉,其中就有桂子一百株。
清人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卷首收录的就是一首与桂花有关的诗,这就是唐朝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读小学。那是一个物资变得越来越富有、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的年代。我,在乡下长大的孩子,见过高可参天的杨木、榆木、楝木和桐木,偶尔在校园里嗅到过月季花玫瑰花的香,却没有嗅到过如此浓可致远、清可荡涤的桂花香。只记得每到秋冬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家里经济条件又不允许买什么护肤用品,我爸从外边买回来一个刚好握在手心的盛着稠密的粉红液体的玻璃瓶,外面的标签写着“桂花蜜”几个字,每天早上洗过脸,打开小瓶往掌心里倒一倒,我惊讶于它的香,那是一种让你难以形容的甜香,嗅到鼻子里,却一直甜到心里头。而当时的我,居然不知道这种香是桂花本身即具有的天然香。
记忆的镜头回到七年前,我揣着一纸聘用通知和深深的喜悦来这里上班报到,当我们年轻教师越过一丛丛绿化还不充分的灌木来到办公室,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教师主动给我们倒开水、让座位,他还腾出自己的办公桌椅给我们用。他是我们学校的语文组长,他已经到退休年龄,却依然坚持再带一届学生,发挥自己的余热,当听到人们讲述老师的种种传奇,我往外望去,看见是一片浅黄的桂花。
他,我们的语文学科组长王老师,本该享受清闲颐养天年,却一如既往给学生授课,每周都和我们一起听课评课,帮助我们年轻教师加快成长,记得他和我们评课时话语不多,经常微笑着,给我们的总是鼓励。现在回想我们尊敬的王老师,觉得他和铁人王进喜一样伟大,和几十年如一日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邓稼先一样无私,他们的人格宛如在窗外默默盛开的桂花,清香四溢。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吟咏着张九龄的名句,在二高的校园里,一阵阵桂香袭来,一片片桂花在眼前盛开,不管是每个生机盎然的早晨,还是每个暗香浮动的黄昏……(2017年9月写于河南省新蔡县第二高级中学)
作者简介:
翟春华,2010年8月至2023年2月任教于新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年2月至今在西平县杨庄高级中学任教。《绿化》获2018年驻马店“创森”征文二等奖。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亲近传统 重建斯文”华语创作有奖征集活动得到太月香学、状元台茶叶、贵龙森宝、花宝峰业、岳麓书社、浙江人民出版社、邵雷剪纸等合作伙伴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