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认知革命的胜利者,中华文明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作为认知革命的胜利者,中华文明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子思】

2023年伊始,生成式人工智能说来就来。就像互联网革命各次浪潮一样,这项注定要深刻影响所有人的信息技术,也未给人类社会预留出反应和准备的时间。

一项新技术,从某个实验室里诞生出来,瞬间覆盖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不分先后、不分轻重冲击到人类社会每一个领域,这是互联网时代发生变革的新特点。

业界专家们坦承:“最近几个月AI实验室陷入了一场失控的竞赛,没有人——甚至包括AI的创造者——能够理解、预测或可靠地控制AI的行为。”此情此景类似于新冠疫情,都是突然降临,都是超越国别,都是一个危机各自应对,而结果如何没有人知道。

中国的情况尤其特殊,因为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网民规模首次突破了10亿,移动终端用户占98%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75%以上。中国的“全员媒体”时代也同样说来就来了。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全员媒体”时代会发生什么?当“全员媒体”迎头撞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又将会发生什么?同样也是没有人知道。

4月11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毕竟,“十亿网民”、“全员媒体”,这个现实,意味着互联网上的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脱离政府的监督管理,虽然是在仓促之间,但也是必要的应对之策。

根据该《办法》,国家会支持鼓励这项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会遵照各项基本原则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当下的做法主要是依据法律条文划定各种禁区,并明确各方责任。

核心问题远未触及

这是典型的传统应对方式。在尚未完全理解新的挑战的全部含义之前,这种方式只是最初的反应。暂时看不透的事情,也只能先如此着手。

“全员媒体”叠加“全员人工智能”,内在地包括了哪些重要的含义?必将会触及到哪些核心问题?目前还无人能够给出解答。但是,仅从这场变革冲击波的广度和深度看,所触及的问题很可能大到难以想象。

根据《办法》中的定义,“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

这里需要一些翻译和说明。因为表面上看只是技术说明的这句话,合起来之后所指涉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了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的本质。

众所周知,人是一种会使用复杂语言进行相互交流的动物,这是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之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不过是用于交流的各种不同语言形式。事实上,交流先于社会,人类群体正是首先产生了相互之间的有效交流,才以此为基础生成了复杂的社会,所以最重要的是交流这个形式,而不是所交流的内容。内容是真是假,是好是坏,是美是丑,都没有关系,只要是发生了充分和有效交流,复杂社会就产生了,人类文明也就发生了。

在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里,作者将这种不加任何主客观标准的交流内容称之为“虚构之事”,并将“讨论虚构之事”这一行为称为智人演化史上的“认知革命”。用他的说法,“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得煞有介事”,而且“‘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

他所强调的,就是人类群体之间的这种可以承载任何内容的交流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作为一种能力,指的恰恰就是智人这一项最独特也是最重要的交流能力。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指的就是让这种交流能力从此摆脱人类大脑,单纯通过机器的算法、模型和规则发挥出来。

这也就意味着,自智人出现以来,至少10万年漫漫历史中一直作为智人大脑最重要功能之一的共同“讨论虚构之事”这项工作,现在开始要移交给人造机器来完成了。

这不是一般的史无前例,而是10万年来无前例!

所以,在最近正在全球传播的一封题为“暂停巨型AI实验”的公开信中,数千名业界领导者发出灵魂之问:“我们应该冒险失去对我们文明的控制吗?”所以,正在欧洲议会中进行讨论的《人工智能法案》,提出要通过加强监管“一起把历史引向正确的方向”。

人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发育和人类历史的方向,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如此宏大的问题。出于思维惯性,大多数人试图保持在技术应用的层面上建立理解模型并进行预测,不去正视它所触及的真正的核心问题。

例如,《办法》中的第四条第(四)款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

如果仅在技术应用层面上理解,何为“虚假信息”的问题是可以进一步讨论的;但如果在哲学和文化的层面上理解,如前所述,没有“虚构之事”就没有“认知革命”,也就没有人的有效交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这样一来“虚假信息”又该如何定义呢?就其本质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就是为了制造出更多、更新、更虚、更假的“虚构之事”而诞生的,“防止生成虚假信息”又如何能做到呢?

这是问题核心的核心,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都在回避和搁置问题。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当然也乐见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针对人们的质疑,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己目前给出的标准回答通常是这样的:

总之,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将会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完善的过程,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和广泛应用的服务。当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有一些反面例子:如误导性......偏见性......隐私问题......依赖性......安全问题......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反面例子并不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的问题,而是在使用和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安全和可靠性。

它绝不会承认: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绝无可能在使用和开发过程中避免这些问题,更大的可能是放大这些问题并制造出新的、更大的问题。而“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和可靠性”恰恰也就是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本质的改造和对人类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取代。

成功的机会在哪里?

然而,无论怎样,无论是技术问题还是历史问题或文明问题,中国都已经大踏步进入了“全员媒体”与“全员人工智能”叠加的新时代。

如何一方面支持鼓励“虚构之事”生成技术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虚假信息的大量生成,这个既是技术层面又是哲学和文化层面上的超级难题,也一夜之间摆在了全体中国人民面前。

超级难题有多么“超级”?前面说了,从智人大脑自身演化发生基于“虚构之事”的认知革命,到今天由机器取代大脑制造出“虚构之事”的人工智能革命,这中间是10万年。任何一种人类文明,都只是这个时间长度的零头。

这也就意味着,最多只有1万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不过是智人认知革命在末端阶段的一个自然产物。任何一个独立发生的人类文明,都是通过在“虚构之事”上进行充分交流而逐步发生的。什么是“天神”?什么是“圣人”?什么是“民族”?什么是“国家”?包括什么是“文明”?其实无不是“虚构之事”。没有这些“虚构之事”,没有众人对于这些“虚构之事”的共同相信和一起讨论,任何一个文明都无从发育和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当今存世的几个主要文明,无一不是认知革命的胜利者,也就是在围绕“虚构之事”进行交流最为成功的文明。而那些在历史中先后消失的文明,有很大可能正是因为输在了这个方面。不难想象,一个对“虚构之事”不加任何制约最终发展到人人撒谎、是非不分的社会,或者一个对“虚构之事”强加了太多的禁令最终导致思想枯竭、活力全无的社会,都是会走向崩溃的。

这个认识也许提供了一个启发:中华文明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文明之一,用一种演化主义的观点来看,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未曾中断直到今天,而且还在朝气蓬勃地发展当中,仅凭这一点即可确信,这一文明一定包含了众多使其能够连续取得成功的基因密码。

这些密码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人们只需要知道它们仍在不断地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虚构之事”方面发挥正常作用,就可以对于这个文明未来的延续和发展保持信心。

基于这种信心,可以认为,即使在当前这个“全员媒体”与“全员人工智能”叠加的新时代,今天的中国仍然可以按照惯常的方式从容应对。尽管人们在分辨何为“好的”虚构之事、何为“坏的”虚假信息,哪些方面可以鼓励支持、哪些方面必须强行禁止时仍然困难重重,但也问题不大。在现实世界无数活生生的具体实践中,文明中那些推动成功的基因密码仍会被自动激活,让道德准则和法律原则共同生效,最终的结果将不会严重偏离《办法》中所指明的方向。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并归纳出五大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一个面向全世界的宏伟蓝图。

可以相信,以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作为基本保障,“全员媒体”与“全员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一个全新的背景和局面,另一方面也必将助推以上五大特征的充分体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