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楷、姚海军和清华航天博士作家等人走进中学校园“播种科幻种子”|世界读书日
资讯
资讯 > 正文

谭楷、姚海军和清华航天博士作家等人走进中学校园“播种科幻种子”|世界读书日

“清华航天博士的科幻之路”分享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里,助推阅读的多种文化活动纷纷举行,整个社会有一股浓浓的读书氛围。其中“一方校园,无尽宇宙——科幻名家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成都彭州中学举行。活动方式较为新颖——在学院里办小型科幻书展,邀请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总编辑谭楷,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清华大学航天博士、科幻作家陈梓钧等人来到校园分享交流。“世界读书日也是播种日,今天我们在大家的心中播下科幻的种子,希望这些种子快快萌发,希望科幻的未来就在这里,就在同学们中间。”谭楷说。

谭楷、姚海军、杨枫等资深科幻人士在台上分享

清华大学航天博士陈梓钧分享科幻创作之路

青年学者、清华大学航天博士陈梓钧则以“清华航天博士的科幻之路”为主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科幻写作经历。他坦言自己受到刘慈欣的影响特别大,为了像刘慈欣一样创作出“硬科幻”作品,他时刻激励自我要不断学习。科幻编辑罗夏提到,阅读陈梓钧的小说就像在进行一场智力游戏。《闪耀》中“100天飞行8亿公里”的科幻设想让罗夏老师非常震撼,并且惊叹于它在理论上居然是可行的。陈梓钧在进入大学之后,也曾经历过低谷期,但科幻写作给他带来走出低谷的力量。活动现场,陈梓钧个人作品集《闪耀》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追捧。在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学生来找陈梓钧提问互动、签名。相信清华航天博士和他的作品集《闪耀》,在不少同学心中都埋下了一颗科幻的种子。

谭楷先生分享

资深编辑分享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宝贵历程

作为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总编辑谭楷,他对七八十年代的科幻杂志发展历程如数家珍,就为同学们勾勒出那个时代的中国科幻发展景象。他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让中国科幻大会拥有国际嘉宾的支持,谭楷老师更是周旋于美国与俄罗斯的宇航局之间,巧妙地利用沟通技巧,成功邀请到两国宇航员来到中国完成一场“史无前例的会面”。

科幻进校园活动现场

八光分文化创始人、资深科幻编辑杨枫希望通过《中国科幻口述史》项目,把中国科幻发展历程中各种不为人知的人和事都记录下来,让后来的年轻读者能够了解这些故事,让有心之人感受和继承中国科幻人代代相传的精神。科幻编辑刘维佳为中学生讲述世界科幻的发展史。他说,科幻小说的发展反映着人类社会科技革命的历程,这也是早期科幻在欧美兴盛的原因。刘维佳老师又详细为大家区分了容易混淆的儿童科幻与少年科幻,少年科幻虽依然带有童趣,但却更加接近成年人的科幻。他还为大家带来了《柔软的星球》《一日》等科幻小说的讲解,并结合作者生平经历激励在场学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