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克龙访华有望成中欧关系“止跌回稳”的关键点?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为什么马克龙访华有望成中欧关系“止跌回稳”的关键点?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白云怡 赵觉珵 樊巍 赵瑜莎】本月5日到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应邀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马克龙首次访华,也是中法两国元首继去年G20巴厘岛会晤后再一次面对面对话。与此同时,和马克龙一同到访中国的还有欧盟委员会的主席冯德莱恩。

多名专家和中法商界人士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稳定”“重启”“推进”是此次中法元首会晤的三个“关键词”。中法元首会晤成果显著,尽管一次访问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期待中法关系的进展能立刻在中欧层面有所显现,但其示范效应仍可随着时间逐渐明显,并有望成为中欧关系“止跌回稳”的关键点。而在备受关注的乌克兰问题上,专家普遍认为,从会晤后披露的信息来看,中欧在该问题上展现出一定合作空间。

中欧关系迎来“暖春”

4月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习近平强调,双方要相互尊重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妥善处理管控分歧。要坚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中国正在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这将为法方提供更广阔市场机遇。

马克龙表示,虽然法中两国发展模式不同,但双方相互尊重,坦诚交流,各领域合作实现了互利互惠,同时在合作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法方尊重并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法方坚持独立自主外交,主张欧洲战略自主,反对搞对立分裂,反对搞阵营对抗。法国不会选边站队,而是主张团结合作,大国关系保持稳定。

当天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三方会晤。习近平指出,马克龙总统和冯德莱恩主席一道访华,体现了欧方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意愿,符合中欧共同利益。中欧应该坚持对话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稳定”“重启”“推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6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用这样三个词来形容此次中法元首会晤的特点。他表示,目前来看,此次中法会晤成果十分明显,而中法双边关系的积极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也破除了过去两三年来一些来自欧洲的疑虑。他认为,尽管不能期待中法关系的进展立刻在中欧关系的层面有所显现,但其示范效应仍会随着时间逐渐明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员孙恪勤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过去这些年中,中国与欧洲之间一直是竞争与合作并存,但近来欧盟突出强调中欧之间的“制度性对抗”,把一些矛盾单方面的放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涉及威胁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问题上反击的同时,在诸如欧洲一体化、欧元国际地位、欧洲战略自主、欧洲团结等与欧盟有关的重大战略问题上,一直支持欧洲,这为中欧关系迎来“暖春”创造了基础。

拒绝“脱钩”,中法签多个“大单”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随同马克龙访华的还有包括空客、阿尔斯通及法国电力公司高管在内的60多人的商业代表团。据新华社报道,中法元首会晤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农业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续发展、文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另据法新社报道,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6日表示,该公司将在中国开设第二条总装线,使其在华产能增加一倍。空中客车官方微信公众号6日则发布公告称,两国元首的见证下,空中客车公司与中国航空业合作伙伴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将在空客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为空客全球到2026年实现月产75架A320系列飞机的总目标贡献力量。

爱丽舍宫6日发布的一份声明称,在马克龙访华期间,中法两国在能源领域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法国电力集团与中国广核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分别就核电与海上风电交易签署了协议。

“法国总统马克龙此次访华是加强中法双边合作的重要契机,相信这次访问也将为中法企业合作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气象。”中国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中南建筑设计院与法国达索系统6日在两国商务部长的共同见证下签署合作意向书。他表示,近年来,两国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保持高密度、高质量的沟通交流,在绿色经济、数字化转型、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合作都持续加深。

出席了相关商务活动的法国企业泰雷兹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魏天睿(Thierry Weulersse)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此次马克龙总统访华,无疑是疫情后中法经贸交流的一剂强心针。

魏天睿表示,中法两国元首确认双方将深化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培育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合作增长点。受此鼓舞,泰雷兹将一如既往地在未来十年继续为中国客户提供重要的附加值。目前,泰雷兹的核心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呈现可喜趋势,涵盖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开发(含新机场和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市场、太空探索、科研及网络安全等。

法国问题专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郑若麟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此前中欧关系遇冷的大背景下,中法合作仍能取得这样积极的成果,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戴高乐红利”,尽管法国历史上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今天已被消磨了许多,但仍有一些留存。

“欧洲是真正享受到冷战结束红利的地区,它比其他地区更明白经济封锁或脱钩是一把双刃剑。”孙恪勤对记者这样表示,虽然越南、印度也展现出蓬勃的发展速度,但它们都无法取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制造业强国的地位,更何况中欧间的贸易联系还尤为紧密。尤其当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景对整个欧洲来说都是一剂“强心针”。

“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的重要一步”

除经贸务实合作外,乌克兰危机被认为是这次中法、中欧会晤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中法元首会晤前,马克龙表示,希望与中国国家主席一道,找到一条“能帮助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道路”。而在此次访问前,一位爱丽舍宫官员也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甚至是仅有的,能够对俄乌冲突发挥‘游戏改变者’作用的国家。”这名官员同时称,马克龙在访华期间将不会在谴责俄罗斯等问题上挑战中国的“红线”。分析认为,尽管中法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不尽相同,但法国的表态已同英美舆论中的激进声音拉开距离。

据新华社6日发布通稿显示,关于乌克兰危机,中方愿同法方一道呼吁国际社会:保持理性克制,避免采取使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的行动;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避免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保护妇女、儿童等冲突受害者;切实履行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的庄严承诺,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生化武器,反对武装攻击核电站等民用核设施;尽快重启和谈,按照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兼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寻求政治解决,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合作应对乌克兰危机在粮食、能源、金融、交通等领域造成的外溢效应,减少乌克兰危机对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冲击。

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中法就乌克兰危机的表态,应是双方在中方此前提出《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的12点原则立场上寻找共识的结果。通稿中的5点都包含在此前的12点原则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欧洲多数国家对乌克兰危机可能升级扩大的担忧。中法在乌克兰问题上达成的这些共识或将成为欧洲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上的重要一步,也意味着中方代表的国际社会劝和促谈力量的进一步增长。

而孙恪勤则认为,俄乌冲突爆发至今,欧洲局势进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打下去看不到前景,向后又退不了”。因此,在中方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并提出一条出路后,欧洲的领导人也希望看看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从中国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尤其在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已非常僵化,而中国仍保持和俄罗斯良好关系的背景下。双方在此问题上存在一定合作空间。

他表示,总的来看,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关系越走越近,但同美国的合作无法完全解决欧洲的问题,美国在利益考量上也不会从欧洲的视角看待问题。今天,世界到底是走向和平发展还是走向集团化、意识形态化新冷战,作为欧洲主要领导国家和全球大国,法国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马克龙抵达北京的当天,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刊文分析称,中美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带来“对抗升级”的风险,但法国的雄心驱使它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选择了一条与美国不同的道路。“对于中国,我们的立场与美国不同,因为我们(法国和美国)的利益不同。”爱丽舍宫也在一份声明中如此表述。

“一次访问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成为一个‘止跌回稳’的关键点,如果双方同寻求通过更多对话去解决问题,中欧关系仍可拥有光明的未来。”孙恪勤这样表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