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3年2月28日,由凤凰网主办的大型文化活动“致敬国学: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上线致敬盛典,隆重揭晓“国学耆宿计划”、“国学星斗计划”、“国学活化计划”入选名单。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教授董志翘先生荣选“国学活化计划(名家组)”。
在接受凤凰网视频连线时,他表示,这一生和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45年来一直从事古汉语研究和教学,今后最想做的是进一步普及和推广。谈到弘扬国学的态度,董志翘认为,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看待“国学”与“西学”,既不崇洋,也不排外,要有古今中外视野,立足自主创新,通过传承,促进国学活化与推广,使全民都来介入。他主张年轻人学国学要掌握一些古汉语知识,并重点推荐了两本书。
以下为整理后的对话实录:
“国学星斗计划(名家组)”入选代表、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教授 董志翘
凤凰网:董老师好!首先祝贺您入选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的国学星斗计划,这是对您所作贡献的一种特别致敬。请您先发表一下入选感言。对于这么多年您所从事的工作,您自己是如何评价的?您接下来最希望完成的事情又是什么?
董志翘:首先非常感谢第五届国学大典的组委会给了我这一次和广大的同行以及网上朋友见面的机会。同时我也感谢推荐单位、推荐专家和评审专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鼓励和荣誉,但同时我也感到惭愧和不安,因为我在国学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太微不足道了。
我今年已经72岁了,我这一生确实和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45年前,我大学毕业,此后一直从事的是古代汉语的研究和教学,发表了300多篇有关的论文,出版了专著和古籍整理的著作有22部,同时还主编了4部重大的语文工具书。但是,我们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国学典籍又浩如烟海,我做的这些对整个国学而言,也只是沧海一粟。我觉得要真正地传承国学,使国学活化、推广,要让广大的全民都来介入。
所以这些年来,我除了自己的研究以外,更多的时间是放在对国学人才的培养上。45年来,我一共指导了从事国学研究和古汉语研究的博士后20个,博士生51个,硕士生101个。我给30届的本科生开过古代汉语课。这个课最后是被评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现在在教育部的爱课程官网上有近百万人听众。
目前我是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在主编一套训诂学小丛书,大概有30多本,还有文字学小丛书,也有几十本。把我们历来认为是冷门绝学的训诂学、文字学普及开来,这是一方面的工作。另外一方面的工作是主编一套古丝路汉文行志的丛书,就是把从先秦一直到清代在丝绸之路上产生的行志、游志这些著作整理出来。整理的工作包括校刊、标点、注释和翻译,然后来配合我们当前的一带一路研究。
凤凰网:您觉得学习古代汉语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有什么用处?能否给大家推荐一两本入门的古典文献?
董志翘: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文字这三个部分,它本身是国学的一块内容,和史学、哲学、文学、艺术都是平等的。不同的是,它又是国学的载体,我们的国学知识是通过大量的典籍、通过语言文字传承下来的。所以,汉语言文字学既是研究国学的本体,又是研究者认识国学的一个工具,它有双重的任务。现在的年轻人,要想在传承国学这方面做一些工作,首先要有一点古代汉语的功底。
就我自己的爱好,我想推荐两本书。一本就是《老子》,也就是《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八十一章,但它和《易经》《论语》一样,是对中国人民影响非常大的思想巨著,它里面有很多朴素的辩证法,充满了我们东方人的睿智。
另外一本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一共有36篇,1130个故事,记载了从东汉末年一直到晋宋时期这300多年里中国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大事,还记载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当时的各种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但也正是这个时期,思想最为活跃。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等,都发生在这个时候。原本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也在此时与道教、佛教学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本书里面的这些内容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这两本书。
另外,如果从汉语史专业来讲的话,这两本书都是口语性比较强的。《老子》正好代表了上古时期汉语的语调,《世说新语》正好代表了近代汉语萌芽时期的语调。所以从我的专业来看,我推荐这两本书。
凤凰网:通过学术研究以求真,引导社会以求善,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您如何看待学者在当下的公众使命呢?
董志翘:人文学者在当下的使命,党的二十大已经给我们指明了,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有标识性的东西、精髓的东西、有世界影响的东西提炼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很好地使它活化、传播,积极地传播到世界。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取得自己的话语权,才能够更好地使我们这个民族走向世界。
所以我觉得党的二十大对我们当前的人文工作者、国学的研究者,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使命。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这个精神,认真地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把精髓性的东西、有世界影响的东西提炼出来,形成一个体系,然后在全民中间推广,使大家亲近国学,亲近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再向世界推广。这个工作我想是一个非常巨大、也非常艰巨的任务,作为学者来讲,应该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把这个任务落实到行动上。
凤凰网:从过去的一百多年国人对待传统的态度和变化来看,理解传统、回归常识要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并不容易。您认为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真的能让我们社会变得更包容,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吗?
董志翘:是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唯我独尊的阶段,后来又有了一种全盘否定,再到现在讲文明互鉴,有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什么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所谓的外来文化的关系上,我们也应该正确地对待。以前我们把外来文化叫做“西学”,把中国传统文化叫做“国学”。对待国学和西学的态度上,我认为也应该抱着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崇洋,也不排外,要视野古今中外,立足自主创新,应该以这样的一种态度来对待。
如果我们一味地崇洋,那就窒息了我们民族自尊的这一点;如果说我们盲目排外,那就关闭了我们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窗口。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视野古今中外,立足自主创新,应该这样对待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才能够使广大华人通过传统文化的普及,坚定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才能使我们有更大的包容性,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使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能够取得话语权。
凤凰网:华人国学大典是一个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传播活动,也是由媒体、学界与公益界联合推动的民间公益活动,从发起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我们始终坚持的宗旨是“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您能否说说对国学大典的印象或者期待?
董志翘:华人国学大典从十年前开展以来,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届了。2014年首届国学大典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举办的时候,我非常有幸作为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的代表,作为颁奖嘉宾被邀请参加了颁奖盛典。我知道这十年来,华人国学大典是与时俱进的,也给国学传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第一届的时候还没有青年项目,后来有了。这一次设置了三个计划,一个是国学耆宿计划,一个是国学星斗计划,还有一个是国学活化计划,这样一改以后,又把一个比较静态的致敬国学,变成了一个对国学活化、国学推广的动态支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期待国学大典一届比一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
【采访】戴晴
【编辑整理】柳理 关静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