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俄乌冲突爆发 一周年,双方旷日持久的拉锯还看不到尾声。

同起源于基辅罗斯,曾携手创造共同文明,如今俄乌两国为何陷入深沉积怨? 冷战后,已经把关注点转向国内的美国,为何又对北约东扩重燃热情?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从版图变化、文明交互、北约介入等诸多角度探究这场冲突的起源。

至于眼下的冲突会在哪个节点结束?两国未来又将如何改写?冯绍雷也试图带领大家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主讲人: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摘要

「俄乌虽都起源基辅罗斯,但两个兄弟民族仅在早年较短时间里处于统一的政治疆域,而大多时间处于对立阵营,恩怨参半。」

「乌克兰虽有千年文明,但真正独立时间很短。并且每一次取得相对独立地位,都有很深的西方介入。西方支持乌克兰抗衡俄罗斯,这一惯性始终作用于古今东西的历史进程。」

「这一地区是世界最大的东西方文明结合部。斯拉夫人、北欧人、日耳曼人、犹太人比邻而居;东正教、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犬牙交错;各大文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融也无情竞争。」

「每一次国际秩序的更替,总是需要战争开路。唯有冷战的终结,是以和平方式进行,这是几千年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机遇。遗憾的是,北约东扩破坏了和平,使冷战后的东西方关系大大倒退。」

「无论如何,当今再也不是以一种意识形态取代另一种意识形态,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的时代。伴随血与火的教训,相信人类的良知,相信理性力量的进步。」

以下为四集视频和全部文稿

01. 版图变幻

自动播放

为理解当下俄乌冲突,我们需要从千年历史变迁中去考察究竟。

首先,我们可以从欧亚大陆的版图变化,来探讨冲突渊源。

第一阶段,基辅罗斯。

从公元9世纪后期基辅罗斯形成为国家,到13世纪中叶蒙古鞑靼占领之前的近四百年时间(960-1240年)里,无论是宗教信仰的选择、基里尔文字的创立、还是国家建构的初步确立等各方面,基辅罗斯公国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共同母亲”。

即使后来基辅罗斯发生分裂,不再是国土中心,但还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第二阶段,蒙古鞑靼占领时期。

到1240年前后,基辅罗斯被当时横扫欧亚、大举西进的蒙古鞑靼占领土地出现分化。

一边是原来基辅罗斯的西南地区、维持了近百年相对独立的加利奇-沃伦公国。另一边则是沦为金帐汗国属国、居于东北罗斯的各公国。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图片来源网络

乌克兰学者认为,从政治与文化的延续意义上讲,加利奇-沃伦公国是基辅罗斯的直接延伸,是基辅罗斯之后在乌克兰土地上的第二个国家实体。

尤其在乌克兰1991年独立后,更广泛认同加利奇-沃伦公国是“第一个乌克兰王国”。

而俄罗斯学者强调,东北罗斯的诸公国虽处于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之下,但凭借代替金帐汗国征收赋税的特权,削弱周边,壮大自己。

尤其是伊凡三世上台以后,他利用金帐汗国的衰落和内讧,最终在1480年摆脱蒙古统治,统一各公国,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因此,俄罗斯方面认为,莫斯科公国才是基辅罗斯的继承者。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蒙古鞑靼的占领,使原来基辅罗斯的东北与西南这两个地区各有归属,分道扬镳。

在历史叙事领域,开始出现以莫斯科公国的崛起和受到西方影响的乌克兰为主线的两种不同的历史叙事。

第三阶段,是俄国史上大扩张时期,持续四百多年。

这一阶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段:前期,蒙古鞑靼占领结束之后,西边的波兰-立陶宛公国与东部的莫斯科公国双雄并立、竞争扩张。乌克兰大部分仍处西方统治之下。17世纪初年,莫斯科甚至一度被波兰-立陶宛公国所占领。

但是,这一阶段后期,沙俄版图迅速扩张。

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问世,经过彼得大帝和叶卡德琳娜女皇时期的战争与扩张,到18世纪晚期沙俄、奥地利、普鲁士“三分波兰”,当时乌克兰从南到北大部领土已进入俄版图。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利用从奥地利与普鲁士占领的领土,拼凑“华沙大公国”,与沙俄等欧洲列强博弈。但是,这反而导致沙俄在反拿破仑战争中崛起,并称霸一方,参与主导了而后19世纪的整个欧洲格局安排。

与此同时,从属于波兰的乌克兰,在很长时间里被沙俄帝国和奥匈帝国瓜分。

换句话说,从15世纪晚期的蒙古占领结束,一直到20世纪十月革命前的四个半世纪中,一边是沙俄走向称霸,另一边是乌克兰的土地长期四分五裂,处于西方与沙俄帝国各自的严酷统治之下。

第四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

趁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同时崩溃的混乱局面,多年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下的乌克兰各派势力,经过反复博弈,在1918年一度短暂独立建国。

期间,先后尝试了议会民主制、个人军事独裁制、复辟沙皇旧体制和乌克兰独立布尔什维克等各种政治制度。

最终,在十月革命影响和苏俄政治军事介入下,1922年后,乌克兰加入苏联,先后整整70年,直到苏联解体。1991年12月,乌克兰再次宣布独立,迄今只31年。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有一个历史背景,值得补充。

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时,当时列宁与斯大林之间曾有过一场著名的争论。作为民族事务委员的斯大林提出,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作为自治单位“加入”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而列宁认为不能“操之过急”,这些国家应该同俄罗斯“一起正式联合成欧洲和亚洲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并承认“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

斯大林同意了列宁的主张。1924年、1936年、1977年版苏联宪法也都写上“承认民族分离权”条款。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列宁和斯大林

总之,俄乌这两个古老民族的相互关系,非常坎坷。

其一,俄乌虽都起源基辅罗斯,但两个兄弟民族仅在早年较短时间里处于统一的政治疆域,而大多时间各自处于对立的阵营之中,恩怨参半。特别在乌克兰西部,长期受西方影响,对俄仇视。

其二,对乌克兰来说,虽有千年文明传统,但真正独立自主时间很短;并且每一次相对独立地位的取得,都有着西方很深的介入。

早年,乌克兰作为立陶宛-波兰公国的一部分与莫斯科公国对抗。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支持含有乌克兰领土的波兰独立,以对抗沙俄等欧洲列强。20世纪后,西方列强支持乌克兰独立以抗衡苏俄,上述种种都使得乌克兰成为苏俄与西方地缘空间博弈的前哨。

总之,西方支持乌克兰抗衡俄罗斯,这一惯性始终作用于古今东西的历史进程。

02. 文明博弈

自动播放

当下的俄乌冲突,不仅是两个相邻国家间的一场争斗,也是东西方千年文明巨变的一个重要侧面。

与欧亚大陆西端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东端的华夏文明这两种“轴心文明”相比,欧亚大陆中部的前苏联东欧地区相对比较年轻,却又是当代世界最大的东西方文明结合部。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从人种来说,斯拉夫人、北欧人、日耳曼人、犹太人等在此比邻而居;从宗教来说,东正教、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等在这里犬牙交错;从东西方文明既交融又竞争的结果来看,这里既是人类文明最有活力、最为繁荣创新的地区,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曾经是游牧民族、古典帝国、和现代霸权你争我夺的风口浪尖。

作为文明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各大文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融也无情竞争。

我们选择几个历史节点,从东西方文明关系千年演变进程中,看一看俄罗斯的成长扩展,以及乌克兰的坎坷命运。

1

“基辅洗礼”

公元987年,拜占庭发生内乱,拜占庭皇帝向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求助。

弗拉基米尔同意发兵支援,但是提出要迎娶皇帝妹妹安娜公主为妻,与拜占庭联姻。拜占庭皇帝一口答应。此事促成公元988年基辅罗斯信奉基督教。

在此之前,他们信奉原始自然宗教,即多神崇拜。弗拉基米尔大公为了巩固政治统治,避免多神教背后的地方势力坐大,渴望得到能支持王权一统天下的一神教的帮助。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问题是,基辅罗斯为什么没有像当时的波兰、捷克、匈牙利那样,接受西罗马的天主教,也没有接受当时已经崛起的伊斯兰教,而是接受拜占庭的东正教呢?

与西罗马天主教“教皇归教皇,凯撒归凯撒”各司其职的“二元政治”传统相比较,拜占庭的东正教更主张教会要臣服于王权的一元化领导。这让弗拉基米尔大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东正教,作为基辅罗斯的国家宗教。

“基辅洗礼”的当时选择,根本无法预计千年后的俄乌冲突。但是,俄罗斯东正教由此开始支持王权一元化政治领导,与而后乌克兰西部及其所依附的波兰、奥匈帝国奉行西欧式“二元政治”的传统相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俄罗斯与乌克兰分属于东西方的不同观念与体制的历史性差异。

“基辅洗礼”后不过几十年,梵蒂冈天主教会与拜占庭东正教会在1054年终于彻底分裂。这是在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东西方互相对峙的又一件大事。

可见,基辅罗斯当时选择接受东正教,走上了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这是影响当时、以及而后很长时间整个东西方关系的关键时刻。

2

十字军东征与蒙古占领

欧洲中世纪晚期,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相互关系的重要时段。

公元12、13世纪的两百年间,十字军先后九次东征。名义上为打击异教徒,但实际上,也把东正教会作为打击对象。

1202年,教皇还批准在波罗的海地区成立条顿骑士团,联合向欧洲东部扩张。这一局面,很有点像今天北约东扩。

没过多久,蒙古大举入侵基辅罗斯。但是,同样信奉基督上帝的罗马教皇,非但不帮东正教地区抵抗蒙古侵略,相反认为机会来临,派十字军和条顿骑士团对这一地区进行远征。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在此关键时刻,基辅罗斯地区诺夫哥罗德公国的涅夫斯基大公,虽才31岁,但是他一面努力争取蒙古人支持,同时英勇抵抗十字军和条顿骑士团。最后,终于打败对手。

罗马教皇见打压不成,又转而拉拢,劝涅夫斯基改宗天主教,遭到涅夫斯基大公的坚决拒绝。

总之,罗马教宗在危难时刻对基辅罗斯落井下石,对此后俄国与西方、以及西方天主教会支持下的乌克兰的相互关系,留下了一道深长的阴影。

3

关于“第三罗马”的争论

15、16世纪是西欧崛起的时刻,同时东欧也在经历巨变。

但当时的东欧,并不像西欧那样开启世俗化的过程,主要还是围绕宗教信仰展开博弈。

蒙古鞑靼被赶走后,1523-1524年普斯科夫修道院的长老费罗菲写信给莫斯科公国的瓦西里三世,提出作为“第三罗马”的莫斯科公国,要领导基督教世界。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他在信中说:第一罗马因违背基督教义而失败,第二罗马拜占庭帝国因残暴统治而自取灭亡,现在,俄罗斯将成为伟大的第三罗马,团结起全世界的东正教徒。

这一象征性的事件表明,东正教世界领袖的这一地位,给不断扩张中的俄罗斯赋予极其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是,乌克兰和当年宗主国波兰的天主教会,根本不接受东正教在波兰坐大,因此也根本不接受所谓“第三罗马”之说。

俄罗斯的崛起,意味着与包含乌克兰在内的,代表西欧传统的立陶宛-波兰王国之间的一场生死博弈。

4

俄罗斯崛起与乌克兰抗争

17世纪,罗曼诺夫王朝执政后,俄罗斯的大历史按两条线索展开:

从18世纪开始,彼得大帝发起西方化改革,把俄罗斯浸泡在欧洲大染缸里。而后无论1861年农奴制改革,还是世纪之交白银时代的多样化发展,一直到苏联解体后的“休克疗法”,俄罗斯取法欧美,这是一条学习西方、合作西方的历史线索。

而在此同时,以19世纪30-40年代斯拉夫派与西方派争论为起点,到十月革命包括20年代欧亚主义兴起,直至苏联解体后,以普京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政治崛起,俄罗斯又长期存在着反复出现的坚持本土传统、抵制西方的立场。

这是近四百多年来,俄罗斯思想历史演进的两条基本线索。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乌克兰始终伴随俄罗斯的大步前行。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回归俄罗斯,这是被俄罗斯大书特书的历史时刻。此后,乌克兰在帝国体系中虽处边缘状态,但与俄罗斯文化相互交融,做出许多重要贡献。

我们不妨转换视角,从文艺作品中一窥究竟。

出生在乌克兰的伟大作家果戈里,是一位俄罗斯文化的优秀代表。他主张对东西方兼收并蓄,不光要信奉东正教、也要信奉天主教。

闻名世界的大画家列宾,同样出生于乌克兰。他精彩地刻画了乌克兰哥萨克的生动形象,为统一的俄罗斯文化做出杰出贡献。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列宾的《扎波罗热哥萨克给苏丹写信》

他的另一幅作品《月夜》,描绘出浓郁而深邃的月色之下,一片水波潋滟。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列宾的《月夜》

上述作品中可以看出,乌克兰艺术家为俄罗斯和世界文化宝库增色不少。然而另一方面,乌克兰民族运动几百年来一直在为摆脱俄罗斯帝国统治、争取独立而奔走呼号。

主张彻底独立的乌克兰精英认为:

第一,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国家,带有亚洲特性,而乌克兰才是真正的欧洲国家。乌克兰主张政教分离、崇尚契约精神、主张对君主的专制权力有所限制,因此,俄乌两家具有不同的禀赋与发展方向。

第二,很多世纪中,乌克兰一直与西方生活在一起,与西方有着同样的思想。俄罗斯要想把乌克兰文化融到俄罗斯文化当中去,既是徒劳,也毫无益处。因此“回归欧洲”才是对历史扭曲的修正。

第三,虽然斯拉夫文化中唯有俄罗斯才真正具有世界意义,但是,乌克兰精英们坚信,乌克兰会上升到同样的水平。

就这样,19世纪以来的乌克兰独立运动,在既不能使用自己语言、也无法实现自治的严苛条件下,一步一步走来,最终在苏联解体的特殊条件之下,乌克兰才取得了独立。

总之,从千年历史来看,俄罗斯在世界文明潮流变幻中赢得显著地位,同样,特立独行的乌克兰也不甘人后。

统一与多样,竞争与共存,始终是每一个民族需要悉心把握的一对矛盾。历史表明,只有真正妥善调处好这一对矛盾,才有各种文明共同繁荣,而不是互相恶性争斗。

03. 北约阴影

自动播放

冷战刚刚结束时,美国对北约本身的去留,都尚有犹豫,更谈不上北约东扩。

1992年总统大选,老布什赢了冷战,却输了大选。这说明美国的兴奋点已从对外战略,转入国内经济。

有两个数据可以证明:一是,美国驻欧军队从1990年的40万人,下降到1998年的12万;二是,1985年到1995年,美国军费比欧洲国家军费下降更快。

这表明美国对北约以及欧洲的关注度降低了。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但是,不久在南斯拉夫地区发生波黑冲突。

在这一场非常残酷的地区冲突中,欧盟并没能担当大任。最终还是美国出马,强行压服各方,签下了“代顿协议”,才解决危机。

波黑冲突使得欧洲态度有明显变化:尽管讨厌美国,但还不得不依赖美国帮助,维护欧洲安全。

其中东欧国家尤甚。早在1991年,当时的捷克总统哈维尔和波兰、匈牙利等国领导均明确表示,希望加入北约。

事实上,东欧不光畏惧俄罗斯的实力,也担心统一后德国崛起的巨大压力。因此希望借助北约与美国这样的外部力量,来摆脱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的,中东欧地区受东西夹击的困境。

另一方面,波黑冲突的解决也让美国干预欧洲的信心膨胀起来。似乎唯有美国才能带领西方联盟前进。而且,相对于欧洲的困境,美国经济靠冷战红利,走向景气。 事实表明,一旦美国对北约扩大感兴趣,西方任何人要反对,就很困难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指出: 第一,北约是否承诺过不会东扩?

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在1989-1990年冷战即将终结的一段时间中,美国和德国官方曾经多次公开表示北约不再东扩,以换取当时的苏联为“德国统一”开绿灯。

1990年1月31日,西德外交部长汉斯·根舍宣称:“北约必须做的是,无条件声明,不论华约发生什么,北约领域都不会向东扩大,也就是说不会更接近苏联的边界。”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与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会谈后,再次重复了这一立场。

贝克告诉戈尔巴乔夫:“北约不会将北约武装力量的管辖权向东方扩大一英寸。”

戈尔巴乔夫表示:“任何北约范围的扩大均不可接受”。

贝克回复说:“我同意。”

但是,这里的关键问题,就像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麦克福尔后来所指出的:“德国统一的故事并未在1990年2月结束,苏联人在那个时候如果愿意达成协议,或许,会收到这一书面保证。”

也就是说,苏联人并没有在美国与德国领导人口头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获得“北约不会东扩”的法律文书保证。1990年9月签署的德国统一的最终协议,并没有包含早先西方领导人的口头承诺。

第二个问题,北约以什么样的方式实行东扩?

1997年马德里峰会邀请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加入北约。1999年三国正式入盟。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马德里峰会声明,北约扩张的进程还只是刚刚开始。当时氛围之下,对北约东扩还是有很多反对意见。

1999年7月11日,曾在冷战开始时担任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和大使,也被认为是 西方对苏遏制政策的创始人乔治·凯南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新闻上公布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马德里的会议,正式决定批准波兰、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成为该组织成员国,这个消息让我极度沮丧。我要公开表达我对北约批准这一举措的不同观点。”

作为老资格苏俄问题专家,乔治·凯南痛惜地公开表示:他当年对苏政策的设计核心只是“遏制”,但不幸的是,“遏制”被演化为历时半世纪的对抗性冷战。

2022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发表文章,声称当年尽管有人反对,但他坚持主张北约东扩。若非如此,欧洲没有能力抵抗俄罗斯现在的强劲进攻。

克林顿所言不实。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

首先,根据基辛格《大外交》一书的记载,1994年克林顿自己也曾反对北约东扩。理由是,不要因为北约东扩而破坏当时“四处正在出现的民主前景”。

但是,当内部争议尖锐化了以后,克林顿改变了主意。

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威廉·佩里,曾在回忆录里记载了当时内部决定北约东扩时的一段情节:

“当助理国务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在1996年建议把PEP(和平伙伴计划)的一些成员,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及巴尔干国家纳入北约时,我极力反对。

我的具体想法是:要把这个提议推迟两到三年,俄罗斯在那时将适应在西方安全圈内的地位,不会因北约东扩而感觉受到安全威胁。”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前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

佩里回忆道:“霍尔布鲁克不折不挠地推动他的建议。我向克林顿总统解释了我的担心,并请求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

令他惊讶的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和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莱克都不发言,而副总统戈尔提出反面意见,他强力主张立即扩大北约成员国。

戈尔的立场比佩里更能说服克林顿。美国同意立即赋予波兰、匈牙利、捷克北约成员国地位,但推迟波罗的海国家的加入时间。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前美国副总统戈尔

佩里当时考虑辞职。他说:“让我遗憾的是,我未能更有效地为推迟北约扩张的决策而战” 。

佩里认为,虽不能把此后美俄关系恶化的所有责任都归于北约,但是,他相当肯定地说:“北约的扩张是第一步”。

与佩里记载的历史事实相比,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则点出了问题的实质。

他始终认为:北约东扩问题上, “集体安全”与“军事联盟”是两回事。前者基于道德原则,反对一般意义上的军事侵略;而后者,则是基于共同利益所组成有具体目标指向的军事行动,但不反对一般战争。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基辛格特别强调:“美国领导人经常把集体安全与军事联盟混为一谈”。

在他看来,1994年的时候,克林顿强调坚持“集体安全”原则,不再另组针对俄罗斯的军事同盟,即通过“和平伙伴计划”,发展一个仅在一般意义上反对战争、而不承担过多保卫同盟者义务的集体安全框架。

相比立即把北约变成一个更大范围、矛头直指俄罗斯的军事同盟,这个集体安全框架显然更加明智。可惜,这一想法并未坚持太久。

从冷战向后冷战阶段过渡的时期内,世界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而是在一个非常难得的和平条件下进行。这是几千年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的机遇。 遗憾的是,北约东扩破坏了和平,相反,使得冷战后的东西方关系大大倒退。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

至于俄罗斯方面, 虽然反对东扩,但也曾在 新世纪初期 几次向西方政要 提出,希望加入北约。 然而作为北约 实际主导者的美国, 却拒绝了俄罗斯向北约靠拢 的诚意。

此后,围绕北约东扩问题,双方矛盾愈发激烈。而在北约同俄罗斯的框架中,俄罗斯显然并不满足于做毫无决策权的那一方。

2021年12月,俄方发出类似最后通牒式的文件,希望就停止北约东扩等事项与西方谈判,而美欧基本置之不理。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向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04. 未来走向

自动播放

俄乌冲突爆发一年,前景晦暗不明,令人始终牵挂。战事究竟会在何时结束,我们可以尝试去历史中寻找答案。

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个问题,战争与战后世界秩序构建有何关系?

世界历史表明,每一次国际秩序的更替,总是需要战争开路。唯有1989-1991年冷战的终结,是以和平方式进行。但是,眼下的俄乌冲突似乎又把人类推回到唯有战争才能决定秩序的可悲轨迹。

其次,近代以来每次战争之后的世界秩序演变,朝向哪个方向?我倾向于认为,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814年维也纳条约、1945年雅尔塔协定等历次国际秩序来看, 走向多元发展,乃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历史归宿。

比如,基辛格就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本身就是“欧洲内部的多元化”;而维也纳体系虽不那么“民主”,是来自各大文明的君主体制的欧亚诸列强的“大国协同”,但也大体维持了“百年和平”;至于雅尔塔体系,更是美、苏、法、英、中等不同社会制度的东西方大国之间的共处并存。

就当下而言,新旧力量犬牙交错,虽有局部战争,但全球和平还没被摧毁。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尽可能地争取以和平与改革的方式,实现新老共存、互补过渡,或为合乎时宜之举。

第二个问题,如何事在人为,避免更大规模冲突风险?

人们普遍担心的是,当前战事是否会激发更大规模的国际危机?

对于大战爆发动因的研究,历来有“必然性”与“偶然性”之争。前者强调帝国扩张必定导致战争;而后者则认为,存在着大量触发战争的偶然性因素。

其次, 对于大战起因研究,还有着“病态性”与“结构性”之争。前者揭示“病态国家”与野心家发动战争的狂热,后者侧重于特定历史条件对大战的诱因。比如,过度严苛的国际环境所激发的敌对民意,酿成民粹,为战争做下铺垫。

而近年来对于战争动因的研究,又有 “依赖性”与“预期性”之争,前者强调经济相互依赖对于战争的制约,这一传统教条看来正在被打破;而后者则清晰证明类似“修昔底德陷阱”、“大国竞争必有一战”之类的所谓预期,才是诱发战争的隐患。

总之,对战争动因应有一个总体客观的叙事构架,而不是迎合意识形态与一己利益需要,歪曲历史,抹黑对手,蛊惑民意。 尤其是当历史叙事还存在尖锐分歧的背景下,既坚持正义,如二战成果不容抹杀;同时,留待冷静与宽容氛围之下,求取对复杂历史问题的共识。

其二,伴随血与火的教训,相信人类的良知、相信理性力量的进步。 无论如何,当今再也不是以一种意识形态取代另一种意识形态,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的时代。

即使在危机之下,依然可以看到,坚持独立自主、不搞排他式选边、主张基于事情本身是非曲直采取立场的国家,仍然是大多数。

总之,事在人为,避免危机与战争升级,还是大有可为。

第三个问题,战争将如何影响俄罗斯的未来?

与所有其他大国相比,俄罗斯具有突出的特点。

其一,近代历史上,俄罗斯是所有大国当中领土面积扩展最多,疆域最大的国家。 其二,几百年来俄苏曾经历多次外敌全面入侵,而最终主要依靠自己力量彻底打败外敌。 其三,俄千年文明历史上曾经采取了或是毫无保留地学习西方、或是面向东方的反差极大的治理模式。 上述历史特征,给当代政治经济进程留下了深刻影响。

如何判断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呢? 战争,是一个重要窗口。

历史上看,通常有两种战争形态,对俄罗斯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第一种, 多国参与的世界战争。比如,1812-1814年的反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一类大战中,俄罗斯往往是承受着最大的牺牲。比如二战,奉献出两千多万人的宝贵生命。同时,俄罗斯也起到了最为关键的历史作用。

但是,据俄罗斯学者自己的观点,每次世界大战之后,俄罗斯都未必能很好地运用历史时机,构建稳定持续的治理模式。

第二种, 发生在俄苏周边的战争。以两百年左右俄苏周边所发生过的战争为例:

19世纪50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战败,导致1861年开始的影响深远、推动几十年增长的全面改革。

1904-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沙皇逊位,实行君主立宪。

1920年波苏战争失利后,签订《里加条约》割让领土,列宁公开承认战略上与政治上决策错误,随后1921年春天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历史上意义重大的新经济政策。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战争直接导致了戈尔巴乔夫的大规模改革。

总之, 近两百年几乎每一次重大周边战争后,反复地出现趋向于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这给我们留下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同时也耐人寻味的研究课题。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鉴于本次俄乌冲突还不是大规模世界战争,但也不纯粹是周边战争,与以往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本次冲突如果以既不胜、也不败的方式告终,那么,是否将会导致俄罗斯社会既不是国力大增、地位提升,也不是失败背景之下激起国内的重大改革,而是比较长期地延续目前体制状态?

换言之, 既不会回到高度集权的苏联,也不会走向西方民主;既不会完全封闭,还会在十分艰难条件下追求开放与合作,但也不会回到上世纪90年代“放任式自由经济”。总之,俄罗斯会相对较长时间内在两者之间徘徊移动。

至于乌克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回归欧洲”还是“成为东西方桥梁”这两者之间进一步做出选择。

当然这是一种尚不成熟的假设,是尝试对战事与俄罗斯国内发展这两件事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初步的逻辑推演。 而未来的进程,显然还要考虑更多因素,才能做出一个更具体明确的综合评判。

穿越千年历史经纬 万字详解俄乌冲突始末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