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的细节|85后北漂三孩妈妈:不试图做“100分”母亲
资讯
资讯 > 正文

生育的细节|85后北漂三孩妈妈:不试图做“100分”母亲

【编者按】

在“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的2016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77;到2021年,这一数字下降为1.15,也是在当年6月,“三孩”生育正式放开。

一面是生育政策的松绑,一面是生育行为的踟蹰,是什么影响了人们遵从天性的脚步?无论是匆忙上岗的父母,还是异地带孙的老人,我们愿意倾听你的心声——澎湃新闻特设“生育的细节·我的生育故事”栏目,刊发进行时的人生选择,欢迎每一位生育、养育者讲出你的故事,我们将在此刊出。投稿请至邮箱wangle@thepaper.cn,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今天,“生育的细节·构建生育友好”栏目带来三孩妈妈张妮的故事。张妮经历了生育政策十年之变,作为政策落地后的第一批三孩妈妈,作为独生子女,经营一个多子女家庭像是摸石头过河。孩子间的公平、显性隐性的育儿成本,“鸡娃”……一样样摆在她面前。“放弃当完美妈妈”是张妮在繁复生活里找到的出路和解药。她一直试图摆脱刻板印象,去做一位“非典型妈妈”,但又是谁在定义“典型妈妈”呢?

凌晨3:39,张妮睡得正沉,被一阵哭声吵醒,迷迷糊糊打了个“喂奶卡”。小儿子吃饱后再度沉沉睡去,张妮也“命令”自己赶紧接上觉——再过两个小时她就要准时起床,开启三娃“老母亲”的一天。

张妮生活在北京,是个“85后”三孩妈妈,24岁生了老大,4年后二儿子出生。如今一个13岁,一个9岁。2021年底,张妮又给两个小哥哥添了个弟弟。

“大概在我怀孕5个月时,三孩政策落地了。很多熟人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发给我,开玩笑问我们是不是提前得到了消息。”但事实上,老三是意外来的。考虑了一个多月,张妮和老公才最终决定把孩子留下。

大约十年间,从限制生育到鼓励生育,从单独二孩、全面两孩,再到放开三孩,一次次的政策调整,深刻影响着像张妮家一样的中国家庭。

然而,过高的养育成本还是让很多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低迷,不愿生、不敢生,怕生了养不起、生了没人带。

张妮告诉澎湃新闻,在她看来,如今养育孩子需要付出大量的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这些都是无法忽视的。作为独生子女,如何经营多子女家庭,也像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压力,只能尽量自洽,避免过分焦虑:“像我,就把自己定义为‘60分’的妈妈,不去试图得‘100分’。”

生老三前,几乎每周张妮和老公都会抽出时间去跳舞。受访者 供图

日常“端水”

张妮两口子都是“北漂”。2009年2月,张妮在位于永安里的修眉店认识了老板老何,两人火速相爱、结婚。距离初次见面整整一年,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几年间,两口子马不停蹄又连开了两家修眉店,算是在北京稳稳扎下根。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次年,张妮家的老二出生,“端水”成了日常——这也是独生子女一代没有参考答案的一道难题。

“多子女家庭的孩子都在追求平等,但说实话,是很难做到的。像我家,老二会觉得为什么这件事不管哥哥,我会告诉他哥哥现在大了,需要自己管理自己。同样,老大也会有不满意的时候。因为他小时候我比较严格,所以现在他会觉得我对弟弟过于宽松了。”每当这时,张妮也会告诉哥哥,当初妈妈也不懂,她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但现在妈妈知道了。

为了让兄弟俩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张妮也做出一些新尝试。比如,她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任务,如果各自去做可能只给五块钱,但如果是兄弟俩共同完成,则会翻倍。

疫情下的三胎

2021年8月20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完成修改,“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

也就是在这一年,张妮生下老三。

“很多人会问我,家里有矿吗?是不是家里特别有钱?这么多的儿子都是‘建设银行’,你以后要给孩子多少钱?这些话我听到特别特别多。”有时是单纯的好奇,有时是带刺的调侃。怀了老三后,还有人悄悄问张妮,是不是想拼个女儿。

时间回到2020年,受疫情影响,许多行业都停了摆。张妮家经营实体店铺,首当其冲受到了波及。就在为店铺生意焦头烂额时,张妮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坦言,这并不是个合适的时机。但当医院B超机里出现一颗小小的胎芽,她就舍不得放弃了。

“我怀孕那会儿关于三胎的讨论就没停过,大概怀5个多月时,三孩政策终于落地了。当时就想这下户口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和初为人母的妈妈不同,怀孕期间张妮并没有为老三准备太多东西,政策落地无疑是个大礼。

“接下来要做的就只有多赚钱了。”为了两个儿子上学,张妮一家从朝阳搬到了亦庄。她算了一笔账,每个月一万六的房租,两个儿子每人一万出头的学费,加上日常开销,每个月至少需要五万块。而这仅仅是最基本的家庭开支。

这几年张妮一边和丈夫一起经营店铺,一边自己做起了副业。每天用碎片时间带货,为客户提供线上健康指导,稀释了一部分经济压力,“现在真的很方便,只要有手、有手机,够勤奋,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有一天学校老师发给张妮一篇大儿子的作文:“我的妈妈非常努力,在怀着孕的时候还努力赚钱,等红灯的时候也会抓住时间,拼命回信息处理工作。”张妮看后惊喜万分:“原来我的行为他们都会看在眼里,会触动到他们,而这也正是我想给他们分享的。每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要不停去追求和创造。”

不做“100分”妈妈

“鸡娃”“内卷”“育儿成本”……每个词背后都是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优生优育的大背景下,谁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陡然增大的育儿压力,往往落在了家庭中的女性身上。有些妈妈甚至彻底回归家庭,把“鸡娃”当作事业,自我消化生育的结果,承担不成比例的育儿责任。

被问到是否是“鸡娃”妈妈时,张妮连连摆手,说自己是“佛系”妈妈。无论是物质满足,还是精神陪伴,她觉得量力而为就可以了。

和许多中国家庭一样,长期以来张妮在陪伴孩子上付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突然有一天,她发觉老大长大了,生日已经不想戴生日帽了。她觉得,自己是时候“退出”了。

“这个年纪需要爸爸更多的陪伴了。他需要学习如何跟爸爸相处,包括男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我希望爸爸能多多介入。我家爸爸也正在努力去做。”张妮也在让自己和孩子们接受,妈妈也是会犯错的,会有情绪的,也是个普通的人。

作为一个三孩妈妈,张妮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她把自己的“人设”定为“60分妈妈”,不试图去得“100分”。而对孩子,她只希望他们可以开心,希望他们有能力养活自己,支撑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未来面对难题的时候有足够的勇气。

“当然,他们也不要期待我以后会给他们带孩子。我肯定不管,我还要到处玩,到处跳舞呢。”张妮说道。

(本文“张妮”“老何”均为化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