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土耳其突发世纪强震,在灾难面前绝不该“欢呼”

风声|土耳其突发世纪强震,在灾难面前绝不该“欢呼”

作者|张丰

专栏作家

“恐怖大王”李西闽这两天陷入严重的沮丧,土耳其地震的悲惨画面让他滑入深渊,尤其是那些儿童被挖出来的画面。

2008年的汶川地震,李西闽就是这样被从废墟中挖出来的。现在这些场面,让他会想起15年前的痛苦。汶川地震后,他很长时间都无法走出来,对生命的深入思索,让他经常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这就是我们看待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的一个视角:灾难就是灾难,它不分国家和种族,属于“全人类”,而你也必须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他。

一位佛山的网友说,就在土耳其地震前几天,佛山发生了3.2级地震,因为震级比较低,很多人没有感受到,但是如果把两地的地震换一下呢?

如果在街上拦下路人,问他关于土耳其地震的问题,没有几个人会说出震中所在地是哪里,也没有人能够记住最新的伤亡数字。因为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土耳其地震变得抽象。

这就能够理解,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土耳其地震也上不了热搜。

过去几天,微博上排在热搜最高位的是“唐小强”,一个在中国某电视真人秀节目担任嘉宾的土耳其人。但是,点进话题你会发现,这更像是节目组的炒作:尽管有一些机构媒体的账号在推,并没有多少普通人评论和转发。那些制造热点和蹭热点的,看上去都很尴尬。

零散的几个受到关注的场面,都来自于救援。姐姐被救出时,用身体紧紧保护住弟弟;一个女孩被救援队员从废墟中挖出来;而最新引起关注的则是,中国救援队成功救出一位孕妇。

在短视频时代,只有这种有故事的画面,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既是传播技术手段决定的,也是人性使然:人们对一个具体事件的关注能力极为有限,你必须在30秒内触动他们。

在社交媒体上,还有一个让人尴尬的场景。如果你去看土耳其大使馆官方微博后面的网友评论,你会感到吃惊。一些人没有同情和支持,却在讽刺、挖苦土耳其。他们把地震和多年前“土耳其刁难瓦良格号过境”一事联系起来。

我只能祈愿,土耳其官方微博的中文小编,不要把这些网友的发言当回事,不要搜集、整理和翻译,就让它们停留在那些社交媒体上吧。否则,这些人的恶意发言,对中国和中国人都是一个抹黑。

希望这些同理心欠缺的人,在现实中只是少数: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善良的,不仅关心土耳其和叙利亚的灾难,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土耳其地震后,中国蓝天救援队就在第一时间派出了救援队伍。中国官方不仅宣布向土耳其、叙利亚两国捐款捐物,还向土耳其派出重型救援队,这是当地最为缺乏的。到目前为止,中国有七八支民间专业救援队到土耳其参加救援。

这让人想起汶川地震后各国向四川排出救援队的场景。尽管在这个世界上国与国之间存在竞争,存在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有时候甚至出现敌对,但是在面对地震这样的“全人类灾害”时,人们心中会升起一种同情共鸣、互相救援的情感。这样的灾害,让人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和有限,而团结的渴望,则是维护人类文明的深层动力。

不管是印尼海啸还是日本3.11地震,中国都向受灾国家伸出了援手,派出救援队伍。汶川地震以来,很多中国人深切感受到灾难的破坏力,民间救援力量开始发育、成长,这是民间社会成熟的一个标志。

这次土耳其地震,不仅考验中国人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也是对中国救援力量和国际参与度的一种检验。这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尤其是民间救助、救援力量的奉献,会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人的印象。根据一些国际民调的数据,过去这些年,一些国家对“中国人”的正面评价有所下降。

今天,我有几位朋友就发起了捐助行动。他们找到渠道,募捐保暖衣物,因为他们注意到土耳其地震灾区在下雪。

土耳其灾区人民面对的情况,比当初汶川地震时还要严峻,由于天气严寒,“救援黄金72小时”受到严酷挑战,很多被埋在废墟中还有生存希望的人,可能会被冻死,而那些已经被救出或者转移到户外的灾民,也缺乏御寒手段。

这样的参与让人感动。在中国募捐保暖用品,再想办法送到土耳其,可能需要不短的时间,是否真能派上用场还是未知数,但在媒体相关报道的评论页面上,还是有人发布了两国的官方捐款账户,相信不少中国人会尽一份力----面对这样的苦难,你不能无动于衷,多少要做点什么,这样才能心安。

说到底,关心和帮助土耳其和叙利亚,这样的行动,也是关心和支持我们自己,因为它映射了我们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人,我们不能冷漠旁观,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好好生活下去。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张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