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上海有了辉瑞特效药后,张文宏焦虑的是什么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风声|上海有了辉瑞特效药后,张文宏焦虑的是什么

作者|张丰

专栏作家

河南省宣布全省已经“顺利过峰”,而南方一些省市正处在重症感染高峰。

我们也可以从殡葬方面的一些信息看出疫情的趋势。前不久,江西发生特大车祸,送葬队伍19人死亡,他们在凌晨送葬,是因为火葬场要排队。种种迹象表明,现在和新冠的战斗进入了最后的时刻。

年轻人大部分已经康复,大城市恢复了活力,但是在大医院,医生和护士仍然在昼夜奋战,有不少重症的老人需要抢救。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有成都的朋友买辉瑞Paxlovid药,“黑市”上仍然要花上万元。

上周六早晨,“上海静安”发布一条3分40秒的视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这段视频中,张文宏医生到静安区一家社区医院“指导工作”,他感叹,“这里的条件比华山医院好”,一是还有空余的床位,二是社区医院有Paxlovid,而华山医院却不一定有。

更早一些时候,有一段张文宏的“万字文”在网上流传,其实是他对上海社区医生的讲话。在讲话中,张文宏声称,要“迅速发起一场社区医生主导的战役”,抓住救治的黄金72小时。随后,消息传出,上海社区医院开始投放Paxlovid。

北京协和医院发布了一份基层诊疗指南,精神和张文宏所在的上海华山医院治疗方案是一致的。张文宏总结为“四步法”:氧疗(吸氧);抗病毒药物(有条件就用Paxlovid),糖皮质激素,营养治疗(回家好好吃饭)——医院要做的其实是前三个步骤,尤其是社区医院得到Paxlovid之后,就可以进行更有力的战斗了。

因为张文宏在讲话中说“只吊抗生素是错误的方案”,很多人质疑张文宏,说什么村医用抗生素就击退了病毒。其实,这是双重的误解,张文宏纠正的不是村医,而是社区医院之前的错误做法;当然,这“纠正”并不是怪罪社区医生方法错误,因为之前他们也只能注射抗生素,没有更好的药物。

张文宏着急的是,因为方法不当,本来可能活下来的人,却没有活下来。老人们涌向协和、华山这样的大医院,那是他们最后的自救,但是大医院容量有限,短时间的挤兑,让一些人失去了看病的机会——所以,种种矛盾指向一个关键如何更好发挥社区医院的作用。

这一次北京和上海,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就是在社区医院铺开Paxlovid,引导急症、重症患者更多选择距离自己家更近的社区医院,这比拨打120到大医院更有效,而这一次“战役”,也让更多人开始认真关注社区医院的作用和它们面临的困境。

视频中张文宏去指导社区卫生中心,可能是经过挑选的好社区,因为这样的视频播出去才有吸引力。看上去,它的硬件条件确实不错,窗明几净,设备也是新的,张文宏也是连连称赞,“条件比华山医院还好”。

但是,视频的一个细节也暴露了社区医院普遍的困境:病人不算多,床位有空置,医生解释说,“一点50才开,而现在刚刚1点50。”

很多三甲医院医生忙得团团转,三班倒,医生从12月开始就没有真正休息过,很多医生感染后还在坚持工作岗位,网上有护士给同事输液的照片,让人看着难过。而社区医院还可以做到“午休”,这说明去这里看病的仍然不多,原因也是老生常谈:很多人不信任社区医院,宁愿选择排队几小时,选择人潮拥挤,选择更短时的服务,也要去大医院。

我们必须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视频中,一位老太太对张文宏大声说:“张医生,你好!”张文宏虽然戴着口罩,老太太仍然认出了他。老太太明明距离社区医院更近,但是可能认不出任何一个社区医院的医生。这个细节反映出社区医院最大的困境,就是信任问题。

同样,这次疫情海啸广大农村遭到更大冲击。农村的老人排队到村医那里看病,村医没有Paxlovid,甚至也没有抗原。他们按照老办法,开抗生素和输液,帮助村民对抗病毒。具体疗效当然有争议,但有一点很确定:乡亲们还是信任村医的。当然,他们没有其他选择,没有能力去协和或者华山,但是这种信任也不完全是盲目的,而是过去很长时间互动的结果。

就像老太太认出张文宏一样,每一个农村老人都能大声喊出经常给自己看病的村医的名字。很多村医心中就装有老人的病例,知道他们有什么基础疾病,不用检查就能大概知道他们的问题所在。

这不是说乡村老人的医疗条件更好(现实完全相反),而是说这种村医模式也有它的可取之处:熟悉病人,有真正的沟通;不仅有治疗(水平可能有限),也有情感交流和照顾,扮演一种真正的健康顾问的角色。

张文宏的名气和威望,来自于他的表现和公共媒体的塑造,而村医的威望,则来自于近距离的人与人沟通所建立的信任。处在村医和张文宏之间的“社区医生”,面临的则是一种挣扎的职业局面,他们似乎有点心不在焉,心中盼望的可能是到大医院“更进一步”,同时,也因为缺乏病人,难以扎根在社区。

社区医院面临的问题很多,但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人的问题”。这次北京、上海在社区医院铺开Paxlovid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提升了社区医院的影响力。但要让社区医院真正获得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居民真正信任社区医院的医生,我们设计中的“分级诊疗”局面,才会真正形成。

过去一个月,各地大医院的医生都连夜奋战,不少人都是带病工作,感动了无数人。人们都呼吁多让医生休息,提高他们的待遇,有媒体甚至呼吁“直接给医生发钱就完事了。”我当然同意给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医生发钱;但是,发完钱之后,是不是“就完事了”?这一轮辛苦之后,我们到底收获怎样的教训?将来再遇到这样的公共卫生危机,如何能做得更好?

张文宏所想象的最重要的战斗,是由“社区医生”来主导战役——设备、药物和及时的培训,可以暂时提升他们的水平和战斗力,但是如果让他们成为一支真正的力量和居民日常健康的依靠,那我们需要一套真正能鼓励社区医生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职业存在感。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张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