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中心。
2022年度地方政府创新——深圳福田
获奖理由
42年前,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42年后,这里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地。从零起步,积攒了雄厚的“金融家底”,深圳市福田区正朝更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阔步前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福田区通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变身科技创新的热土,吸引着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与此同时,福田区对民生事业和文化事业极具魄力的投入,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翻开1980年代上步工业区的老照片,泥泞的道路两旁仍未高楼林立,连片的农田就在楼宇周边——这是福田的前身。如今,走在福田区CBD,高楼鳞次栉比,汇集着世界500强企业与国内顶级公司总部。建区32年后,福田已从一片农田水塘,发展成为深圳的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和国际交往中心。
2012年,福田地区GDP刚刚突破2300亿元,到了2021年,福田GDP就已经达到5318亿元,在十年内实现了1.5倍的增长,人均GDP则突破5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福田区还提出,到2025年,全区GDP达到660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40万元以上,高质量发展将成为福田最显著的特质。
湾区科创新引擎
作为金融强区,福田被认为是与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并驾齐驱的中国三大金融集聚地之一。只是,产业结构单一化容易导致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为此,福田系统布局现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并且提出了“三大新引擎”,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这三大新引擎将成为未来福田发展的主推手。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三大新引擎之一,是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国家重大战略平台。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是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17年1月3日,深港两地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共同建设包括港方0.87平方公里和深方3.02平方公里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此后,福田设立常设政府职能机构“深圳市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配备80余人的队伍,全面统筹推进深港河套深圳园区建设。
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主导的科创园区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投入运营。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副署长朱俊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河套合作区区位独特、优势突出,拥有两大口岸、三大通道,便利互通,“一区两园”分属香港和深圳管辖,是唯一的“一河两岸、一国两制”的深港协同创新平台,也是开展人员、科研物资、资金、信息高效便捷流动等制度创新的最佳实践地,“方寸之地,也在释放源源不断的发展新活力” 。
如今,这个面积仅3.89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变成一块科技创新密度极高的热土。
截至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50个,聚焦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和金融科技六大重点科研领域,集聚了诸如西门子能源创新中心、华为数字能源研发中心等国际顶尖企业研发中心,以及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及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重大平台,还有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福田研究院等高校机构。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各项政策吸引着优质项目接连不断落地于此。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行政副院长白志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积极为国际量子研究院解决了各项问题,例如专门提供资金,对原本作为工业厂房的大楼进行改造,承担了相关租金费用,并对科研人才提供各项政策支持,使得国际量子研究院很快地就在福田河套地区立足。
据白志强介绍,现在国际量子研究院包括研究人员、工程师、博士后、行政人员、兼职/访问学者和研究生等人员规模已超370余人,力争在量子科学领域做出若干“诺奖级”、“0” 到“1”的重大原始科学发现。
朱俊炜介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对于落地项目的助力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首个由深港双方共同研究编制的“联合政策包”,以及陆续出台的“科研政策包”“产业政策包”“港澳青年支持计划”等,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建设提供最高支持5000万元,市级及以上重大功能型平台最高配套支持1亿元。
蓝晏翔是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简称IDEA研究院)AI安全普惠系统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一系列助力科研发展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下,河套合作区聚集了研产创新生态下不同生态位、不同领域的企业,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合作生态,“我们团队也能在此接触到上下游合作方资源,这对于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帮助。”
“近年来,河套合作区紧紧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开发建设‘一年一个样’,成为深港合作最密切,科创浓度最高的地区。” 朱俊炜说,在未来深港科创协同的美好蓝图中,希望能吸引更多高端科研人才的集聚发展,重大科研项目入驻落地。
吸引高层次人才
无论是30多年前偏僻的小渔村,还是如今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进阶之路少不了前来建设的大批高层次人才。
福田区一直高度重视吸引人才的工作,走在人才服务的前列。2021年,福田区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福田英才荟计划的若干措施(2021年)》(以下简称“福田英才荟”3.0),升级后的“福田英才荟”3.0包括人才引进、人才成长、人才服务、产业人才、合作区专项、公共领域人才六大方面,合计74条,加大了对金融科创人才的支持力度。
规划建设中的香蜜湖新金融中心
福田区制定了与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吻合的人才政策,直接服务于“三大新引擎”。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例,“福田英才荟”3.0人才政策规定,在深方园区相关机构从事科研工作期间,取得重大成果,获得世界顶尖奖项或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及其他国家科技奖励的尖端科学家,给予每人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在助力科研团队发展方面,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可参照市级标准,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针对当前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解决科研领域卡脖子技术,“福田英才荟”3.0还专门出台了围绕重点产业方向人才的支持政策,给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5G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的人才最高60万元支持,并且围绕创业起步、共享人才、商业模式创新、品牌推广、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加大人才创新支持。
2022年,福田区又推出“10+N”人才福礼,“10”即专员联系、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健康、英才研修、金融赋能、展示推广、空间共享、文体艺术、生活便利等十大服务,“N”即2022年重点实施的N个服务项目,包括推出300套人才住房、提供2000人次英才体检、打造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人才企业上市苗圃基地、举办行业人才系列论坛等。
白志强说,在政府足够的支持下,国际量子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无论是在住房还是子女教育上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科学家能够放开手脚,没有后顾之忧地为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1年,福田区共发放各项人才补贴11.6亿元,惠及人才5.6万余人次,从专家院士到应届大学生,不同层次的人才在福田区均得到相应支持。
2022年11月26日,深圳市福田区举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大会,新引进62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1205亿元。图/福田区委宣传部
目前,福田区已累计吸引归国科技人才近3000人,先后有10余位国内外院士入驻福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和金融核心区,福田区对于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尤其强烈,也格外重视后备金融科技人才的储备。
2022年上半年,深圳首建7个金融科技联合实习基地,首批实习基地企业中包括深圳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安信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华润银行等7家知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其中有6个为福田辖区企业。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何杰表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建设联合实习基地可以开拓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空间,帮助学生提前进行实践锻炼,构建学生就业的中转站,也能帮助金融科技企业筛选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人才。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生活在福田区的市民,福田的魅力远不仅止于CBD灯火辉煌的繁华景观,还体现在深圳音乐厅的交响乐声、读书月期间弥漫在城市中的书香气息和深圳时装周期间变身秀场的商圈中。
福田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福田,因为它不是只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路上高速狂奔,也拥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魄力。
“曾几何时,深圳被误解为‘文化沙漠’,标识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行色匆匆的‘搞钱人’”,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福田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是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在物质文明大步跃升的同时,文化的力量更加持久有力地支撑着城区的发展,承载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的数据,近年来,福田区不断加大文化艺术领域财政投入,年均投入约为5亿元。其中,2021年福田区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的支出为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为1.5%。
文化艺术活动在福田区的市民生活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以深圳福田市民艺术节为例,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市民艺术节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共开展了466场演出活动,上百万人次参加,不断丰富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福田区土地资源稀缺,这原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在区域土地资源紧缺、增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福田区采用了创新思维,有效化解了这个难题。
首先是推动“公共文化进商圈”,将公共文化活动从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传统文化场馆,转移到人群更为密集、文化需求更趋旺盛、代表城市活力的大型商圈,将市民身边的各大商圈打造为都市新型文化空间,开辟了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
其次,通过对辖区商圈空间进行调查摸底,福田区共释放全区33个商圈95个点位3.5万平米公共空间,开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另外,结合老旧小区、城中村等改造,在辖区各大商圈、产业园区、写字楼等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此背景下,福田的各个商圈几乎都拥有了个性化的文化活动菜单,诞生了“福田时光乐坊”“福田夜八点”“午间音乐会” “福田咖啡生活节”等文化活动。自2021年8月以来,福田区“公共文化进商圈”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200余场,覆盖近2000万人次。
近年来,福田区又拥有了一道全新的文化风景,即国内首个以“节日文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街区——深圳节日大道。深圳节日大道位于福田区福华路,周边分布着3大城市商业综合体、4大商务办公综合体和2个城市中心主要交通枢纽、地铁站,拥有囊括“吃喝玩乐游娱购”在内的多种业态和立体化的交通。
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深圳节日大道“以楼为景、用街做展”,以公共空间艺术展示为亮点,以主题活动造节为核心,展现着深圳城市经济与公共文化的综合实力,散发着深圳包容、多元化的城市气息。
过去三十多年,福田区不仅从传统工业区升级为现代产业集聚地,也从“解决温饱、百废待兴”跃升为“首善之区、幸福福田”。
记者:张馨予
编辑:刘向南
值班编辑:王琳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