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访华,承继默克尔的外交衣钵
资讯
资讯 > 正文

朔尔茨访华,承继默克尔的外交衣钵

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展开就任以来首次访华行程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德国总理朔尔茨为期一天的旋风式访华已经结束,此访引发的国际关注与积极评价尚在发散之中。访前,朔尔茨投石问路,在德国主流媒体《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发出“不要孤立中国”“不想同中国脱钩”的坚定声音;访问之后,中国将购买140架空客的大单消息传来,惊动整个欧洲和世界舆论,为此访的成功和中德关系新前景打上了生动的注脚。

连日来,德国、欧洲和世界学者、舆论持续解读朔尔茨的中国之旅。总体来看,此访有三大看点:

一是中国外交季的重头戏。中共二十大之后,中国外交迎来一波新热潮,多位外国领导人访华,因疫情停滞3年的中国主场外交重启新局。

回顾这一周外交,前来访华的领导人也各具代表性。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是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外国政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是其上任后首次访华,坦桑尼亚总统哈桑是二十大后首位非洲国家元首到访中国,德国总理朔尔茨则是2019年底以来首位访华的西方国家领导人,是G7中的头一位。

正如一些境外媒体指出,这一波外交活动覆盖了周边国家、非洲及欧洲,也意味着未来中国外交重点将放在维护周边及发展中国家和稳住与欧盟的关系上,预计这将成为中国外交新布局的发力点。仅就国际舆论关注度而言,朔尔茨访华无疑是这波外交热潮的重头戏。

为了此访成功,德国人做足了功课,下了真功夫。除了访前署名文章对华释放善意,德国人还做出了实质性行动。行前,朔尔茨政府批准了中国公司入股汉堡港一处码头,可谓先声夺人,信号强烈。

二是为中德中欧关系把舵指向。结束访华回国后,朔尔茨高调向媒体表示,“因为中方和我能够宣布,在这场(俄乌)冲突中不应该使用核武器,仅凭这一点就让整个(访华)行程变得值得”。

此前,中德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倡导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防止亚欧大陆出现核危机。

今年以来,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德国和欧盟内部在对华战略上出现了很多嘈杂的声音,一些人鼓吹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朔尔茨访华在德国内部、欧盟内部都存在一些反对之声,但他坚持促成中国之行,表达了他希望加强中德、中欧合作的强烈意愿。

朔尔茨此次访华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在北京的会晤中,中国领导人强调,中德应该相互尊重,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对话协商,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泛意识形态化等因素干扰。形势越是复杂困难,中欧就越要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对话合作。

朔尔茨呼应了中方的表态,与中方携手为中德中欧关系定下了总基调。朔尔茨表示,德方希望与中方保持沟通协调,更好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愿与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德方亦愿与中方就双方立场不一致的问题交换意见。

三是为务实合作开辟新前景。和历次德国总理访华一样,朔尔茨率领一个由企业高管组成的代表团访华。有消息说,行前报名的企业家超过百人,后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缩小规模,最终访华的都是超大企业集团的老总。

别的不说,单就购买140架空客这一笔超级大单,就标注了此访的成功。中德领导人还共同会见中德经济界代表,听取他们就进一步深化中德经贸合作的建议,并座谈交流。中德两国近30位重量级企业家出席。

德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在华开办合资企业、最早对华开展科技合作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如今,两国之间一日的贸易额就是建交之初全年的2.4倍,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投资的一体化基地项目首套装置于今年正式投产,这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这一投资合作体现出中德双方仍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和需求。

从此访可以看出,朔尔茨在对华外交方面已经承继前任默克尔的外交衣钵。默克尔在外交上理性务实,执政期间12次访华。她执政期间,德中贸易额显著增长,两国在文化、科技、教育和产业等各方面都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而今,朔尔茨在拓展对华务实合作方面,无疑与默克尔的理念并轨,尽管二人分属不同的政党。不少专家认为,在当前的三党联合政府中,朔尔茨作为总理在外交上受到很多牵制,但他希望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体现自己的领导力。朔尔茨通过此访释放一个信号,即中德之间的经贸关系非常重要,在制订对华战略时不能和中国脱钩、不能把经贸关系“安全化”。

中德深化务实合作是中德之福、中欧之福,也是世界之福。我们期待,等疫情过去,朔尔茨总理能到中国到处走走看看,和他的前任一样。

供图/视觉中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